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目前公众的环境质量需求不断朝着多元化和高层次方向发展,与之而来的财产限制现象也在逐渐增多,但在财产限制方式上仍然继续保留传统的公私分立格局,尤其是在维护环境公益方面,纯粹功利化地选用公法方式进行限制,欠缺考虑手段上的正当性、合法性与合理性,也极易忽视私法秩序的比较优势。私法上的役权理论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的视角,但必须结合环境保护的自身特点,从法律定位、内部构造、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对既有役权理论重新进行绿色续造,探求建构一种保护役权制度,以期为处理环境保护与财产限制间的关系增加一种新的方式,但绝无完全替代其他方式的意图,具体还需根据实际境况判断选择。

  • 标签: 环境保护 财产权限制 役权理论 保护役权
  • 简介:(上接2016年第5期第8页)需要指出的是,就像人格权之及于身体一样,从病理标本载体形式我们可以看出病理标本无论是器官、组织还是细胞甚至基因,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都可以认定为人格权的延伸,而非仅仅是物权的支配。王泽鉴教授将德国精子灭失案放在其侵权行为法著作有关于对“身体权、健康权”侵害的部分,并强调“人格的自主决定在一定的要件下,应延长存在于与身体分离的部分而予以适当必要的保护”。

  • 标签: 病历档案 所有权人 病理标本 身体权 侵权行为法 王泽鉴
  • 简介:《海峡两岸智慧财产保护合作协议》第7条设有建立两岸智慧财产执法协处机制的规定,对于建立双方官方沟通平台,协调处理争议问题,落实协议的各项规定具有重要意义。自2010年底开始正式推动协处机制至今,该机制已发挥一定作用,但要在保护合作协议框架下,执行两岸共同打击仿冒盗版,仍存在机关对接、机制对接等问题。有鉴于此,应发挥加强两岸对智慧财产侵权及犯罪防制经验的交流,加强经典案例交流,积极发挥工作组的功能,在查缉网路(网络)盗版方面先行合作,尽速成立第五个执法工作组。

  • 标签: 智慧财产权 知识产权 保护合作协议 执法协处
  • 简介:中共十六大报告有关私人财产保护的提法,预示着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正在成为官方认可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也为今后通过修宪和立法保护私有财产作了铺垫。

  • 标签: 私有财产权 私有财产 法律保护
  • 简介:目前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收费问题的困境在于土地的市场化与土地的公有制之间的协调,重新市场化式收费在本质上是反市场的,也并不必然体现公有制。财产既具有个人性,也具有公共性。个人性意味着要高度重视个人财产即个人财产自由的重要性,公共性意味着要从个人财产中剥离出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分配伦理相适应的财产之社会义务面向,由各级政府代表国家对这一部分重新进行合理分配。除了市场价值,住宅还肩负着基本人权的功能。居住是基本权利,住宅并非单纯作为交易、增值的一种手段,因此这部分房产是不能加以社会化的。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税收体制来体现财产的社会义务面向。在对财产的保护上,西方国家是由过于强调个人逐步过渡到个人与社会的平衡;而我国在土地财产之个人/社会/国家之关系上应着重强调一种反向的平衡,更加注重对个人财产的保护。

  • 标签: 财产权 公共性 社会义务
  • 简介:围绕网络虚拟财产的争议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草案)》)的物权化定位而日益炽烈。在正反双方穷尽传统民法资源而无法达成共识之后,法律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在法律经济学看来,形式上'物债二分'背后是效果上的'物债一元'。物权和债权与其说是本质上的非此即彼,毋宁是界权成本上的高低多寡。在制度成本最小化的进路下,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定位成本比债权定位的成本更低,配置效率更高,从而成为我国立法的更优选择。

  • 标签: 虚拟财产 物债二分 配置效率 制度成本
  • 简介:物权(所有权)、产权财产)和债权是不同的概念,只有弄清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产权与物权和债的关系,被投资企业的产权(与股东的关系中)也是物权债权化过程中的财产、是限制物权与限制债务的统一

  • 标签: 产权产权法 产权法财产法 财产法体系
  • 简介: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历史上,博伊德案是最重要的宪法第四修正案源头判例之一。博伊德案确立了以财产为中心的第四修正案分析方法。在博伊德案中,最高法院指出,第四修正案违法行为的实质"不在于破门而入,也不在于翻箱倒柜,而在于侵犯了个人对于人身安全、人身自由以及私人财产所享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自博伊德案以后,在长达80年的时间里,控方行为是否构成"搜查扣押",取决于该行为是否对个人财产构成了"侵害"。对于中国来说,该判例关于财产利益的分析颇具启发意义。如果承认拟扣押的"证据"有可能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那么,即使扣押证据承载着追诉犯罪的公共利益,我们依然需要为个人私有财产不受不合理干预设定一个规则或底线。

  • 标签: 刑事搜查扣押 博伊德案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
  • 简介: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于终极意义上究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什么?笔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使曾经靠工薪或工分“吃大锅饭”的“无产者”逐渐成为有所积累的“有产者”的过程,换从法律的角度而言,私有财产形成、发展并最终在公法和私法上得以确立及充分保障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法规范学的角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有财产制度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从而揭示其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所在。

  • 标签: 私有财产权 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
  • 简介:《“集退民进”是集体企业峰回路转的有效途径》(以下简称《集退》,《上海集体经济》2001年第5期),赞成集体经济应该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不同意《鼓吹“集体经济退出论”-对集体经济的毁灭性掠夺》《上海集体经济》同年第3期)的观点。我们认为对此展开讨论很有必要。

  • 标签: 集体经济 退出论 集退民进 财产权
  • 简介:城市房屋拆迁,实质上是对被拆迁人的房屋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实施征收的过程。当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允许拆迁人行使这一权利,而拆迁人无正当理由却不使用或者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公共利益”用途,征收行为的合宪性和合理性都将令人质疑。此时,有必要在法律上设置一个回复原状的程序性制度,以保护原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拆迁 公共利益 收回权 借鉴
  • 简介:<正>目次一、再访物权法定主义二、法定主义已经松动三、建构新财产体系中国大陆现阶段投入民法典立法的努力,主要当然是着眼于如何响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无论从它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现实角度,或它的民事法制是在一个相当初阶的实定法基础上全盘重建来看,尝试一些新的可能性,乃至引导某些新的发展,毋宁都是很自然的想法。对中国民法

  • 标签: 物权法定主义 债权关系 特定物 抵押权人 地上权 地役权
  • 简介:涉及共有财产的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多样的诉讼形态,有必要进行类型化分析,以便为实务上的程序操作提供指针。因共有财产受到侵害而引起的诉讼原则上都应为共同诉讼,但基于物权行使排除妨碍请求权的情形允许共有人单独起诉。此种情形在诉讼法的学理上导致“不可分”的固有必要共同诉讼转化为“可分可合”的类似必要共同诉讼,亦为《民诉法解释》第72条修改此前相关规定的原因之一。此外,因共有权人内部纠纷引发的共同诉讼形态中,某些情形下部分共有人能够成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还有通知与争议对方存在利益一致性的部分共有人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可能性。牵涉到共同共有的财产且共有人为被告时,原则上全体共有人都必须共同参加诉讼。按份共有人只有当纠纷不会牵扯到他人份额时才例外地不必作为共同诉讼人。

  • 标签: 基于共有财产权的诉讼形态 固有必要共同诉讼 类似必要共同诉讼
  • 简介:问:政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侵犯人身权和财产的,我们能否要求国家给予赔偿?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公安、检察、审判、劳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如果有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利的,也可以请求国家赔偿。不过,应当分清,是否属于...

  • 标签: 财产权 政法机关 给予赔偿 侵犯人 审判监督程序 国家赔偿法
  • 简介:<正>目次:一、引言二、基洛案的核心争议:司法独立判断还是尊重立法主权(一)反对意见:司法独立判断(二)多数意见:尊重立法主权三、尊重立法机关判断的本质:财产的地位降格四、多元改革方案(一)立法回应(二)司法创新(三)学者建议五、结语

  • 标签: 土地征收 公共用途 财产权地位降格
  • 简介: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加强对公民财产性收入的保护,应当从法律制度层面为公民财产性收入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并通过行政及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加强对公民财产性收入的全面、系统、有效保护。

  • 标签: 财产性收入 私有财产权 确认与保护
  • 简介:土地证书是土地权益的法律凭证和保障,农村土地财产利的实现,首重产权明晰。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特别是在城乡统筹进程加快之际,农村集体土地“无证”,既使农民缺乏捍卫权益的法律凭据,又容易使农村土地流转、

  • 标签: 农村集体土地 土地财产权利 产权明晰 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权益 法律凭证
  • 简介:9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应如何进行核算?根据《财政部关于发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的通知》(财预字[1997]286号)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和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 标签: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财产转让 产权交易 对外投资 税收 货币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