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1:5万理塘县、濯桑幅区调中首次在甘改-理塘结合带中段蛇绿岩中发现具有韧塑性变形变质产物的石榴硅镁石角闪片岩.该岩石的存在肯定了甘孜-理塘带的洋壳属性的同时,亦表明结合带中存在中温高压变质相系,为研究结合带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蛇绿岩 石榴硅镁石角闪片岩 洋壳属性 甘孜-理塘结合带
  • 简介:在SEC储量评估和申报中,石油公司基于企业自身信誉的保障和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必须对储量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即在未来的开发过程中储量不能出现大幅度的变化,证实储量的误差应控制在10%之内。对于扩边与新发现储量,控制风险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参与储量评估的基础井选择。关于基础井的选择条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做法,目前主要是依据国家标准和国际评估公司的通用做法。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原有的标准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以效益开发为前提的指导方针,一些国际通用做法也无法适应于所有地区。基于SEC储量首先强调的是有效益,提出从技术经济学中的盈亏平衡分析出发,建立计算单井动态盈亏平衡模型初始产量的判断方法,与单井稳定产量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基础井,使储量评估贯彻“有效益开发储量”的原则,对四川盆地不同深度的气藏初始产量进行计算,其初始产量均高于目前国家标准所确定的起算标准,通过单井经济性的严格选择,最终实现储量风险控制的目的。

  • 标签: 储量评估 基础井 风险控制 动态盈亏平衡 稳定产量 初始产量
  • 简介:东天山塔克尔巴斯陶组中发现Choristites、ChonetescarbonlferusKeyserling、BrachythyrinastrangwaysiVerneuil、Brachytryhis、Isogramma、Paramuirwoodia和Stenoscisma等腕足化石,组合时代为晚石炭世早期。前人据该组中发现袁氏珊瑚Yuanophyllum将该地层厘定为早石炭世。1∶25万三道岭幅区调项目对该组地层微体化石进行研究,于灰岩中发现蜓Profusulinella和Schubertella;非蜓有孔虫Tetrataxis、Palaeotextularia和Climacammina;介形化石BairdialongicalidaShi等,其组合时代特征与腕足化石一致。据腕足化石、微体化石及植物化石NoeggerathiopsistheodoriTschirkovaetZalessky,将该组地层厘定为晚石炭世早期。据地层接触关系、植物化石Neoggerathiopsis和Calamites及SHRIMPU-Pb年龄,将上覆地层七角井组定为晚石炭世。更多还原

  • 标签: 东天山 化石新发现 塔克尔巴斯陶组 七角井组
  • 简介:首次在准噶尔西北部塔尔巴哈台组上部发现了早石炭世维宪期植物化石Archaeocalamitesscrobiculattts,Sublepidodendrongrabaui,S.mirabile,S.cf.mirabile,Sublepidodendronsp.,Lepidodendropsissp.,Mesocalamitessp.,Sigillariasp.,Rhodiopteridium?sp.,Knorriasp.,证实了该组的时代可延续到早石炭世。根据研究区塔尔巴哈台组和上覆黑山头组的生物组合面貌及二者的接触关系,论证了塔尔巴哈台组顶部和黑山头组在准噶尔西北部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前者从杜内期延续到维宪期,后者从杜内期延续到谢尔普霍夫期。与植物化石共同保存的深水相遗迹化石指示了塔尔巴哈台地区在早石炭世早中期为半深海一深海沉积环境,不同于东部吉木乃地区同期的滨浅海沉积环境,说明准噶尔西北部在早石炭世存在着不同的沉积体系。北疆地区早石炭世广泛的海侵活动以及额尔齐斯一斋桑洋向南侧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是造成这种沉积差异的主控因素,同时也造成了塔尔巴哈台组和黑山头组在区域上具穿时性。

  • 标签: 塔尔巴哈台组 植物化石 早石炭世 遗迹化石 沉积环境 古地理
  • 简介:帽蕊草MitrastemonyamamotoiMakino,属名注解:mitra是指帽子或法冠,而stemon则是雄蕊的意思,结合起来即是“有帽状雄蕊的植物”,1年生、寄生小草本;茎单生,直立,肉质,有鳞片,鳞片交互对生,上部的最大;花两性,单生于茎顶,直立,近无柄,无苞片;花被辐射对称,合生;雄蕊合生成一帽状体,突出,初套着花柱和柱头,后脱落;花药合生成一阔带,孔裂,最初为一薄膜所包复,很快破裂,药隔扁圆锥状;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数,生于数个侧膜胎座上;花柱顶生,短、柱头厚;果为浆果状;种子多数。通常寄生在壳斗科中锥栗属Castanopsis,柯属Lithocarpus和栎属Quercus的根上,蜂类或苍蝇因觅食接触花药与柱头帮助其授粉。种子传播方面,鸟类与蚂蚁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种子也可能经由动物践踏或雨水冲刷而散布[1]。据记载,帽蕊草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国外柬埔寨、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由于寄生植物较低的自然种群更新频率,加之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得帽蕊草赖以生存的热带和亚热带阔叶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该类植物野外数量相当稀少,属于濒临灭绝的物种,以至于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未见相关的采集报道。

  • 标签: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寄生植物 种子传播 印度尼西亚 雨水冲刷 种群更新
  • 简介:本次研究在柴达木盆地旺尕秀地区上侏罗统红水沟组上覆地层中,首次发现了风成沉积。地层主体为一套棕黄色细—中砂岩,由分选、磨圆好的石英砂组成;扫描电镜下可见风成砂特有的碟形撞击坑和新月形撞击坑等特征;层内普遍发育风成大型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层系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发育液化作用产生的牵引褶曲、倒转褶曲等常见的风成沙丘同沉积变形构造。根据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共在地层中识别出4种沉积亚相:沙丘亚相、丘间亚相、旱谷亚相和沙漠湖亚相,其中沙丘亚相以风成大型交错层理为显著特征,丘间、旱谷和沙漠湖亚相则以水成沉积为主。风成砂沉积的存在丰富了柴达木盆地中生代的沉积类型,为区域地层对比及西北地区晚中生代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材料。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风成砂 显微特征 沉积构造
  • 简介:最近的研究表明,安徽霍邱地区安阳山(白大山)剖面下部碳酸盐岩段属于晚石炭世,上部碎屑岩段属于青白口纪。我们进一步对剖面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分析,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其中以牙形石和虫颚化石数量最多。经鉴定,有牙形石Belodina和虫颚化石Marlenitesmarginatus,Chairidogenysborealis,Cornugenyssp.,Porrhogrnyssp.,Channahaniasp.,Paradrilonersgenyscherylae等,Belodina时代为晚奥陶世,虫颚化石的时代为奥陶纪。晚石炭世地层中存在奥陶纪化石,表明可能存在奥陶系的物源区,微体化石是通过剥蚀、搬运再沉积保存到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显然,新发现的微体化石可能并不具有地层意义,但是具有古地理和古构造意义。

  • 标签: 微体化石 牙形石 虫颚 奥陶纪 安阳山 霍邱
  • 简介:采用基于地质分析的评价方法,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价认为,得克萨斯州二叠盆地地质区米德兰盆地沃尔夫坎普(Wolfcamp)页岩中的石油技术可采资源量均值为20048桶,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均值为16万亿立方英尺。

  • 标签: 得克萨斯州 盆地地质 石油技术 资源评价 页岩 美国地质调查局
  • 简介: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发育典型的古岩溶,笔者在其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沉积物或沉积构造: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且这种包壳砾岩之前从未见报道。该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的结构类似鲕粒或核形石,可分为核心和包壳2部分,大部分呈近圆形或扁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直径为数厘米到数十厘米。核心可分为4种,分别是:(1)与溶洞围岩相同的灰岩砾石;(2)由砂岩形成的核心;(3)由砾岩构成的复合核心;(4)由古钙华碎块形成的核心。包壳也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1)具有圈层的包壳;(2)颗粒状包壳;(3)均质包壳;(4)由颗粒状包壳和圈层状包壳组合形成的复合包壳。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是溶洞和岩溶沉积中的典型产物,其不仅可以作为识别溶洞和岩溶的标志之一,而且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储集体。

  • 标签: 包壳砾石 包壳砾岩 溶洞 岩溶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采用总油气系统评价单元的概念和基于网格的连续型(非常规)资源评价方法,评价了得克萨斯州中北部沃思堡盆地密西西比系巴尼特页岩中具有增储潜力的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在本德穹隆-沃思堡盆地,巴尼特-古生界总油气系统的定义包含了作为古生界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油气藏主要烃源岩的富含有机质巴尼特页岩的分布区。近些年,巴尼特页岩成藏层带的勘探、技术服务及钻井活动迅猛发展,到2005年底,已完成了大约3500口直井和1000口水平井,其中85%以上的井都是在1999年以后完成的。利用在向水平井完成过渡前直井完井高峰期巴尼特气藏的历史生产数据和地质资料,美国地质调查所对巴尼特页岩气进行了评价。开展评价工作前完成了下列工作:(1)测绘关键的地质与地球化学参数,确定具有增储潜力的评价单元的面积;(2)确定供油气面积(网格大小)的分布和估算每个网格的最终开采量;(3)估算未来的成功率。把连续型巴尼特页岩气藏划分为两个单元并分别进行了评价,得出有增储潜力的待发现天然气资源总量为26.2万亿立方英尺。大纽瓦克东裂缝遮挡连续型巴尼特页岩气评价单元代表着核心产气区域,这里厚层、富含有机质的硅质巴尼特页岩处在生气窗内(Ro≥1.19/6),上覆与下伏均为非渗透的灰岩地层(分别是宾夕法尼亚系马布尔福尔斯灰岩地层和奥陶系韦厄拉灰岩地层),这两套地层在完井期间会限制诱发裂缝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天然气开采量。扩展的连续型巴尼特页岩气评价单元的勘探程度比较低,这里巴尼特页岩:(1)位于热生气窗内;(2)层厚大于100英尺(30米);(3)至少缺少一个非渗透的灰岩遮挡层。大纽瓦克东评价单元内,具有增储潜力的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平均值为14.6万亿�

  • 标签: 资源评价方法 天然气资源量 总油气系统 得克萨斯州 页岩气 油气藏
  • 简介:从1987年12月到1991年3月,多家作业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孔乔(Coneho)县的国王(King)砂岩下段[宾夕法尼亚系上统锡斯科(Cisco)群]油气层带对25个远景圈闭进行了测试。他们综合应用了地下地质、航空气体遥感普查、地表放射性测量、土壤磁化率测量扣土壤气烃类测量等方法来确定远景圈闭。在国王砂岩中获得6项新发现或扩边发现,而在较深的戈恩(Goen)灰岩也有3项油气发现。这样就使估算的勘探成功率达到:36%,而到1998年勘探和开发的总成本大约为每桶探明可采油当量0.89美元。每个成功远景圈闭的发现井井位主要是根据地下地质和地表地球化学数据的结合而确定的。作为要详细介绍的实例,我们将提供布雷迪溪(BradyCreek)扣阿加瑞塔(Agaritta)油田的有关资料。阿加瑞塔油田是两个最大的油田之一,它的发现依据了下列数据的结合:(1)区域地下地质预测;(2)航空油气遥感;(3)隙间土壤气烃类数据;(4)土壤磁化率测量数据;(5)由伽马射线光谱计量的地表钾和铀的含量。在隆瑟姆达夫Ⅱ(LonesomeDoveⅡ)一派帕德里姆(PipeDream)油田(国王砂岩油田),部分地区也测取了地表地球化学数据。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土壤气烃类测量和土壤磁化率测量的异常具有互补的特征。随后在阿加瑞塔油田东北方对国王砂岩层带的勘探并没有发现任何产油圈闭,但却导致了塞尔登(Selden)气田、95新年油田和迭克马(DarkHorse)油田的发现,它们的产层都是较深的戈恩灰岩。

  • 标签: 得克萨斯州 地质预测 油气田 地球化学相 地表 美国
  • 简介:文中描述了产自广西桂林地区下石炭统黄金组下部的颅形贝属一新种,桂林颅形贝(Cranaenagui—linensis)。新种以平直的前结合缘和背壳上发育中槽为特征。在4枚标本上发现保存有放射状的彩色条带,表明该种当时生活在温暖海域的浅水环境。对该属70个种的地质地理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初步分析表明,该属可能起源于早泥盆世欧美大陆西北缘的老世界区,之后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发展以北美地区为中心,经历了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和早石炭世2次比较明显的辐射演化、迁移扩散高峰和晚泥盆世晚期的1次严重衰退。第1次高峰是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该属的生物多样性达到巅峰,生物地理分布范围扩大到欧美大陆之外的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华南板块等;第2次高峰是早石炭世,该属的生物多样性虽不及前一次,但获得了最广泛的地理分布,不仅在北方大陆有分布,而且已进入到冈瓦纳大陆边缘。晚泥盆世晚期该属的1次严重衰退显然与F/F灭绝事件有关。早石炭世之后,该属进入衰退阶段,最终在二叠纪初灭绝。

  • 标签: 颅形贝属 腕足动物 彩色斑纹 黄金组 石炭纪 泥盆纪
  • 简介: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2018年5月至7月,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沈阳局对我省开展了土地例行督察,并向省政府反馈了《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例行督察意见书》(沈[2018]3号),指出了我省在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整改工作提出了要求。省政府对例行督察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要求按例行督察通报会部署开展整改工作。为保证整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按期完成各项整改工作任务,经省政府同意,现将《2018年国家自然资源例行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 标签: 整改工作 自然资源 督察 政府办公 黑龙江省 土地利用
  • 简介: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就铿锵有声的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提到稀土,就要追根溯源,中国的稀土在哪里?本文不想概评中国所有的稀土资源,的确,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一份丰厚的礼物——稀土资源。中国的稀土资源的确很丰富,而最富集的,就是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富的稀土矿床,其稀土资源占全国稀土资源的84%和世界资源量的36%。除稀土外,

  • 标签: 白云鄂博矿 稀土资源 矿床类型 碳酸岩 资源量 矿物学研究
  • 简介:12000-2005年发现的31个大油气田的大地构造背景:对今后发现的启示全世界的油气储量大约有55%是由921个大油气田提供的。在这921个大油气田中,有31个(7个大油田和24个大气田)是在2000~2005年期间发现的,而其余890个大油气田则发现于1868~2000年。从大油气田数量、规模和油气田比例看,2000~2005年的发现都符合1965年以来的长期下降趋势。这31个大油气田的大地构造背景类型也符合我们早先对1868~2000年期间所发现大油气田的研究结果。

  • 标签: 油气勘探 AAPG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 大地构造背景 大油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