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中西医学理论以及计算机自适应指导下,运用经典测试理论和现代项目测试反应理论进行研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方法通过成立研究组,制定量表基本特征,规范基本概念和术语,构建量表理论框架,收集所有关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条目的相关文献,经过条目库构建和条目的初步筛选,初步概念框架修订,条目定性评阅,专家评阅,认知采访,制定出调查量表初稿,然后现场调查,收集3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报告条目以及92例健康者对照,进行定性研究,运用经典测试理论方法和现代项目反应理论等方法综合筛选以得出最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O量表。结果经现场调查,整理数据,通过6种分析综合评价,从71个条目的调查量表中删除27个条目,最终建立建立了包括疾病生理、心理、社会、治疗领域4个领域,疾病表现、全身表现、心理表现、社会关系、日常活动能力、满意度等6个维度,共44个条目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O量表。结论最终研制出包含1个疾病、4个领域、6个维度44个条目的骨质疏松症PRO量表。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患者报告结局量表 量表 研制
  • 简介:水解胶原蛋白被认可为安全。近年来体外实验、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显示水解胶原蛋白具有明显改善骨骼和关节健康效应:(1)水解胶原蛋白可刺激成骨细胞数量增加和破骨细胞活性减少,从而调整骨骼构成和骨矿分布;(2)有效维持骨密度;(3)通过扩大骨皮质面积,增加骨骼坚固性;(4)避免骨吸收;(5)改善骨关节炎患者或高危人群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所以,可以推荐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和骨关节炎及其高危人群服用水解胶原蛋白,增进骨骼和关节健康。

  • 标签: 水解胶原蛋白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研究瞢密牌钙片对大鼠骨密度影响。方法选用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周量身长;给予该产品4周后,进行3天代谢实验;实验结束时,进行股骨骨密度测定和骨钙含量测定。结果低、中剂量实验组身长和身长净增加值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P〈0.05或P〈0.01)。各剂量实验组大鼠股骨中心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显著大于低钙对照组(P〈0.01或P〈0.05),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股骨中心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显著高于碳酸钙对照组(P〈0.05)。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股骨远心端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显著大于低钙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股骨钙含量及总钙量显著大于低钙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碳酸钙对照组大鼠钙表观吸收率显著低于低钙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实验组和碳酸钙对照组大鼠钙存留率显著低于低钙对照组(P〈0.01)。结论认为瞢密牌钙片有增加大鼠骨密度作用。

  • 标签: 密牌钙片 骨密度 大鼠
  • 简介:近年来,结核病发生率呈增长趋势,骨关节结核约半数累及脊柱,上颈椎结核占脊柱结核0.3%~1.0%[1-2]。发生率虽低,但其部位特殊,造成该区域骨和韧带广泛破坏,进而导致压迫和不稳定严重威胁到延髓、脊髓,引起神经和呼吸功能障碍[3]。但上颈椎漏斗结构对脊髓压迫容忍度较大,早期不易发现,出现严重神经症状时常需要手术治疗[1-2]。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清除结核病灶,利于药物渗入,重建上颈椎稳定性,保留和恢复神经功能,预防和矫正畸形,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1]。目前上颈椎外科手术诊断措施主要为病灶穿刺活检术,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各种前后路病灶清除固定术和微创手术。随着外科手术诊疗方法不断改进和局部抗结核药物应用,上颈椎结核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1,3]。本文就上颈椎结核外科手术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颈椎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疗效。方法10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钙剂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骨密度增加显著(P〈0.01);疼痛缓解率达82%;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鲑鱼降钙素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疗效良好。

  • 标签: 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十分常见,以成年人或老年人多发.但不外乎内翻及外翻损伤两大类型.手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极高,且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加之有二次手术经济损失和痛苦.传统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法失败病例多见.为此作者自行设计了踩关节内外翻骨折牵引架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踝关节内外翻骨折 牵引架 小腿托板 牵引板 木板 复位
  • 简介:目的对腰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结构关系进行临床解剖学观察,以明确腰椎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解剖关系和解剖数据。方法40例成人防腐尸体标本,男20例,女20例,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腰椎弓根上缘至且上位神经根下缘最小距离(thedistancefromthepedicletotheadjacentnerverootssuperiorly,DS)、腰椎弓根下缘至下位神经根上缘最小距离(thedistancefromthepedicletotheadjacentnerverootsinferiorly,DI)、腰椎弓根外缘至外位神经根(上位神经根向外延续部分)内缘最小距离(thedistancefromthepedicletotheadjacentnerverootslateral,DL)、腰椎弓根内缘至硬膜囊外缘或内侧神经结构最小距离(thedistancefromthepedicletotheduralsacmediallyorneuralstructureinside,DM)。结果腰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关系解剖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左右腰椎弓根DS、DI、DL、DM无侧别差异;男性腰椎弓根DS、DL、DL、DM均大于女性;男性及女性DS〉DL〉DI〉DM。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时,椎弓根内侧区和下侧区毗邻神经结构相较外侧区和上侧区损伤可能性相对更大,植入螺钉时应遵循“宁外勿内,宁上勿下”原则。

  • 标签: 解剖 尸体 腰椎弓根 椎弓根固定 神经
  • 简介:肩袖撕裂是发生在上肢反复过顶运动和肩关节慢性病变引起以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疾病,肩袖撕裂是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常见原因[1],其中肩袖撕裂大小是影响治疗效果重要因素。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会出现持续疼痛和上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关节镜技术飞速发展,镜下处理巨大肩袖损伤技术日渐成熟,而且关节镜肩袖修复术有着最大限度保留三角肌在肩峰附着点,手术创伤小、视野广、对关节内干扰小,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练习与康复等优点。

  • 标签: 肩袖撕裂 肩关节 镜下治疗 关节镜技术 肩部疼痛 上肢活动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病因、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6例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发病原因及诱因,16例病发前分别有桡骨远端骨折史,类风湿关节炎史,反复多次行局部封闭治疗病史,并分别采用端端缝合,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掌长肌移植,桡侧伸腕长、短肌及伸拇短肌腱转移修复。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1例端端直接缝合,术后2周再断裂,改用拇短伸肌腱移位修复,另1例发生肌腱黏连二次手术松解,其余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折端磨损或炎症侵蚀是伸拇肌腱自发性断裂病理基础,修复方法有多种选择,拇短伸肌腱转位重建拇长伸肌腱疗效更为确切。

  • 标签: 拇长肌腱断裂 自发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发症,总结其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T1~4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各类上胸椎损伤68例(共384枚螺钉),上胸椎骨折/脱位45例,均行Ⅰ期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核合并后凸畸形23例,均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矫形术。所有患者结合术中胸椎椎弓根四壁探查、术后手术节段椎体X线片、CT扫描,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位置、角度及与椎弓根壁关系和距离。结果椎弓根壁损伤54枚(14.06%),其中外侧壁损伤39枚(10.16%),包括Ⅰ级损伤27枚(7.03%),Ⅱ级损伤12枚(3.12%);内侧壁损伤15枚,均为Ⅰ级损伤。无1枚螺钉损伤上下壁,无1枚螺钉同时损伤超过2个壁,无术中置钉失败,螺钉松动位移2枚,创伤患者Frankel分级无加重,非创伤患者脊髓功能JOA评分由术前5.9分提高至术后11.5分,未发现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或节段不稳表现。结论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相对安全操作方法。术前详细分析影像学资料、熟悉局部解剖特点、掌握合理置钉技术,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脊柱损伤 胸椎 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39例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患者,其中行颈前路手术21例,行颈后路手术9例,行腰后路手术9例。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功能状态和疼痛程度,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1.80±2.81分;VAS为4.70±3.32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5年,平均3.5年。术后JOA评分为14.92±2.05分;VAS为3.31±2.3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具体病理特点,分期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相关功能障碍和腰腿痛症状,避免一期手术引起不必要手术创伤。

  • 标签: 颈椎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 简介: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临床上引起颈腰痛、颈椎及腰椎神经根病变及颈椎脊髓病变最常见原因。目前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医疗支出巨大,同时也不能从根本延缓椎间盘退变发生。如何早期抑制椎间盘退变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脊索细胞是新发现一类髓核组成细胞,其可以促进髓核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成人髓核组织中脊索细胞减少和消失可能与椎间盘退变发生有关。本文将就当前脊索细胞特征以及其在椎间盘退变方面的相关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椎间盘 脊索 综述
  • 简介:化脓性脊柱炎,又称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占所有骨髓炎4%,包括椎骨骨髓炎、椎间盘炎和硬膜外脓肿。该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但近年有文献报道老年人或者免疫系统受损伤者也容易发生。化脓性脊柱炎发病多隐匿,症状不典型且不具有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一旦误诊漏诊,容易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功能受损、瘫痪,甚至死亡。因此早期确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化脓性脊柱炎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笔者就化脓性脊柱炎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脊柱炎 化脓 综述文献
  • 简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损伤之一,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为首选术式。充分术前准备和严密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和取得最佳疗效。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共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术后护理 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 术前准备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类非特异性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病理特点是骨量减少、骨再生不足、骨脆性增加,大大增加了骨折风险。骨形成和维持就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不断塑形和修复过程,二者不平衡可导致骨量丢失。

  • 标签: 破骨细胞 基因 调节 生物学标志 综述文献
  • 简介: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其发生多与骨量丢失和骨强度降低有关,正确护理骨质疏松并髋部骨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报告老年(大于65岁)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整体护理过程中体会,认为术前心理护理、正确训练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辅助运动、减少各种潜在诱发因素是护理工作重要方面。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三维CT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CTangiographicimaging,3D—CTA)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一种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有学者将其称为经静脉CT血管造影,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具有广泛应用,而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vertebralarteriopathy,CSA)诊断和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关注。3D—CTA还可应用于稚动脉畸形、损伤、动脉瘤、夹层等疾病诊疗,也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关于3D—CTA在椎动脉病变中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三维CT成像 临床应用 三维CT血管成像 心脑血管疾病 血管成像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二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为11~17岁,平均13.4岁。Cobb角为130°~170°,平均159°。采用二次手术,一期将130°~170°极重度脊柱侧凸矫正47%左右,将其变为重度脊柱侧凸,4~6个月后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二期矫形,使矫正率达到65%左右。一期手术行小切口手术,采用内撑开技术进行撑开。4—6个月以后再行二期手术,常规后路矫形,僵硬病例可采用小关节突松解或者360°截骨,并进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结果二次术后Cobb角为46°~66°,平均58°。身高增加14~21cm,平均19.1cm。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二期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畸形矫正率,手术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 标签: 胸椎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发于妇女绝经后骨疾病,其预防、治疗已是当前许多国家重要保健课题之一。笔者主要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法,分别从中药、西药和非药物治疗三方面做一综述。目前3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但都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更深入地开发、研究中药和西药,探索有效而安全个体化治疗方案,将两者结合起来,辅以非药物治疗,实行优势互补。

  • 标签: 中药 西药 非药物疗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简介:自1984年Rokkanen等将可吸收内固定物用于治疗踝关节骨折以来,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实验及临床研究得到迅猛发展。可吸收材料从生物相容性、排斥反应、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各方面弥补了金属材料不足,由可吸收材料制成内固定器随着置入时间延长,逐渐被降解吸收,强度不断降低,使应力逐渐转移到骨骼上,

  • 标签: 骨代用品 生物降解 综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