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做好心电监护仪的安全管理 ,提高心电监护仪规范使用率,帮助临床护理人员准确发现问题,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  成立品管圈,针对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各种品质管理手法,从加强操作规范化培训并制订心电监护仪管理制度,护理部组织对不同层级护士进行培训,使用标签贴,邀请专家理论授课等方面实施改进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心电监护仪规范使用率从56.00%提升至88.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目标达成率为128.35%,进步率为57.80%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心电监护仪的故障率,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心电监护仪 规范使用 故障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预约检查按时完成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2021年6月行影像学检查的 106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研究对象;2021年5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选取 2021年7-8月行影像学检查的 112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研究对象。 通过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预约检查按时完成率及获得的有行成果、无形成果情况。 结果 ①QCC活动后患者预约检查的按时完成率由活动前 92.3% 提高为活动后的 96.7% ,超出了预期目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 9. 809 1,P<0. 01)。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预约检查 按时完成率 无形成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胃肠减压与进食活动对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病人分为实验组(肛门排气后继续胃肠减压2d或3d、禁食)和对照组(肛门排气后即拔除胃管并进流质饮食),观察腹胀及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肠梗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道排气后适当延长胃肠减压及进食时间可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 标签: 胃肠减压 肠梗阻 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 进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肾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效果。方法 通过选取本院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 68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促进肾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增加护理满意度,提升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并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护理干预 肾癌患者 术后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对预约服务改善门诊换药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9年 5月~ 8月我院换药中心就诊的患者 4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就诊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服务。观察组予采用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换药等候时间和就诊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的挂号时间、就诊时间、缴费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换药等候时间为 (25.56±2. 99)min,短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 94. 04%,高于对照组( 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缩短了门诊换药中心服务的等候时间,提升了患者对换药服务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借鉴。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门诊换药 服务质量 满意率
  • 简介:受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上海市护理学会组织举办的"天使靓影"主题微摄影评选活动已于即日启动。此次活动以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医疗机构的建设发展为主要题材,面向全市护理人员征集微摄影作品。由各医疗机构统一报送,每家单位作品数量不超过5张。评选将采用专家评审与微信投票相结合的方式。

  • 标签: 护理学会 护理人员 作品数量 医疗机构 专家评审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功能锻炼路径对头颈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病人张口困难和颈部活动受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头颈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病人38例,依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制订早期功能锻炼路径表,观察组病人每个阶段均进行相应功能锻炼,分析病人张口困难发生率、颈部活动受限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病人均得到随访,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张口困难发生率(7.7%)和颈部活动受限发生率(15.4%)显著低于对照组(30.7%、38.9%),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可信度检验,Cronbach’ɑ=0.82,结构效度为0.71,观察组病人对医疗护理满意度(92.54分±7.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2.64分±7.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病人开展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明显改善病人颈部活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头颈部烧伤 吸入性损伤 早期功能锻炼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症状特征与活动水平,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儿童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儿童活动表现量表对22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进行调查。结果: 患儿化疗期间平均经历(13.51±7.34)个症状,各症状的发生率为14.5%(手臂或腿部肿胀)~81.8%(出汗);出汗、容易发怒或急躁、没有食欲、缺乏活力在各维度表现突出,为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主要症状;患儿活动表现评分为(76.41±19.05)分,与儿童版记忆症状量表的生理症状(r=-0.466)、心理症状(r=-0.313)、总困扰指数(r=-0.419)、MSAS 10-18总分(r=-0.418)均呈负相关(P

  • 标签: 急性白血病患儿 化疗期间 症状特征 活动水平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及颈椎前屈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48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研究组(n=2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研究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颈椎前屈活动度、疼痛程度,以及护理后的睡眠质量指数。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和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颈椎前屈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颈椎病患者护理中,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前屈活动度,对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品质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 颈椎病 综合护理 颈椎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 门诊二次分针 护士预检分诊准确率中的应用产生的效果影响。 方法: 成立品管圈,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分析影响因素,策划拟定并实施,检讨实施过程中的错误,确认活动效果,从而达到活动的标准化要求,再次检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改进品管圈活动方案,将品管圈活动优势发挥到极致。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 门诊二次分诊护士预检分诊护理满意度由 99.35% 提升到 99.90 % ,超出了设定目标。圈员在责任心、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学习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等五个方面均有提高。 结论: 品管圈活动开展,提高 门诊二次分诊 护士预检分诊准确率和抢救药品交接合格率,通过护理质量改善活动,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圈员的洞察力,促进圈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二次分诊 预检分诊 准确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自我护理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情绪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自我护理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护理训练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 自我护理训练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缩短胃肠道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600 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00 ),一组进行常规干预(对照组),另一组展开护理干预(研究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 :研究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缩短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胃肠道手术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安全进食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选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安全进食正确率,调查2019年5月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病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情况并进行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并拟定及实施3个主要对策:强化专科培训及提升专业能力、改进工作流程及规范临床应用、制作“多功能餐垫”“进餐口诀牌”及满足宣教沟通需要。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安全进食正确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安全进食正确率由58.6%提高到91.4%,目标达成率113.6%,

  • 标签: 品管圈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安全进食 正确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成效。方法:一共有90例患者被选入研究中来,属于本院在普外科治疗的患者,在手术的患者中,一部分参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另一部分研究组的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比较应用效果。结果:比较生活质量指数量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开塞露和西甲硅油联合早期下床活动对肝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将2020年10月~2020年12月在我科施行的40例肝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为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组,对照组为肝癌术后使用开塞露和西甲硅油联合早期下床活动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通气、排便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首次通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开塞露 西甲硅油 早期下床活动 肝癌术后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8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训练,给予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使用问卷调查评价。结果 护理4周后,对比两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证明护理因素对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影响的重要性。探讨集束化早期下床护理措施在结肠癌手术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20医院普外科 2019年11月至 2021年11月期间,接受结肠癌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结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的调查和收集,分析影响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达到目标活动量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早期下床护理措施用于结肠癌术后患者可促进患者早期下床,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证实了集束化护理措施护理因素对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影响的重要性。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结肠癌术后 早期下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毒供应室的10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对比活动前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理论知识和洗手操作实践情况及手卫生实施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在手卫生理论知识和洗手操作实践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活动前的各项得分,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实施率相较护理前情况明显较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显著,应大力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人员 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医院2020年1月收治未开展品管圈活动40例NICU新生儿以及2022年1月接受品管圈活动的40例1NICU新生儿,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比较两组活动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乙组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知识评分均高于甲组(P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提高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