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P53是否在骨髓瘤细胞中对ran进行转录调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OPM-2、RPMI-8226、U-266、KAS6/1、ANML-6、H-929、MM1.S、MOLP-8中ran转录水平,使用Nutlin-3a培养骨髓瘤细胞株MM1.S24、48和72h后检测ran转录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ran和P53蛋白表达水平;使用不同剂量的表达P5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转染MM1.S细胞后检测ran表达水平。结果:在8株人骨髓瘤细胞株中H-929和MM1.S细胞中ran的转录活性最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utlin-3a处理MM1.S细胞后ran转录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同时在蛋白表达水平这种变化呈现时间依赖性;P53蛋白表达增多(r=1.00,P=0.06),相应的ran蛋白表达减少(r=-1.00,P=0.04)。表达P5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转染MM1.S细胞后发现,在质粒增加至25ng后ran转录水平开始下降(P<0.05)。结论:通过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P53转录调控ran转录水平的实验证明了ran是受p53调控的一个靶基因。

  • 标签: P53 RAN 多发性骨髓瘤 转录调控
  • 简介:目的:研究hDaxx与细胞肿瘤抑制子p53相互作用的结构部位,以便探索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后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利用pGBDU-C及pGAD-C载体构建Daxx(humanDaxx,hDaxx)及其删除突变体(ΔhDaxx)酵母菌表达质粒,利用Westernblot检测它们在酵母菌中的表达产物,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测定hDaxx与p53结合并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构部位,结果pGBDU-C或pGAD-C/hDaxx与ΔhDaxx能在PJ69-4酵母菌株表达目的蛋白,hDaxx及3种ΔhDaxx与p53结合并发生相互作用,2种ΔhDaxx不与p53结合发生相互作用。结论:hDaxx通过第396-499位氨基酸(aa)或C端241个aa残基与p53发生结合。

  • 标签: 表达 结合反应 HDAXX 酵母菌 P53
  • 简介: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微小RNA-221(miR-221)和CDKN1C/P57表达情况,并探讨特异性miR-221抑制剂对癌细胞增殖、凋亡及CDKN1C/P57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以及4种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Lovo、SW-480、Caco2中miR-221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析CDKN1C/P57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将miR-221和anti-miR-221寡核苷酸通过脂质体转染Caco2细胞系,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miR-22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041±1.40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806±0.341,P<0.01);同样,miR-221在4种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亦高于正常对照细胞.CDKN1C/P57mRNA水平在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差异并不显著;但其蛋白相对表达量结直肠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19±1.708比0.972±0.316,P<0.01).癌细胞转染anti-miR-221后,CDKN1C/P57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凋亡率增高,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同时S期细胞比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221可能通过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使CDKN1C/P57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从而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anti-miR-221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同时诱导细胞凋亡,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miR-221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微小RNA-221 CDKN1C/P57 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参数血小板2/(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2/MS)值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3例,其中76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7例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病理诊断者24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计算P2/MS值;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P);肝活检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网状纤维及Masson染色;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P2/MS值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24例有病理诊断者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P2/MS值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HA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参数P2/MS值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关键词血常规参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3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内皮瘤变诊断中p16、Ki-67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宫颈上皮瘤变患者90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CINⅠ30例、CINⅡ30例、CINⅢ30例,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常规组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并比较宫颈组织中p16、Ki-67表达。结果实验组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p16、Ki-67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同时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增加p16、Ki-67逐渐上升,不同等级见差异显著(P<0.05)。结论p16、Ki-67表达和宫颈上皮瘤变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依据两者联合检测结果可进行CIN分级。

  • 标签: p16 Ki-67 宫颈上皮瘤变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1(PAK1)蛋白与大肠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0例正常大肠黏膜、40例大肠绒毛状或管状腺瘤及60例大肠癌组织进行标记分析。结果PAK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中的阳性率为10.0%,在大肠腺瘤伴轻、中、重度异型增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33.3%和33.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65.0%。大肠癌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及大肠绒毛状或管状腺瘤(P〈0.01),且高于伴轻度异型增生腺瘤(P〈0.01)及伴中度异型增生腺瘤(P〈0.05)。低分化大肠癌患者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大肠癌患者(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Dukes分期中的C期和D期患者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A期患者(P〈0.05)。结论PAK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p21活化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型HPV分型和蛋白表达于宫颈病变诊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纳入的宫颈疾病患者作为实践对象,观察不同类别患者检测结果。结果HPV高危型阳性宫颈病变中,检验13种高危型亚型,表现出不同宫颈病变HPV分型结果一致。HPV阴性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织中的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具有明显差异。讨论本次实践表示宫颈疾病病情加重,P16蛋白表达指标递增,HPV分型及p16蛋白检测能够判定宫颈疾病严重程度,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危型HPV分型 p16蛋白表达 宫颈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er-2、p53、Ki-67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为结直肠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腺癌标本8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患者组织内Her-2、p53和Ki-67的表达,并将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Her-2在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改良Dukes分期组中表达中差异显著差异(P<0.01),p53在肿瘤大小、不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差异(P<0.01),Ki-67在肿瘤大小、不同浸润深度及改良Dukes分期组中呈差异显著(P<0.01)。(2)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Ki-67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2,P<0.01),Her-2与p53的表达无相关性(r=0.121,P>0.05),Her-2与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r=0.126,P>0.05)。结论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直肠腺癌中Her-2、p53、Ki-67的表达,明确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后期结直肠癌的诊疗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同时为后续其靶向治疗的药物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结直肠腺癌 临床表达 免疫组化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析 P16和 ki-67免疫组化染色的联合应用在 宫颈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5 年 7 月 ~2017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83 例宫颈病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宫颈活检。将其中 43 例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将 22 例正常或炎症患者设为对照 1 组,将 18 例宫颈鳞癌患者设为对照 2 组。对三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 P16和 ki-67免疫组化染色在三组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经 P16免疫组化染色, 对照 1 组患者的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 2 组和观察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经 ki-67免疫组化染色, 对照 1 组患者的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 2 组和观察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 宫颈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上,采用 P16和 ki-67免疫组化染色联合应用的诊断方式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可对宫颈病变进行准确分级,可用于鉴别肿瘤性乳腺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提高治疗成功率。

  • 标签: 宫颈活检标本 病理诊断 P16 ki-67 免疫组化染色
  • 简介:随着微创腔镜技术的发展,CO2气腹的应用也日渐广泛,通过向腹腔内充入CO2,可为术者操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术野。然而由于机体对CO2的吸收,导致了血内的CO2浓度上升,又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尤其是CO2极易通过血脑屏障,使脑内H+浓度升高,改变脑血流[1]。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CO2气腹时因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升高而引起的脑动脉血流的变化。

  • 标签: CO2气腹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脑动脉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OL1A1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研究COL1A1下调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 8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膀胱癌细胞系T24、UM-UC-3,以及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中COL1A1 mRNA及预测miRNA表达水平;敲减COL1A1和阴性对照转染T24,通过 CCK-8、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COL1A1上游miRNA, miRNA-29b-3p mimic转染 T24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检COL1A1 mRNA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NA-29b-3p和 COL1A1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COL1A1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COL1A1敲减后,明显抑制 T24增殖、迁移;生信预测miRNA-29b-3p与COL1A1靶向结合证据最强;与癌旁组织相比,miRNA-29b-3p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miRNA-29b-3p过表达之后,COL1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NA-29b-3p靶向 COL1A1 mRNA的 3'非编码区。结论:相较于癌旁组织,COL1A1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miRNA-29b-3p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miRNA-29b-3p通过靶向下调COL1A1实现抑制膀胱癌进展,从而降低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

  • 标签: miRNA-29b-3p,COL1A1 膀胱癌,增殖,迁移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疏肝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 VaD)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采用改进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事件相关电位P300用于评估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2月间本中心收治的73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7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首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测评两组人员的抑郁情况,然后分别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检测两组人员的认知功能,以HAMD-17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为准,对比3种方法评估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敏感性。结果:对照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5.94±0.54)分,研究组为(17.63±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为(27.54±2.36)分,研究组为(23.19±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分为(47.28±4.36)分,研究组为(36.95±3.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相关电位仪检测发现,对照组人员的ERP-P300潜伏期为(326.74±20.39)ms、波幅为(5.49±0.49)μV,研究组分别为(384.15±24.61)ms、(2.67±0.25)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P300评估的敏感度为95.89(70/73),,高于MoCA的91.78(67/73)和MCCB的90.41(66/73)。结论:尽管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在外在行为学方面的表现改变并不明显,但是P300波可以发现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细微变化,从神经电生理角度证实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可见事件相关电位P300有利于更客观、敏感、定量地诊断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评估 轻中度抑郁症 认知功能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miR-1-3p靶向DARS2介导MAPK通路及临床意义。方法 数据来源于TCGA数据库。预测DARS2上游miRNA,应用R语言进行miRNA-mRNA共表达分析,最终确定miR-1-3p。应用R语言分析miR-1-3P在膀胱癌与癌旁组织之间表达差异;分析DARS2与miR-1-3P相关性;分析miR-1-3P高、低表达膀胱癌患者两组之间总生存时间有无差异。应用GEPIA数据库进行DARS2与MAPK通路靶分子相关性分析。结果 通过预测及共表达分析,最终确定has-miR-1-3p;膀胱癌中miR-1-3P表达明显下调较癌旁组织;DARS2表达与miR-1-3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17;miR-1-3p高表达膀胱癌患者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相关性分析膀胱癌组织中DARS2与MAPK通路靶因子ERK1、ERK2、JNK1、JNK2表达均成显著正相关。结论 生信分析表明膀胱癌中miR-1-3p靶向调节DARS2表达抑制膀胱癌进展可能,同时DARS2表达影响MAPK通路靶分子水平,为进一步实验验证奠定研究基础,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靶点的潜力。

  • 标签: miR-1-3p DARS2 MAPK通路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布地奈德+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及恢复速度。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于2016年11月07日至2018年03月05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阿奇霉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各43例;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43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7.67%(42/43)高于对照组数据72.09%(31/43),P<0.05。观察组43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基础上保证药物安全性,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布地奈德 阿奇霉素 小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动力负压技术对骨科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愈合速度及恢复状况的作用。方法:择取2021年05月-2022年05月期间我院骨科中的28例慢性难愈合创面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病例号尾数的奇偶数均分为参照组(n=14,以微动力负压技术治疗干预)和联合组(n=14,以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动力负压技术治疗干预)两个组别。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治疗后7d以及治疗后14d的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沉降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实治疗干预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的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沉降值差异不大(P>0.05),实施治疗7d及14d后,联合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沉降值均要低于参照组,其组间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实施治疗干预后的疼痛评分明显要低于参照组,其组间差异为(P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微动力负压技术 骨科 慢性难愈合创面 创面愈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