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联用盐酸舍曲林片和利培酮,对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21.01至2023.01在院治疗的60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的例数均为30例,对照组采取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取利培酮与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比较两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以及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无差异,P>0.05。结论:以盐酸舍曲林片和利培酮联合用药治疗,可使得患者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具有较高治疗安全性,适宜临床借鉴与运用。

  • 标签: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盐酸舍曲林片 精神症状 用药安全性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以有无并发冠心病和糖尿病,将160例高血压患者划分为H组(单纯高血压,n=42)、HC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n=61)、HCD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和糖尿病,n=57),而后再对上述各组进行细分,即A亚组(奥美沙坦治疗组)、B亚组(非奥美沙坦治疗组)。结果①治疗前,相比于H组,HCD组与HC组一氧化氮显著减低,而内皮素1显著上升,且HCD组改变更显著(p<0.05);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HCD-A亚组、HC-A亚组一氧化氮显著上升,内皮素1明显下降(p<0.05)。②治疗前,相比于H组,HCD组与HC组外周血EPC明显减少,且HCD组改变更显著(p<0.05);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HCD-A亚组、HC-A亚组外周血EPC明显上升(p<0.05)。结论奥美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突出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奥美沙坦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参麦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创伤脓毒症患者的脏器功能的保护及凝血功能改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及苍南县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60例创伤脓毒症患者,所有病例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均大于16分.研究人员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监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一二聚体(D-D).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7天的PT、TT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7天治疗组的APTT、FBG、D-D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2、3天的PVD、TVD、MFI指标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创伤脓毒症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脏器功能,改善其凝血功能,降低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效果显著,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 标签: 创伤脓毒症 参麦注射液 乌司他丁 脏器功能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的损害。糖网病中神经视网膜的损伤过程及机制十分复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内源性细胞因子,已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聚焦于EPO与糖网病关系,结果表明在糖网病早期EPO起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策略在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中对皮肤的保护作用,并评估其对新生儿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80例接受NCPAP治疗的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预见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策略。对比两组患儿的新生儿皮肤状况及新生儿舒适度。结果:护理后,预见组新生儿皮肤状况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护理后,预见组新生儿舒适度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策略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的皮肤状况,并提高其舒适度。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策略 新生儿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皮肤保护
  • 简介:摘要:在信息发达的现阶段,人们离不开各种信息设备,而其中以学生和白领尤为突出,因为长时间久坐、低头使用手机,电脑等信息设备,他们的身体也承受着极强的负担,基于改变此情况的想法,我们研究的设备保证使用便捷的基础上,增添了颈椎按摩,扩胸展肩,矫正姿势,减少身体负担等一系列功能,帮助各年龄段人群减轻身体负担,实现完美自我。

  • 标签: 颈椎保护 矫正 减轻负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电镜观察及定量分析联合抗氧化微量营养素(combinedantioxidantmicronutrients,CAM)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muitipelowdosageofstreptozotocin,MLDS)方法制备T1DM(type1diabetesmellitus)小鼠模型,分别添加4种AM和7种AM干预,应用透射电镜摄片,形态学定量评价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微量营养素添加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胰岛β细胞内分泌颗粒数量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lt;0.01);胰岛β细胞内分泌颗粒核芯与界膜之间空隙明显大于糖尿病模型组(p&lt;0.01)。结论联合应用抗氧化微量营养素对T1DM模型小鼠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I型糖尿病 抗氧化微量营养素 胰岛Β细胞 超微结构 形态计量学
  • 简介:目的探讨养肝利胆颗粒与维生素c对小鼠慢性四氯化碳中毒引起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制作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肝脏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给予养肝利胆颗粒及养肝利胆颗粒加维生素C治疗,比较两组对损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养肝利胆颗粒可显著降低由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明显改善肝组织的损伤,养肝利胆颗粒加维生素C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养肝利胆颗粒加维生素C能显著改善四氯化碳中毒导致的小鼠慢性肝损伤。

  • 标签: 养肝利胆颗粒 维生素C 四氯化碳 慢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围术期脑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TB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根据个体化的循环和氧供目标制定液体复苏方案;同时,应用右美托咪定降低颅内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液体复苏治疗。记录手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生理指标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脑压监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右美托咪定 创伤性颅脑损伤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围术期脑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TB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根据个体化的循环和氧供目标制定液体复苏方案;同时,应用右美托咪定降低颅内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液体复苏治疗。记录手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生理指标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脑压监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血压和心率较对照组更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在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右美托咪定对TBI患者围术期脑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联合治疗能够降低颅内压力、维持循环稳定,改善脑氧供,从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右美托咪定 创伤性颅脑损伤 围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无保护性阴道分娩在自然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在我院经传统保护性经阴道分娩产妇 250例作为对照组、 2017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院经新型无保护性经阴道分娩产妇 250例作为研究组,针对两组产妇的产前产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剖宫产率达 16%,会阴侧切率达 20.5%,会阴裂伤 1度率达 78%、 2度率达 21.3%,会阴水肿率达 54.5% ,产后大出血率达 3.4% 。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剖宫产率达 1.7%,会阴侧切率达 2%,会阴裂伤 1度率达 75.6%、 2度率达 9.5%,会阴水肿率达 18% ,产后大出血率达 2%. 两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 2度率、会阴水肿率( P< 0.05)有统计学意义。会阴裂伤 1度率、产后大出血率( P> 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无保护性阴道分娩有必要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无保护性 阴道分娩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镰形棘豆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波紫外线照射所致人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系,以60、90、120mJ/cm2中波紫外线照射,加入镰形棘豆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干预处理,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受损程度,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ELISA检测上清液TNF-α、IL-10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mRNA、IL-10mRNA表达。结果中波紫外线照射后,细胞形态受损,随着照射剂量增加,细胞增殖活性下降,损伤程度加重,TNF-α、IL-10分泌量增加,TNF-αmRNA、IL-10mRNA表达水平增加。加入镰形棘豆黄酮类化合物干预后,细胞活性有所恢复,TNF-α、IL-10分泌量降低,TNF-αmRNA、IL-10mRNA表达水平下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镰形棘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光保护作用,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可能是其减轻紫外线辐射损伤的机制之一。

  • 标签: 镰形棘豆 黄酮类化合物 紫外线 角质形成细胞 光保护
  • 简介:布洛芬自问世以来,因其抗炎、镇痛、退热作用远比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等强,而备受医患的青睐,既往的研究认为布洛芬的副作用较小,只限于轻度消化不良、皮疹、转氨酶升高等,并且很少见,故一般医药书籍推荐。在病人不能耐受阿司匹林、保泰松等药的副作用时,可以用布洛芬取而代之,但近期的研究表明,要重新认识布洛芬的副作用,长期服用能造成肾功能衰竭。

  • 标签: 布洛芬 副作用 阿司匹林 转氨酶升高 肾功能衰竭 退热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