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中实施风险评估护理管理的开展效果。 方法: 分析对象选择于 2018.7~2019.7 期间我院接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 88 例,抽签方法进行分组分析, 44 例开展风险评估护理管理的患者纳入实验组, 44 例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 2 种护理管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和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对,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显著的结果,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得到降低显著的结果,比对数据差异与统计学意义的评价标准相符( P<0.05 )。 结论: 重症监护室中实施风险评估护理管理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可有效控制护理质量,适合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风险评估护理管理 质量控制 常规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肝胆外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将 60例肝胆外科的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风险管理教育的应用价值,研究过程中应将 60例护生平均分为两组,每组 30例,对照组护生需要接受以常规形式为主的肝胆外科带教,而观察组则要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教育,然后就两组护生的了解程度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对风险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于观察组( 93.33%)的护理满意度同样优于对照组( 73.3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护理风险管理教育所开展的肝胆外科护生临床带教,有利于培养护理工作者的风险管理认识,提升其认知程度,并对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降低有重要作用,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护理风险 管理教育 肝胆外科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患沟通在急诊科护理 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 。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6 月到 201 8 年 12 月间急诊科收治的患者 120 名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 60 名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概率。 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的程度要较常规组高很多, P<0.05 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出现护患纠纷事件的概率要较常规组低很多, P<0.05 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护理过程中增加护患沟通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护患间的冲突问题,进而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 标签: 护患沟通 急诊科护理 满意度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的护理效果。方法:分析病例选择在2019.8~2020.8时间段就诊于我院手术室的患者96例,均分例数(n=48),分别实施传统护理、安全护理的病例所在组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2种护理方式所呈现出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对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性明显(P

  • 标签: 手术室 风险意识管理 防范措施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气体系统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风险点与应对措施。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医用气体系统现场检测获取的数据,分析医院感染防控中的风险点,并予以应对措施。结论:于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医用气体系统应满足标准要求及装置,使用合理安全工艺,降低院感风险

  • 标签: 医用气体系统 医院感染防控 风险点 应对措施
  • 简介:【摘 要】 目的:以风险防范为契机,深入研究该护理模式在降低和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所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严格遵照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标准进行随机划分,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风险防范护理两种不同模式,并对比两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儿护理满意度。 结果:经阶段性护理观察,观察组摔倒、磕碰、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防范 不良事件 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骨科手术患者取样78例,皆为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07月收治,随机分组,行常规护理(n=39,常规组)和常规护理+护理风险预警监控(n=39,试验组),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下肢深静脉发生率、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护理态度(89.34±4.27)分,综合素质(88.74±4.50)分,管理规范性(90.16±3.62)分,护理及时性(89.40±5.55)分,比常规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5.13%,比常规组23.08%高,同时,试验组SF-36得分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效果分析 护理风险预警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营养风险评估及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为研究时间区间,选取60例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展开分析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30,实施营养风险评估及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营养风险评分、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营养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SAS和SDS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没有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水平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较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消化系统疾病 营养风险评估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收口护理应用风险管理结合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措施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结合个体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伤口感染率及纠纷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联合个体化护理对于慢性伤口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慢性伤口 风险管理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气体系统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风险点与应对措施。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医用气体系统现场检测获取的数据,分析医院感染防控中的风险点,并予以应对措施。结论:于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医用气体系统应满足标准要求及装置,使用合理安全工艺,降低院感风险

  • 标签: 医用气体系统 医院感染防控 风险点 应对措施
  • 简介:【摘 要】 目的:以风险防范为契机,深入研究该护理模式在降低和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所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严格遵照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标准进行随机划分,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风险防范护理两种不同模式,并对比两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儿护理满意度。 结果:经阶段性护理观察,观察组摔倒、磕碰、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防范 不良事件 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骨科手术患者取样78例,皆为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07月收治,随机分组,行常规护理(n=39,常规组)和常规护理+护理风险预警监控(n=39,试验组),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下肢深静脉发生率、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护理态度(89.34±4.27)分,综合素质(88.74±4.50)分,管理规范性(90.16±3.62)分,护理及时性(89.40±5.55)分,比常规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5.13%,比常规组23.08%高,同时,试验组SF-36得分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效果分析 护理风险预警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绩效层级管理模式对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5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 46例患者及 2018年 8月 -2019年 10月实施护理绩效层级管理模式后,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 52例患者,对比管理实施前后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及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 1)实施护理绩效层级管理模式后,患者对各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均得到明显提高,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实施护理绩效层级管理模式后,日常护理、基础护理及护患沟通评分均得到提高,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结论:在妇产科患者护理中提供护理绩效层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情况,缓和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绩效层级管理模式 妇产科 护理服务质量 护患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个性特征及其与工作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心理选拔系统》中的个性测验对79名现役管制员进行测量。结果在13项因素上,管制员与中国男性成人常模有差异。与工作成绩有关的人格因素有一项;忧虑。结论79名管制员的16PF成绩总体上与中国男性成人常模有差别;管制员工作成绩只与个别人格因素有关。

  • 标签: 空中交通管制员 个性特征 工作成绩 民航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单结合胆红素(MCB)水溶液超微形态及早期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并与非结合胆红素(UCB)对照,探讨MCB与胆石形成的关系,为MCB和UCB在胆汁中的超微形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透射电镜对MCB与UCB的相对生理水溶液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发现MCB的动态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出现微小颗粒组成的圆形聚集物;②微小颗粒消失,融合成等大的融合物;③融合物进一步聚集成较大融合物;④较大融合物周边出现溶化现象,同时析出不规则类似UCB超微形态物。UCB的动态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出现大小不等块状物;②块状物有聚集趋势,没有熔化与融合现象;③聚集物进一步聚集增大。结论MCB的水溶解度较小,容易从胆汁析出并聚集,其理化性质不稳定,早期形态变化活跃,可能在胆石形成的始动期起重要作用;UCB理化性质稳定,在胆汁中也容易聚集、沉淀形成胆石。

  • 标签: 单结合胆红素 透射电子显微镜 胆石形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脂肪肝B超声像图和脂蛋白代谢异常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间入院治疗的8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型分组,A组43例合并脂肪肝,B组43例未合并脂肪肝,对其进行B超检查,对比其脂蛋白代谢水平。结果:B超对于A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5.35%(41/43),其中非均匀性脂肪肝19例,均匀性脂肪肝22例。除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外,A组患者的脂蛋白代谢水平均高于B组(P<0.05)。结论:为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采取B超检查具有明确的声像图特点,且发病与脂蛋白代谢异常有关。

  • 标签: 糖尿病性脂肪肝 B超声像图 脂蛋白代谢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B病毒VCA-IgA)诊断鼻窦癌价值及与化疗反应性关系。方法:选择鼻窦癌患者为对象,共80例,视为研究组,选取健康者40例为对象,视为参照组,研究时间是2011年11月-2018年11月,均检测SCC-Ag、CEA、EB病毒VCA-IgA水平,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SCC-Ag水平、CEA、EB病毒VCA-IgA水平与参照组比较,前者更高,差异P

  • 标签: 鼻窦癌 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 化疗反应性 癌胚抗原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罹患眼科全身系统性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在操作护理时出现的一些护理风险原因进行讨论,整合护理安全管理手段,归纳安全护理的经验。方法:按照潜在的危险严重病症患者在改良初期的预警评分,对于患有眼科全身系统性的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施行风险评测的操作,患者总数是 40例,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结果:我院收治的 40例患有眼科全身系统性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在施行护理期间,没有出现纠纷和护理失误相关状况。结论:针对罹患全身系统性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提升护理的效果。

  • 标签: 全身系统性严重危险病症 护理风险管理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在重症护理查房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前后重症病房的患者各 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将实施前为对照组 50例,实施后为实验组 5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护理工作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 70.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重症护理查房 重症病房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1月至 2018年 12月收纳的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 8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40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 4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5.00%( 38/40),对照组为 77.50%( 31/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 1例,发生率 2.50%,对照组 7例,发生率 17.50%,组间差异明显( P<0.05)。结论:通过风险管理及与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老年病 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