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闭合性腹部外伤行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行螺旋CT检查后,分析检查结果。结果52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中有28例腹腔积血,其中9例肝损伤,10例脾损伤,2例肾裂伤,1例小肠损伤,2例为肝脾复合伤。52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在24h内接受了手术探查,其中有33例患者手术探查结果与CT结果相同,CT检查符合率达94.3%。结论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行CT螺旋扫描检查,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而且CT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性腹部外伤 螺旋CT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肠套叠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26例肠套叠,CT平扫诊断20例,CT增强诊断24例,检出率分别为76.9%和92.3%,良性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9%和94.7%,恶性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4%和85.7%。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发现肠套叠及原发病变定位、定性具有重要价值,建议临床怀疑肠套叠常规增强检查。诊断肠套叠的特异性征象包括同心圆征、彗尾征及肾形肿块征,特异性征象缺乏常导致误诊。

  • 标签: 肠套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肘关节创伤应用螺旋CT三维成像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临床可疑脱位、骨折的肘关节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以及X线平片检查,对其图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CT检查以及手术后随访后确诊45例患者有骨折,一共有58处。17处为桡骨近端骨折,19处为尺骨近端骨折,22处为肱骨下端骨折。多处骨折在X光平片上无法显示出来。但是在经过螺旋CT三维立体扫描后,SSD、VR、MPR图像除了能够将骨折块与骨折线较为直观、立体的显示出来,并找出受累关节腔内游离的小碎骨外,还能够将25例患者合并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或者关节囊积液清楚的显示出来。结论应用螺旋CT三维成像对肘关节创伤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更好的显示患者骨折的部位以及移位的程度,能够很好的弥补X光平片的不足,为复杂骨折的诊断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肘关节创伤 螺旋CT三维成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根据WagnerDF分级标准,将不同病变程度者分为轻度组(50例,0~2级)和重度组(50例,3~4级)。轻度组和重度组入院后均给予CTA检查,对比两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观察项目为钙化、斑块);两组不同动脉管腔截面积。结果重度组和轻度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钙化发生率及斑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轻度组不同动脉管腔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用于诊断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的检查技术,可多角度,多层面显示下肢血管不同节段及横截面,特别是对于观察腔内和腔外病变,如钙化和斑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CT 下肢血管 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中实施螺旋CT与MRI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抽取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MRI诊断、螺旋CT诊断。结果MRI诊断结果(病灶总数、原发性肝癌)显著优于螺旋CT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中实施MRI的诊断效果明显更为理想,优于螺旋CT。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病灶诊断 螺旋CT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经临床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恶性结节边缘毛糙或短硬毛刺征、有深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结节内密度浅淡有空泡征,肺门或纵隔内淋巴结肿大,中度强化;良性结节一般边缘整齐光滑或有浅分叶,病灶密度较均匀,可有钙化,无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定性诊断 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1P)显示血管,评价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患者经扫描后,其中正常无病变20例,动脉狭窄或动脉硬化88例,颈内动脉动脉瘤5例,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7例。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性高、无创、快速、安全的优点,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头颈部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相邻组织结构,与对照组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各16例相应CT征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与脂肪肉瘤两者影像学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与纤维肉瘤两者CT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肿瘤边缘、密度、囊变、坏死等征象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等,有助于提高本病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瘤 脂肪肉瘤 纤维肉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3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MS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100%,对程度及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对病因诊断的准确率为87.5%,病因主要右肠道肿瘤引起的梗阻18例,粘连性肠梗阻10例,肠扭转肠套叠2例,肠系膜血栓1例。结论MSCT诊断肠梗阻具有准确率高、定位及病因诊断明确的优点,为临床提供了很好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 标签: 肠梗阻 螺旋CT X线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穿孔运用64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25例临床病例,根据CT所见各种征象与临床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25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其中穿孔原因有胃肠道溃疡16例,恶性肿瘤7例,小肠系膜动脉栓塞伴肠坏死1例,肠道异物穿孔1例。CT诊断正确率达92%(23/25),以观察到腹腔游离气体为主要CT征象。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早期、准确的发现消化道穿孔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消化道穿孔 游离气体 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多排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定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26例中单例,其中胃17例、小肠6例、直肠1例;多发(胃及肠系膜)2例。有3例进行了胃肠道钡餐造影。例行多排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为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全部病例并对比手术后病理或内镜检查病理结果。结论多排螺旋CT影像学检查对于胃肠道间质瘤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表现 多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MPR、MIP、VR等重建)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应用,以期提高诊断率。方法4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相同肺动脉CTA扫描过程,研究其图像后处理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并对重建图像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在进行肺动脉CTA后行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中,诊断肺动脉栓塞21例,MPR显示率优于MIP,MIP优于VR。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CTA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提高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率具有很大的作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肺动脉CTA 图像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结果CT显示3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呈边界清楚,含脂肪肿块,全部或部分局限在肾实质。其中单侧17例和双侧18例。肿瘤直径0.5~23cm。CT诊断率100%(35/35例)。结论CT能准确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清楚显示肿瘤的脂肪、血管和平滑肌成分以及其形态、大小、数目、扩展范围和邻近结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 标签: 肾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参照组42例,为参照组行X射线平片影像学检查,针对研究组实施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肠梗阻疾病检出率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肠梗阻疾病检出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急性肠梗阻诊断过程中的引入运用,能够取得较好结果,相关经验适宜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 急性肠梗阻 诊断 应用价值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回顾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结果CTA与DSA诊断结果差异性较小,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达到97.84%、96.71%、95.27%。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肺隔离症患者的16层螺旋CT和临床表现资料并参考相关文献,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来显示病变的供血动脉。结果8例肺隔离症患者经16层螺旋CT全部诊断正确,其供血动脉经图像后处理技术均证实为来源于主动脉分支。结论16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胰腺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及临床资料证实的胰腺癌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CT征象诊断后追踪,对比手术病理治疗效果。结果28例病例胰腺轮廓显示清晰,在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胰腺肿瘤与正常胰腺及周围组织的密度差异明显,可直接观测胰管及总胆管扩张程度。CT评价手术可切除15例,占53.57%。实际手术切除13例,占46.43%,误诊率13.33%。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很有价值,准确性高,灵敏度强,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多期扫描 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之间收治15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Hp检测,并经胃镜与病理检查确诊,观察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150例患者经胃镜与病理检测最终均确认为慢性胃炎,确诊率为100%,在Hp检测中,阳性患者123例,阳性检查率为82.0%,阴性患者24例,阴性检查率为16.0%,无效检查结果3例,无效检查率为2.0%,阳性检查率与胃镜、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中重要的致病原因,但并不是所有的慢性胃炎的发病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根据相应的病因进行选择。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慢性胃炎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