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8月23日,中国档案报2017年通联工作会议在太原市召开。全国各省市档案局(馆)和国企及陆军档案馆共56人参加会议。中国档案报社副总编刘安出席会议并作2016年《中国档案报》的工作总结,会议由报社通联管理部主任尹鹏威主持,山西省档案局局长阎默彧致欢迎词。

  • 标签: 《中国档案报》 通联工作会议 太原市 市档案局 省档案局 档案馆
  • 简介:九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九十”教师节。但“九十”教师节并非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节,其历史至今也只有28年之久。那么,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几个教师节呢?

  • 标签: 中国历史 教师节 漫话
  • 简介:1997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李兴耕等集体撰写的《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1917-1945))(正文434页,俄侨在华出版书刊目录102页)一书,这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出版的有关这一题目的最详尽著作。但遗憾的是未使用日本投降后留在中国大陆的秘密档案,因此,本文对有关档案略作介绍,以促进今后对日寇铁蹄下中国大陆日占区的白俄的研究。

  • 标签: 中国 俄国 抗日战争时期 俄侨 中俄关系 政策措施
  • 简介:1993年,“俄罗斯联邦档案馆馆藏史料及有关档案馆、书库管理基本法”实施。依照有关规定:凡是保存满30年的档案都应依法解密公开。此后,俄罗斯政府逐步公开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包括与中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档案,为有关中国问题、中共党史、中俄、中苏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

  • 标签: 俄罗斯 档案馆 中国共产党 党史 史料 共产国际
  • 简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收藏与重庆地区相关的民国时期档案约7000余卷,按其内容分为政务、经济和教育文化三大部分(其中“政务部分”已在本刊1996年第1期上介绍)。现对经济(包括经济总类、财政金融、工矿电业、商业、交通及邮电)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

  • 标签: 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国 民国时期 经济史料 重庆 经济管制
  • 简介:一、科技档案队伍建设1、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新时期档案馆全面发展2、强化档案馆馆长综合素质修养的研究3、以人为本推进科技档案人才队伍建设4、培养科技档案创新型人才的途径研究5、提高科技档案人员素质及技能的研究6、加强科技档案培训工作与质量要求7、拓展档案教育培训新平台的探讨

  • 标签: 科技档案管理 专业委员会 论文选题 科技成果 中国 档案队伍建设
  • 简介:本文从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入手,对《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和建国以后编修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以下简称《中目》)作子目以及子目下细类的比较,从而指出《总目》和《中目》二书在目录划分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四分法 子目
  • 简介:<正>"如果有人看了此书,不再像过去那样,把这场革命符号化,从历史书的雷池里爬到了边上,我就心满意足了。""辛亥革命,以及革命后的一百年,都是值得国人反思的一个艰难的过程。一百周年的纪念,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但愿,人们能想起点什么,想出点什么来,别白过了。"——张鸣

  • 标签: 张鸣 历史书 出点 在辛 知者 历史真相
  • 简介:朱德(1886~1976年),是从四川走出去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长期以来史学界在对朱德思想的研究中,主要注重对朱德中后期的研究,而关于朱德是如何从一名旧军阀转变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如何从旧民主义者成为新民主义者也即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的研究却未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中国的近现代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封建专制主义激烈交锋的年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更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青年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及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因此,笔者认为,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有关、与朱德的早期个人具体社会实践有关。

  • 标签: 中国 社会转型 朱德 民主革命思想 生平
  • 简介:本文以1879年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中国之行为案例,比较研究了英文《字林西报》和中文《申报》这两份当时影响力巨大的近代报纸的相关报道,从中、英文的双重视野下看待格兰特的中国之行。在此基础上,对《字林西报》和《申报》的价值做出评估,以说明《字林西报》的学术价值。并推动《字林西报》的数字化进程。

  • 标签: 格兰特 《字林西报》 《申报》
  • 简介:<正>近日,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福建省档案局(馆)、福建省档案学会和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承办的"中国侨批·世界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明华、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强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广东、福建两省及

  • 标签: 档案局局长 秘书长李强 档案学会 历史学会 李明华 中央档案馆
  • 简介:王助是近代中国航空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清华大学时期的导师。在王助的悉心指导、大力举荐和积极支持下,钱学森先后实现了从铁道工程到航空工程的专业转型、从航空工程到航空理论的学术拓展,继而成长为世界航空航天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探寻航空航天领域两代巨擘的科学交集和师生情谊可以发现,王助对钱学森影响至深,堪称钱学森学术成才的重要领路人。

  • 标签: 钱学森 王助 中国航天 中国航空
  • 简介:(主持人)1991年2月的一天,盘山烈士纪念馆进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一进门就说:“我是日本人,白草洼战斗的幸存者,特来拜谒包森。”这位日本老人亲手书写挽联:“惊弓之鸟漏网之鱼,不死之人拜谒包森。”署名:冢月正南。包森(图一)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抗日英雄,能让一个日本老兵在时隔几十年后专程来到中国祭拜他呢?(短片配音)1938年8月,冀东抗日大暴动部队西撤,留下了三支战斗队伍,其中一支就是由包森领导的。他带领战士在兴隆撒河川一带开展游击活动,被当地群众称为神话中的“二十八宿”。(同期声)为什么说是“二十八宿”呢?因为当时队伍里一共只有28位战士,一共是28个人。虽然他们人数不算多,但他们让日军特别挠头。包森就曾经用很少的兵力俘虏了二百多个敌人。所以日军宪兵队长赤本大佐就一直扬言要亲手抓获包森。

  • 标签: 世说新语 中国 档案 抗日英雄 二十八宿 日本人
  • 简介:2005年4月18日上午,“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广东巡展开幕式在省档案馆举行。开幕式由广东省档案局局长徐大章主持,省政府副秘书长江海燕同志、广州市政府副市长李卓彬同志分别致辞,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公之同志作了讲话。

  • 标签: 广东省档案局 档案文献遗产 省档案馆 开幕式 巡展 珍品
  • 简介:众所周知。档案工作贵在于活,重在于用,利用是根本的目的。档案固化地保存在库房,如果“藏在深闺人不识”,就是一堆废品。所以,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实践中,必须通过开发利用激活这些信息.使其流动起来,让“死档案”变成“活信息”。从古至今,史籍多由档案文献汇编、加工而成。近年来,编写校史、举办校史展览在全国高校中蔚然成风,也使库存的老档案有了用武之地。编写校史,举办校史展览,首先要脚踏实地去追溯史实.收集学校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资料信息和数据,深入了解情况,再科学、客观地进行归纳.描述出历史的原貌。而档案形成于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汇聚着学校的每一页昨天,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是学校发展的一面镜子。因此,档案是编写校史、举办校史展览的基础和依据,如何切实有效的收集档案.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校史工作的关键步骤。

  • 标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档案工作 学校发展 动作 开发利用 档案管理
  •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翻译、新闻、出版、教育等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一位来自贵州山乡,始终爱国、正直、勤勉的知名作家、名教授——谢六逸先生,为之付出过不少心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谢六逸,原名谢光棠,字六追,笔名宏徒、鲁愚等等。1898年8月12日,出生在贵阳市一个书香仕宦人家。良好的家庭还胄使得少年谢六遍能写一手好诗文,并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推许。毕业贵阳模范中学后,又以优秀的成绩考取官费留学日本,人早稻田大学研习文科。他一边刻苦读书,一边关心和参加国内的新文学运动。早在1920年,他任在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文学上的表象主义是什么》,向国人介绍和引进外间的新思潮.学成归国后,他历任复旦、暨南、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新闻教育 谢六逸 日本文学 贵州省 抗战时期
  • 简介:日前,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51家单位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平定三逆方略》60卷(满文)、《无圈点字档》180册(满文)、《有圈点字档》180册(满文)和《清代十朝大红绫本满文实录》3752册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

  • 标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保护单位 古籍 满文 国务院 文化部
  • 简介:日前,201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西安召开。会上对中国GIS优秀工程奖、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奖等进行表彰,日照市的“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严格的初审和正式评审,荣获“2010。中国GIS优秀工程银奖”。

  • 标签: GIS 日照市 城建档案馆 中国 工程 地理信息产业
  • 简介:萧克上将题写书名、李德生上将题词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近日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对该书的编撰和出版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关怀和支持。该书由郭汝瑰和黄玉章主编,前者曾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在正面战场上作过战;后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将,曾在敌后战场上与日本法西斯进行过斗争。参加编写这部书的21位作者和17位编审中,不仅大多亲身经历过这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而且还是长期从事近、现代史特别是军事史教学和学术研究、造诣颇深的专家学者。

  • 标签: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中国 郭汝瑰 黄玉章 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