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主因双下肢僵硬、疼痛伴口干、多尿1个月入院。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钙4.35mmol/L,甲状旁腺激素1999mg/L,诊断为高钙血症,给予对症处理,血钙最低下降到3.92mmol/L。15d前又出现恶心。

  • 标签: 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高钙血症
  • 简介:在正常情况下,除Ⅲ导联中ST可降低0.10mV以外,其他各导联中ST降低均不应大于0.05mV,超过此标准即为ST压低。临床上将其分为水平型、下斜型和下垂型等。以上表现均提示心肌缺血或者有其他器质性的损害。

  • 标签: ST段压低 机理 ST段降低 心肌缺血 Ⅲ导联 器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缩短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门球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常规管理)各50人。结果:观察组平均门球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在缩短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门球时间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PDCA循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门球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ST抬高性与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以心电图检查结果是否有抬高为标准划分成两组,每组63例。对比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以指导治疗。结果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容易合并有心源性休克或者心律失常等,多为单支的冠脉病变;而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多有心绞痛及糖尿病史,患者有冠脉病变弥漫现象,建立有侧支循环,两者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差异表现。结论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容易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发生,通常有反复心绞痛的发作病史,多为多支冠脉病变,侧支循环比较丰富,但是预后比较差。所以,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上应当根据其ST抬高性特征,给予分别治疗。

  • 标签: ST段抬高 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梗塞相关动脉(IRA)达心肌梗塞溶栓(TIMI)血流3级患者心电图ST回落程度,探讨ST回落与心肌损伤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发病12h内接受直接PCI治疗后TIMI血流达到3级的STEMI患者115例,PCI术前、术后行心电图检查,观察ST回落情况,术前、后测定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术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按照ST回落幅度(∑STR)不同,患者被分为两组:A组:∑STR〈50%,21例,为心肌灌注不良组,B组:∑STD≥50%,94例,为心肌灌注良好组;分析两组患者ST回落程度与CK、CK-MB、cTnT及LVEF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IRA部位、病变血管支数,PCI治疗前TIMI血流分级、cTnT水平,发病到PCI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术前、后CK、CK-M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3)术后A组cTnT水平明显高于B组[(1.30±0.43)μg/L∶(1.0±0.45)μg/L,P〈0.05];(4)术后A组LVEF明显低于B组[(44.13±4.83)%∶(47.93±5.23)%,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塞直接PCI术后,TIMI血流达到3级,ST回落良好的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程度较好,心肌损伤程度轻,左心收缩功能较好。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 设备的空运转或无功运行务必会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造成能源的浪费,批次间生产等待用时长务必会降低生产效率,本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从设备、工艺及生产用时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改进,旨在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生产用时 ,同时也为同行业生产经营提供一定借鉴和技术支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ST抬高的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资料临床心电图ST在Ⅰ、avL呈下斜型抬高,在V2~V6呈水平型抬高,并与T波前肢融合形成单项曲线,ST在Ⅱ、Ⅲ、avF呈上斜型下移,图未见异常Q波。三天后复查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结论心电图ST抬高必须结合临床与其他疾病所致心电图改变相鉴别。

  • 标签: 心电图 ST段抬高 脑血管意外 儿茶酚胺 心肌酶谱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测定ST/HR斜率联合常规ST标准诊断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自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对成功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29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测量心电图运动试验ST/HR斜率及常规ST阳性标准联合诊断再狭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有无再狭窄,评价其诊断再狭窄的价值.结果ST/HR斜率联合常规ST应用诊断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5%、97.4%,特异性高于传统ST标准(66.7%),P<0.05.结论ST/HR斜率联合常规ST标准可作为诊断再狭窄的无创手段.

  • 标签: 介入治疗 再狭窄 运动试验 ST/HR斜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缩短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的应用。方法应用RCA对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过长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RCA前后的实施效果。结果应用RCA前后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在急诊停留时间≤60min的合格率从85.7%上升到86.6%。结论根因分析法能够找出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过长的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缩短了在急诊停留的时间,为患者及早进行PCI创造了条件。

  • 标签: STEMI患者 停留时间 根因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1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抽取曾在我院治疗的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各55例,依据有无ST抬高分成两组,针对其临床症状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点,用于心肌梗死的鉴别。结果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心病、吸烟以及心律失常与另一组相比明显上升,但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尿病、心绞痛以及胸痛比另一组升高的快。结论针对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让我们对这两种病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临床上能够更轻易的区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7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心电图有无ST抬高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临床特征,用于指导治疗。结果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大多有糖尿病或心绞痛病史;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病史,做好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有利于临床治疗心肌梗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00例该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临床特征 非ST段抬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抬高型心肌梗死,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00例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临床特征 非ST段抬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AMI时剧烈胸痛使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产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和心肌收缩功能增强,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并易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应迅速给予有效镇痛剂。对ST抬高的AMI应该尽早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1小时内溶栓治疗的开通率可达80%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开通率不断降低,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前3小时内。

  • 标签: 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