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  1  2008年的5月12日早晨,同别的早晨没有什么不同,风和日丽,太阳照常升起,感觉不到一丝的异常.六点多钟我从床上起来,七点钟我像往常一样穿上旅游鞋去后坡散步.……

  • 标签: 亲历手记
  • 简介:一、“100亿”年代的来临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较2009年的456部增幅达15%。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较2009年的62.06亿元增长63.9%。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较2009年的27.7亿元增长26.9%。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20.32亿,较2009年的16.89亿元增长20%。

  • 标签: 话语空间 2009年 症候 销售收入 国产电影 2010年
  • 简介:诗歌表达的情感应为艺术情感,这种情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情感,是人类经验综合、集中、澄清后产生的新东西;诗人必须牺牲表达个人情感的强烈愿望,以成全艺术情感。这就是艾略特的艺术情感论,它是现代诗学的基础。

  • 标签: 艾略特“艺术情感”论 浪漫主义 后现代主义
  • 简介:以往对V.s.奈保尔“印度三部曲”的研究。主要通过比较他在三段不同时期对印度的写作,分析作家对印度感情、身份认同以及叙述方式的变化,却少有研究者注意奈保尔三部作品与他追求“真实”的关系。本文将重点从传达“真实”的视角,来研究他三次印度写作在体裁选择上,以及在叙事上从“讲述”到“展示”变化的心路历程、对“真实”印度的思考,为研究“印度三部曲”开辟新的思路。

  • 标签: 旅行写作 奈保尔 “真实” “讲述” “展示” “印度三部曲”
  • 简介:奈保尔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和接受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在翻译领域,奈保尔作品译介的选择性受到了作家宗教观念和历史政治观念的影响。在研究领域,国内学界回避了对奈保尔政治立场的探索,而专注于研究奈保尔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同时又将奢保尔置入中国语境,进行比较研究。在对奈保尔的接受上,国内作家和普通读者倾向于将奈保尔塑造成文学大师和风流才子,而学界则更青睐奈保尔的文化流散者身份?,

  • 标签: 奈保尔 译介 接受特征
  • 简介:“非个人化”是艾略特诗学思想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张标签。然而艾略从1930年代开始,逐步放弃了重传统、轻个人的“非个人化”诗学主张,正面肯定与强调了作家个体、个性因素对于传统的丰富发展作用。在这一“个人化”诗学转向中,艾略特抛弃了传统观当中的先验性、抽象性和绝对性,并沿此思路,积极地反思文学观念中的先验性因素,不再以规定性的、总结性的范式来界说文学现象,而更多地从发生学的角度展开诗学思考。这一切共同形成了艾略特中后期诗学思想中的解构特质。

  • 标签: T.S.艾略特 诗学 个人化 解构
  • 简介: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学术史研究总成为学界的热点和亮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界也陆续出现阶段性、个案性的学术史研究著作:如陈众议主编的《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49-2009)》、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陈建华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叶隽的《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等,然而能系统全面地总结、反思、预测中国外国文学学术史的著作尚未出现。针对这一现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12卷)应运而生了。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当代中国 学术历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可能性 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