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癌症免疫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靶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当治疗有效时可产生持久的临床反应,已经成功获批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但是,因为其总体的应答率不高,仅使部分患者受益。因此,亟需探索新型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并且探究其作用机制进一步发展肿瘤免疫疗法。CD112R是免疫细胞表达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与肿瘤细胞表达的 Nectin-2/Necl 家族配体(CD112)相互结合,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是新一代的抑制性免疫检查点。本文将对CD112-CD112R轴的分子结构与在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进行阐述,探讨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 标签: 免疫 肿瘤 免疫检查点 CD112 CD112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函数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重点与难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到函数知识的巧妙运用,进而实现解题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加强函数题型间转换训练的方法加以分析,并借助实际的例题探讨具体的解题过程,进而提升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知识点的掌握,最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 标签: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解题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CD8+CD28-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8例KD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后取血备检,对照组为32例同龄健康儿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静脉血CD8+CD28-Treg细胞比例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 ligand,FasL)、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nducible T-cell co-stimulator ligand,ICOSL)、CD80、CD86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分析转录因子Helios、穿孔素、颗粒酶B、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3(immunoglobulin-like transcript 3,ILT3)和ILT4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蛋白浓度。结果(1)急性期KD患儿CD8+CD28-Treg细胞比例及Heli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前述2项指标低于未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IVIG治疗后,KD患儿CD8+CD28-Treg细胞比例及Helios表达明显降低(P<0.05)。(2)急性期KD患儿CD8+CD28-Treg细胞FasL、PD-1、ICOSL和穿孔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活化的CD4+T细胞刺激后CD8+CD28-Treg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CAL组患儿前述6项指标均低于NCAL组(P<0.05)。经IVIG治疗后,KD患儿前述指标均呈不同程度恢复(P<0.05)。各组间颗粒酶B表达虽略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期KD患儿CD14+细胞表面过度表达CD80和CD86等共刺激分子(P<0.05),抑制性分子ILT3和ILT4表达亦高于对照组(P<0.05);CAL组患儿CD14+细胞表面CD80和CD86蛋白水平高于NCAL组(P<0.05),而ILT3、ILT4表达低于NCAL组(P<0.05)。经IVIG治疗后,KD患儿前述指标均明显恢复(P<0.05)。结论CD8+CD28-Treg细胞相对不足及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KD患儿免疫功能异常活化及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川崎病 CD8+CD28- 调节性T细胞 免疫功能紊乱 血管损伤
  • 简介:摘 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权估值方法来保驾护航。本文将碳排放权界定为无形资产,并运用PCV碳交易生产函数模型对其进行估值研究。另外,由于火电企业是碳排放权交易的代表性对象,本文选取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为评估对象对模型进行验证,最终取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相近,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可以为其他行业的碳排放交易提供借鉴,并为碳交易市场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双碳”目标 碳排放交易 碳排放权估值 putty-clay vintage模型
  • 简介:摘要CD99L2(CD99 antigen-like 2)基因位于染色体Xq28,编码高度保守、广泛表达的糖基化跨膜蛋白。自2003年首次报道以来,CD99L2蛋白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黏附分子,在炎症反应、白细胞渗出、淋巴瘤中起重要作用。但是,近年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该基因与孤独症谱系障碍、脑性瘫痪、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该基因功能至今未明确。该文就CD99L2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CD99L2基因 炎症反应 淋巴瘤 神经系统疾病
  • 作者: 殷玥萌1 2 3 4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1-02
  • 出处:《中国科技信息》 2022年第14期
  • 机构:(1.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5;2.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5;3. 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1;4. 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
  • 简介:摘要:镉(Cd)作为自然环境中生物毒性最大的元素之一,能够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进入人体,引发癌症、基因病变等,影响人体健康。近年来Cd污染修复技术备受关注,农田土壤Cd污染的修复技术及修复效果评价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多种修复技术的作用机制,重点阐释了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修复机制,总结了目前发现对Cd具有富集作用的植物和微生物种类,并讨论了未来修复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 标签: 农田土壤 Cd 植物 微生物 土壤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于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行PCI治疗的105例STEMI患者,PCI治疗后随访6个月,以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作为短期预后观察指标并分组,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入院时均检测外周血CD3+、CD4+水平,分析外周血CD3+、CD4+水平与STEMI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PCI后随访6个月,10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22例(20.95%),纳入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83例(79.05%),纳入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外周血CD3+、CD4+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3+、CD4+低表达与STEMI患者PCI治疗预后不良有关(P<0.05)。结论外周血CD3+、CD4+水平与STEMI患者PCI治疗预后有关,外周血CD3+、CD4+低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较大。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预后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20或CD79α异常表达的成熟T/NK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的641例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筛选14例CD20阳性和1例CD79α阳性的成熟T/NK细胞淋巴瘤,收集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及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13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6岁。8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3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2例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EITL)及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12例属于Ⅲ/Ⅳ期,预后差。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TCR基因重排与相对应的淋巴瘤类型无明显差异。Ki-67阳性指数均>70%。CD20或CD79α表达弱且具有异质性。15例Ig基因重排均呈多克隆。结论CD20或CD79α异常表达的成熟T/NK细胞淋巴瘤少见,分期晚,预后差。CD20或CD79α表达弱,增殖指数高。其诊断应结合组织学观察、多种抗体联用及基因重排等多种检测。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 杀伤细胞,天然 抗原,CD20 抗原,CD79 基因重排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函数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究。在通过对数学核心素养分析、内容解析、目标解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培训的学习与交流后反思发现,对教材的分析过程缺乏深度和广度,缺少大单元整合意识。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支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三伏灸结合八段锦对社区人群机体CD4、CD8、CD4/CD8的影响。方法:收集37例社区健康居民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三伏灸结合八段锦干预)和对照观察组(仅健康宣教),连续干预2月。受试者分别于干预前后抽静脉血6ml,观测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免疫T细胞CD4及CD8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干预后,对照观察组的免疫T细胞指标基本无变化,而试验组的 CD4,CD4/CD8值较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三伏灸结合八段锦练习能调节社区人群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社区人群的免疫功能,可作为确有证据的中医防控方案进行推广。

  • 标签: 三伏灸 八段锦功法 社区人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CD1d分子是CD1家族的一员,广泛表达于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表面。CD1d可以将脂类或糖脂类抗原提呈给自然杀伤T细胞,使其活化并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研究发现,CD1d分子提呈抗原以及T细胞受体识别CD1d-抗原复合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方式。本文对CD1d分子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哮喘 CD1d 自然杀伤T细胞 抗原提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中膜型CD127(membrane-bound CD127,mCD127)和可溶型CD127(soluble CD127,sCD127)的表达,探讨IL-7调控脓毒症患者CD8+T细胞活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队列,入组47例脓毒症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分离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纯化CD8+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7和sCD127,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表面mCD127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T细胞中总CD127 mRNA和s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重组人IL-7刺激CD8+T细胞并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5,STAT5)、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通路,检测CD8+T细胞表面mCD127表达、总CD127 mRNA和s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利用CD8+T细胞与MCF-7细胞共培养系统评估IL-7刺激后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变化。采用t检验或LSD-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中IL-7和sCD12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1.82±12.58) pg/ml vs (111.07±11.10) pg/ml,P<0.01;(278.58±62.31) pg/ml vs (334.62±70.55) pg/ml,P<0.01],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r=0.46,P<0.01)。脓毒症患者CD8+T细胞中mCD127+CD8+T细胞比例和mCD127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患者CD8+T细胞中s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34±0.33 vs 1.80±0.60,P<0.001)。重组人IL-7刺激后CD8+T细胞sCD127分泌水平、总CD127和s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抑制STAT5后IL-7诱导的sCD127分泌水平、总CD127和s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但抑制PI3K后IL-7诱导的sCD127分泌水平、总CD127和s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CD8+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12.49±2.12)% vs (23.83±3.76)%,P<0.001],重组人IL-7刺激后CD8+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的比例升高(P<0.05),细胞因子和毒性颗粒分泌增加(P<0.05),抑制STAT5后IL-7诱导的CD8+T细胞杀伤功能减弱(P<0.05),但抑制PI3K后IL-7诱导的CD8+T细胞杀伤功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7可增加sCD127分泌,通过STAT5信号通路增强脓毒症患者CD8+T细胞的体外杀伤功能。

  • 标签: 脓毒症 IL-7 CD127 CD8+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伴CD20和CD79α异常表达的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胃部的病例。虽然T细胞标志物和B细胞标志物同时阳性,但T细胞受体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明确了诊断。本文分析了该PTCL呈CD20和CD79α阳性表达的可能原因,且包含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在内的R-CD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多柔比星,长春地辛,醋酸泼尼松)治疗方案对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为深入了解此种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CD4+ CD25+ FoxP3+ 和CD4+ CD25+ CD127-/low 两种设门方法对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T reg) 细胞的界定效果, 并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 reg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 HBV携带者36例,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36例, 正常对照者40例, 采用CD4+ CD25+ CD127-/low设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其中正常对照组和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采用CD4+ CD25+ FoxP3+设门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采用CD4+ CD25+ CD127-/low设门方法检测外周血T reg与CD4+ CD25+ FoxP3+设门方法在正常组和患者组均呈正相关( r=0.408, P

  • 标签: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CD127 FoxP3 慢性HB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西黄丸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6月-2021年06月本院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实验组(n=31),对照组单独予以常规化疗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辅助应用西黄丸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CD+4、CD+8水平。结果:实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CD+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D+8水平较之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接受化疗的乳腺癌辅助应用西黄丸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并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西黄丸 化疗治疗 乳腺癌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白细胞介素-7(IL-7)/CD127信号通路对CD8+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7—2020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初治MG患者57例(MG组),同时入组健康对照者35名(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7和可溶型CD127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中膜型CD127的表达比例,分析上述指标在不同性别和发病年龄、有无胸腺瘤、不同Osserman分型之间的差异及与定量重症肌无力(QMG)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纯化MG患者CD8+T细胞,使用重组人IL-7(5 μg/L)刺激培养,比较可溶型CD127和膜型CD127的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穿孔素、颗粒酶B、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D8+T细胞中免疫检查点分子mRNA表达量。结果MG组血浆IL-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93.4±74.7)pg/ml比(233.8±70.8)pg/ml,t=3.78,P<0.001],可溶型CD127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102.7±13.7)pg/ml比(131.2±20.9)pg/ml,t=7.91,P<0.001]。MG组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35.4%±7.1%比30.2%±7.5%,t=3.31,P=0.001),膜型CD127+CD8+T细胞比例亦高于健康对照组(45.5%±7.7%比34.7%±11.5%,t=5.44,P<0.001)。上述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早发型和晚发型之间、非胸腺瘤组和胸腺瘤组之间、不同Osserman分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QMG量表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IL-7刺激MG患者CD8+T细胞后,培养上清中可溶型CD127水平、膜型CD127+CD8+T细胞比例、免疫检查点分子mRNA表达水平与未经IL-7刺激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IL-7刺激后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208.1±67.2)pg/ml]、颗粒酶B[(941.8±273.9)pg/ml]、干扰素-γ水平[(19.1±5.2)pg/ml]高于未经IL-7刺激时[分别为(168.8±46.2)pg/ml,t=2.16,P=0.038;(782.4±137.2)pg/ml,t=2.33,P=0.025;(15.3±4.5)pg/ml,t=2.47,P=0.018]。TNF-α的分泌水平在经IL-7刺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G患者中升高表达的IL-7介导的信号通路可增加CD8+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和细胞因子,增强CD8+T细胞功能活性。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白细胞介素7 CD8阳性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7受体α亚单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CD8+CD57+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贫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8例自身免疫性溶贫和30例正常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CD57细胞及CD8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IHA病例组外周血CD8+CD57+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CD8+CD57-T细胞数量(P>0.05);AIHA病例组外周血CD8+CD28+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8+CD57+T细胞和CD8+CD28-T细胞可以作为AIHA新的实验诊断学指标。

  • 标签: CD8 CD57 T淋巴细胞亚群 自身免疫性溶贫 免疫学机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