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5 个结果
  • 简介:以80、90士性诗歌进行研讨和展开论述,除了是要以承前启后的方式研讨女性诗歌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希望在能够以一种对立、融合的方式,揭示女性诗歌在20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并在梳理的过程中展现女性诗歌艺术发展的脉络主线,从而在重读历史中,解决一系列问题。

  • 标签: 80 90年代女性诗歌 诗歌史视野
  • 简介:20世纪80中期马来西亚华人资本开始进入中国,80末至90初,马来西亚内外经济战略部署的调整为马中经济关系的发展迎来了契机,90马中经济关系得到迅猛发展,华人资本也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地位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 标签: 马来西亚 中国 华人资本
  • 简介:与20世纪80相比,90报告文学在"人学"方面,更着重向人情、人性与人生的深层掘进;在哲理诗情与散文化方面,表现出"史诗"特色、悲剧意识和崇高与壮美;在语言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

  • 标签: “人学” 哲理诗情 散文化 语言
  • 简介:本文以广州1960主城区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道路走向、城市高度、建筑错落度等一系列量化指标,实现对城市建筑立体形态的刻画。结果表明:1960广州城市立体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1)中心商住密集层区。呈面状分布,集中在主城区的核心区,以住宅、商住区为主,建筑密度大,高度大部分在2-3层,道路以方正路网为主;(2)外围工业开敞低矮区。沿珠江两岸带状分布及散点分布于主城区外围,是当时广州工业集聚区,建筑密度小,建筑高度大部分为1层,道路走向较为自由;(3)外围混合开敞高层区呈组团状布局,是广州行政、科研教育、公共服务和中高档住宅集中区,建筑密度低,建筑高度是当时广州的高度组团,道路自由布局。

  • 标签: 城市高度 立体形态 广州市 1960年代
  • 简介:八十来年的王国维文学批评研究在上世纪最后一个十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整体研究水平明显高于前七十.具体表现为:研究的系统化和细致化;注重结合历史背景进行研究;王国维文学批评现代意义的发掘;传统研究方法的续接;新研究领域的拓展.

  • 标签: 九十年代 王国维 文学批评 研究历程
  • 简介:陈染(1962-)是崛起于后新时期的女性作家,她1990的小说创作,多带有自传色彩,透过第一人称娓娓道出成长经验和内心世界,呈现性别书写和个人书写的双重特质,本文从这两种特质,析论陈染1990小说的性别关系描写和叙事语言运用,探讨她如何以女性议题和个人主义等边缘写作,建立个人风格,与男性和群体的主流写作对抗。

  • 标签: 陈染 小说叙事 女性书写 个人书写
  • 简介: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80的台湾和香港出现了具有后现代风格的城市诗.这些诗歌摆脱了现代主义的抗衡性和悲剧感,将后现代语境中统一把握世界的不可能性,转变为个人文化想像和历史书写的可实践性,更具有历史与现实包容性和亲近感。

  • 标签: 台港诗歌 后现代 都市想像
  • 简介:早在20世纪初,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化道路开始萌芽,但受各种政党关系、国外势力的干扰以及国人自身文化体系的影响,一直发展缓慢。“记者座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记者自己的组织,参与者是在职的普通新闻记者,他们自发参与组织,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术修养、探讨新闻理论、确定自我价值。1935之后,“记者座谈”投入较多精力关注日本侵华事宜。在《记者座谈》专栏上,他们对日本的新闻事业进行详细介绍。后期还有较多文章从职业道德层面对日本媒体进行批判。关于抗战压力下的记者工作如何进行的探讨也曾在《记者座谈》专栏上出现,关注抗战这个特殊背景下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操守问题。

  • 标签: 记者座谈 新闻职业化 抗战
  • 简介:在50—70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是主流。虽然历经曲折,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表述,然而仍作为最主要的创作方法指导着这个时期创作,特别是主流话语的创作。一、政治权威话语50-70的中国处在一个被称为“泛政治化”的时代.“‘泛政治化’即政治化过度和过量带来的倾斜和失误.一方面是政治文化的僭越性扩张、侵入、冒进和占据了其他生活和文化精神领域,最终成为一种对其它生活和文化精神领域话语的取消和替代;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和文化精神的参差多态的复合体(多以的共同体)被任务的纳入到政治的有限框架后,其意义也就被缩小了。”

  • 标签: 70年代 新古典主义 主流文学 中国 文学发展过程 创作方法
  • 简介:20世纪50~70日本私立大学的经费不足问题日益严重,既有学校自身资金周转问题,也有更深层的政治社会原因。经费匮乏不仅使私立大学公共设施不足,办学条件恶劣,同时使得私立大学以发展文科为主。政府对私立大学的财政补助使其更加依赖政府资助,在办学上更加脆弱。

  • 标签: 日本 私立大学 经费
  • 简介:20世纪80,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历了“现实主义影片一探索片一娱乐片”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主要有歌舞片、历史片、革命片、生活片、儿童片、探索片和娱乐片七种类型。其中,探索片和娱乐片最值得研究和探讨。20世纪80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追求电影语言本体性、先锋性,表达人文关怀,凸显娱乐性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总结其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有利于探索和揭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路径。

  • 标签: 少数民族 电影 承前启后 20世纪80年代
  • 简介:自1979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做出重大转变,到1987台湾戒严令解除,两岸电影虽无法直接展开交流与合作,却通过民间的录像带流通、影人互访、对岸作品改编,间接达成两岸电影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与情感对话,形成两岸电影交流史上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 标签: 海峡两岸 电影交流 录像带 电影政策 题材互涉
  • 简介:20世纪30,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主导的定县实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聚集在《独立评论》周围的知识精英出于强烈的现实关怀,以自身所见所闻描述了定县实验,并基于各自认识发表不同看法。一些知识精英认为定县实验有益于乡村改造民族复兴,另一些知识精英则指出定县实验内容偏离国情,甚至不乏言辞激烈完全否定者。通过知识精英的争论,可以看出平教会定县实验乡村改造实践的相关得失,亦对于现今的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有所启示。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独立评论》 知识精英 定县实验
  • 简介:20世纪30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实践上开始与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联,但在现实中国民政府加强了对思想界的控制,并不利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黄心勉基于个人生活经历及其对中国妇女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创办了《女子月刊》,以期刊为阵地开展唤醒妇女、改善社会环境、解放妇女和复兴民族的工作。《女子月刊》在版面设计、题材选定、文章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尽量切合妇女同胞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一直坚持为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服务,充当旗手和鼓手,成为20世纪30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指路明灯。

  • 标签: 黄心勉 《女子月刊》 妇女运动 女界
  • 简介:以80作为参照对象,90中国喜剧电影呈现出许多新特征.首先,影像空间发生了转换,都市代替乡村、单位而成为电影的典型空间.第二,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故事的结构方式上,时间维度有所淡化而空间维度被突现.第三,影像空间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影像的空间不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与舞台,而是作为独立的因素获得表达,开始具备自己的性格与逻辑.这一时期的喜剧电影呈现出来的空间也不再是纯净、透明、和谐的,相反,充满了裂隙与歧异.

  • 标签: 喜剧电影 都市 空间 岐异
  • 简介:世界的电影固然千姿百态,当曲终人散时必然留下全息的印证。本文试图从国别划分,借历史的眼光予以梳理和审视,分别选取了欧洲的意大利电影和美国电影做比较研究。通过影片分析,折射出不同的社会意义与文化意义,力求探索两国电影在时代背景、导演思想,创作风格的特色、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所在。

  • 标签: 比较视阈 意美电影 审视 沉思
  • 简介:西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西北师大")是北平师范大学在抗战中西迁秦陇后独立设置。当时称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学生在抗战时期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心怀祖国,为争取民族战争的胜利而高歌;解放战争时期又为争取自由民主、唤起人民投入伟大的革命洪流而书写心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在校学生与校友之作也同样踏着时代的鼓点前进,心怀祖国,关心人民事业,写下了一些感动人心的篇章。由西北师大历届学生与校友的诗作可以看到西北师大各个阶段上的历史进程,看到我们国家独立、自强、走向繁荣的步伐,同时,也显示出西北师大学生重视诗歌创作的特点,尤其可以由之看到西北师大的传统校风。

  • 标签: 西北师范大学 现代诗歌创作 抗战诗歌 夏羊 野藜 牛汉
  • 简介:"党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随着建党90的到来,人们掀起了阅读红色经典的读书高潮。有关红色记忆的书很多,可是,作家梁衡的散文集《红色经典》却显得格外清新,它一改政治题材的图书给人那沉重而晦涩的的感觉,作者用自己生动的语言,用散文的形式,使作品更具思想性与艺术性。

  • 标签: 梁衡 《红色经典》 红船 红色记忆 政治题材 散文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