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普希金笔下的达吉雅娜因忠于婚姻被誉为俄罗斯的女性典范,但她的忠贞是以“你一我一他”的三角关系为前提的。悬而未决的“出轨”难题在19俄罗斯中另外两位践行出轨的女性身上得以展开,即《大雷雨》中的卡捷琳娜和《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此所谓19俄罗斯的“女性出轨”母题。本文分析了该母题的文化语境、主体诉求和典型模式一语句。对该母题的阐释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俄罗斯的规律性和民族性特征,更可为解读类似文学形象和情节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女性出轨 母题 达吉雅娜
  • 简介:俄罗斯犹太问题一直是文学文学批评与政论的主题之一。20俄罗斯对于犹太问题的反映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俄罗斯是研究俄罗斯犹太问题的主要资源之一。从文化视域入手探讨俄罗斯中的犹太问题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研究取向。犹太人被同化的问题以及犹太人与哥萨克的矛盾与冲突是20俄罗斯的重要主题。目前,在俄罗斯犹太文学的特质、犹太作家的创作与俄罗斯化与文学传统间的关系、20俄罗斯侨民文学中的犹太问题以及20俄罗斯犹太文学中男女主人公书写模式的对比方面尚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 标签: 20世纪 俄罗斯文学 犹太问题
  • 简介:我国外国文学批评界习惯于把文学视为对社会现实的形象反映,尤其是在19俄罗斯创作的研究中。其实,19俄罗斯经典作家的创作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学文本的意义往往滋生于其自身的智能机制之中。文学文本并非是一个静止的被动客体,也不只在传递和记忆信息,还是一个运动的、拥有主体性的生命体,能够通过界限转换、对话机制和时空变化等途径,作用于读者,在读者大脑左右半球的互动中,不断地创造意义。

  • 标签: 19世纪俄罗斯文学 文本 对话 时空体
  • 简介:本文旨在对当下俄罗斯化状况予以透析,将文学视为建立个人和社会纵向关联的独特文化密码载体予以考量。在回溯近现代居于文化中心地位的俄罗斯及苏联文学的重要社会价值及功能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趋于娱乐性,丧失历史坐标功能的当代俄罗斯的现状与发展远景。

  • 标签: 当代文学 俄罗斯民族思想 文学中心性 苏联神话体系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简介:按照洛特曼的文化对话机制,当两种异质文化接触和交流时,接受者接受外来文化通常要经过五个阶段。而且,要使对话能够进行,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18从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拉开了与西方文化广泛交流的序幕,这个时期是俄罗斯接受外来文化的第一阶段。到了19反法战争的胜利使俄罗斯人的民族意识和个人意识空前觉醒,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年代是文化发展的大好契机,俄罗斯民族抓住了这一契机,贵族精英阶层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进而达到实践的文化自觉,促成了19俄罗斯化的高涨,迎来了俄罗斯化的黄金时代。这是俄罗斯接受外来文化的中间阶段,也是关键阶段。从此,俄罗斯化开始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洛特曼所说的文化接受的最后一个阶段。

  • 标签: 俄罗斯 文化 Ю.М.洛特曼
  • 简介:本文描述了俄罗斯侨民文学三次浪潮各不相同的形成背景和生存状态,经由论述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力图揭示出这一文学的文化意蕴,并就此提出关于政治风云变幻与文学发展的关系、文学史家应当如何看待'非主流'文学、流亡文学的'边缘性'等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

  • 标签: 20世纪 俄罗斯 侨民文学 文化意蕴
  • 简介:现今俄罗斯妇女不仅生育的年龄越来越晚,而且生育孩子的数量越来越少。俄罗斯儿童中只有34%是健康的,这意味着2/3的俄罗斯儿童或多或少存在着健康问题,比如慢性病或身体残疾等。这已成为俄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俄罗斯儿童 家庭 教育
  • 简介:自九十年代以来,笔者一直担任俄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俄罗斯名著选读”课的教学工作,所使用的教材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教材:《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1984年)(上、下册)和《苏联当代文学作品选读》(1989年)。这三本教材作为一个整体基本反映...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文选教材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学作品 选集 奥斯特洛夫斯基
  • 简介:郭沫若与俄罗斯袁获涌1915年秋,郭沫若在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留学期间,开始接触到俄罗斯。那时,屠格涅夫的作品在日本很流行,因而郭沫若首先读到的便是屠格涅夫的小说和散文诗。不久,他又陆续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在日本留学的十年时间里,郭...

  • 标签: 郭沫若 屠格涅夫 普希金 俄罗斯文学 托尔斯泰 新时代
  • 简介:动画让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变得可感可视,动物动画则让人们看到了动物的人性化。在刚刚过去的20俄罗斯出现了大量以森林、田野、村庄等为背景、用动物做主角的动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动物动画。

  • 标签: 俄罗斯 动画 动物 人性化
  • 简介: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Prokofiev,1891-1953)普罗科菲耶夫是20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去了美国,后又居住巴黎,并作为一名演奏能手和大胆进步的作曲家而引起公众的注意.普罗科菲耶夫此时的作品深受当时法国音乐发展的影响.

  • 标签: 作曲家 普罗科菲耶夫 音乐发展 演奏 钢琴家 作品
  • 简介:经历了20末的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俄罗斯,进入21后出现了多元文化现象。社会的急剧转型极为深刻地影响了新世纪俄罗斯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分析俄罗斯自2001年“国家畅销书奖”创办以来的获奖作品,探讨21俄罗斯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

  • 标签: 21世纪 俄罗斯文学“国家畅销书奖”现实主义回归
  • 简介:摘要:19浪漫主义文学内容非常具有独特性,艺术表现上颇有特色,对整个世界文学史上起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推动,是值得后来者进去学习和研究的。本文即主要对浪漫主义文学展开探究,并从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容特征和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 标签: 浪漫主义 个性 自由 情感 19世纪文学
  • 简介:17宗教分裂运动是大牧首尼康在宗教礼仪方面进行的一些改革所引起的分裂运动。冲突双方分别为以尼康为首的改革派和以大司祭阿瓦库姆为首的旧礼仪派。分裂运动产生的原因有宗教原因、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这场运动对俄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宗教改革 文化冲突 俄国
  • 简介:摘要:俄罗斯文学中一直有刻画女性形象的传统。作家列·马·列昂诺夫在《俄罗斯森林》中也塑造了多个女性人物形象,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命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道德精神。她们既有现代社会女性的特征,又展现着俄罗斯传统女性形象的优秀道德精神风貌、折射出了这些文学传统女性形象的影子。

  • 标签: 《俄罗斯森林》 女性人物形象 文学传统传承
  • 简介:在金秋的上海,在因APEC会议的举行而显得异常热闹的上海,“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研讨会”于10月15-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不显张扬地举行了。因与APEC会议“撞车”。会议时间由原定的三天半压缩成两天半,但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教师、学者、编辑和研究生们却潜下心来,或积极发言,或认真倾听,相互交换了研究成果。获得了大量“压缩的”信息。

  • 标签: 俄罗斯文学研究 张扬 学者 研究成果 苏联解体 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