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25岁,未婚。既往病史:3年前双卵巢成熟型畸胎瘤,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畸胎瘤剥除术治疗。2周前常规复查时发现左侧附件区混合型包块入院。妇科查体:左侧盆腔可触及胎头大小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血液学肿瘤标记: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66.78U/mL,CA12514.48U/mL,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23.33ng/mL。超声检查:左侧附件区混合型包块,大小为10.6cm×10.5cm,囊性为主,回声不均匀,实性部分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考虑囊腺瘤可能性大。PET/CT检查:左侧附件区囊性低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内见点状钙化影,边界光滑清楚,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呈不均匀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卵巢恶性病变可能(图1)。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卵巢成熟型畸胎瘤 恶性病变 PET CT误诊 双侧卵巢畸胎瘤
  • 简介: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胰腺肿瘤鉴别诊断与分期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拟诊'胰腺肿瘤',并在检查后4周内获得病理学结果的66例患者的18F-FDGPET/CT检查资料。结果:恶性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2.2~21.6(平均6.45±3.44),低度恶性组病灶SUVmax为2.4~12.8(平均7.04±3.65),良性组病灶SUVmax为2.0~2.6(平均2.30±0.29),其中恶性组与良性组、低度恶性组与良性组的SUVmax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及0.003),而恶性组与低度恶性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PET/CT对N分期的判断欠满意,但21.0%(13/62)病例因PET/CT发现远处转移而改变了治疗决策。结论:18F-FDGPET/CT有助于胰腺占位的良恶性鉴别,虽然在胰腺癌区域淋巴结的检出和判断方面不具备显著优势,但对M分期的准确评估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获得了最优化的治疗。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18F-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鲁菌病患者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检查的表现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22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南省胸科医院确诊的15例布鲁菌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全身各组织器官18F-FDG PET-CT表现,测量各特定部位病变区的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及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的最大标准摄取值,将最大标准摄取值≥肝脏FDG摄取值视为阳性摄取。结果15例布鲁菌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8~64岁,7例有牛羊接触史或食用过牛羊肉,3例有疫区生活史,既往均无肝炎、肝硬化及肝脏肿瘤等病史。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无力,5例有腰痛,2例有咳嗽、胸闷,病程为15 d至2个月。所有患者18F-FDG PET-CT检查均发现全身多脏器受累改变,11例患者的躯干骨髓腔和6例患者的脾脏呈轻度弥漫性阳性摄取,5例患者的胸部或腰椎、8例的肝脏、3例的肺部、3例的前列腺、1例的附睾、1例的脾脏、2例的脊髓、8例的多发淋巴结、1例的腰大肌、1例的股骨头韧带分别可见局灶性FDG摄取值增高。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可见布鲁菌病患者全身骨关节及软组织脏器感染播散状态,尤其对检出脊柱外脏器组织病变具有优势。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布鲁杆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计算机断层显像 脱氧葡萄糖 标准化摄取值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病例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特点,探讨PET/CT监测食管癌复发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4年12月食管鳞癌术后于本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病例,对166例有复发和(或)转移的病例分析其复发或转移部位、频数及代谢程度。结果:166例患者中,局部复发45例,80%为吻合口原位复发,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病灶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149例转移病例中,单纯淋巴结转移占72.5%、单纯血行转移占4.7%、混合转移占22.8%。淋巴结转移以纵隔(66.8%)、锁骨上(39.2%)、腹膜后(21.1%)、腹腔(11.4%)为多,少数出现肺门、盆腔、颈部、腋窝、内乳区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以骨、肺、肝、胸膜为主,少数伴有肌肉、腹膜、脑、脾、心包、肾上腺转移。PET/CT可检出小于1.0cm的转移淋巴结(57例),淋巴结短径大于等于1.0cm组与小于1.0cm组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淋巴结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以吻合口局部为主,转移以淋巴结为主,少数为血行转移。PET/CT易检出复发转移病灶,在探测小于1.0cm淋巴结转移、非常见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血行转移方面独具优势。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监测 复发转移 18F-脱氧葡萄糖
  • 简介: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不断进步,成像形式从反映病变解剖结构发展到反映病变代谢及功能特征。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作为分子成像的重要组成,已在临床逐步应用,尤其广泛应用于妇科常见肿瘤宫颈癌中。大量临床应用表明,PET/CT具有更准确的临床分期能力,能更早地判断治疗疗效响应、监测复发和残留肿瘤,以更好地判断预后,较CT和MRI展示出巨大优势和前景。

  • 标签: 宫颈癌 肿瘤分期 预后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气促近3个月就诊。无咳嗽、发热等不适症状,否认结核病史。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体温:37.0℃;心率:78次/min;呼吸:20次/min;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病理征(-)。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均未见异常。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 标签: 脱氧葡萄糖 PET/CT显像1 肺硬化性血管瘤 肿瘤标志物 双肺呼吸音清 湿啰音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鳞癌分化程度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定量指标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阴道镜病理证实的28例宫颈鳞癌患者,比较分析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程度及SUVmax,探讨18F-FDGPET/CT定量指标与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程度。结果: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的18F-FDGPET/CT的SUVmax存在显著差异,分化程度与SUVmax呈负相关(r=-0.845,P<0.05)。结论:根据18F-FDGPET/CT显像的SUVmax可初步判断宫颈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

  • 标签: 宫颈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8F-脱氧葡萄糖
  • 简介: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FDGPET/CT)肿瘤显像与误诊原因。方法分析3例^18F-FDGPET/CT误诊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全身^18F-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明确的临床价值,但炎症、结核是最常见的非肿瘤性浓聚原因,常导致临床误诊。结论^18F-FDGPET/C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易出现假阳性,特别是炎症、结核较为常见。因此,临床工作中,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应谨慎结论。

  • 标签: 恶性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脱氧葡萄糖
  • 简介:肿瘤的异质性无所不在,与肿瘤浸润、耐药和转移正相关。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分子影像是研究肿瘤异质性的最佳手段,其纹理分析已成为异质性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其用于头颈部和食管肿瘤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方法。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纹理分析 肿瘤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应用于鉴别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MM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入选对象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记录18F-FDG PET/CT检查结果、病理诊断或随访确诊结果,计算18F-FDG PET/CT检查对MM、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30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出前列腺骨转移10例、MM 12例((共22例,73.33%)),病理诊断或随访确诊前列腺骨转移11例、MM 13例((共24例,80.00%)),数据对比P>0.05;18F-FDG PET/CT检查对MM及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83.33%。结论:应用18F-FDG PET/CT检查能够为鉴别诊断MM、前列腺癌骨转移提供有力参考。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前列腺癌骨转移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 作者: 万欢 刘鹏 梁颖 姜时雨 吕律 张泽伟 吴宁 刘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核医学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一线治疗后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肝脏SUV的比值(rLL)、Deauville五分法(5-PS)以及治疗前后SUVmax的变化(ΔSUVmax)在HL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的84例HL患者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均行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计算治疗后rLL和ΔSUVmax,并依据Deauville 5-PS对各病例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并以此分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PET-CT评价方法在HL预后中的价值,采用DeLong检验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因素。结果84例HL患者中,5例患者在3年随访中出现疾病进展。以rLL为1.29作为界值和治疗后Deauville 4分作为判定标准,预测价值最佳,敏感度均为80.0%,特异度分别为98.0%和93.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7%和44.4%,阴性预测值均为98.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5%CI为0.825~1.000)和0.91(95%CI为0.757~1.000)。rLL≥1.29组和rLL<1.29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3%和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Deauville评分<4分组与Deauville评分≥4分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7%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LL与Deauville 5-PS评价方法呈正相关(r=0.75,P<0.05)。rLL和Deauville 5-P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5%CI为0.825~1.000)和0.91(95%CI为0.757~1.000),DeLong检验显示两种评价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基线分期、治疗后rLL和治疗后Deauville 5-PS均与HL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后rLL和Deauville 5-PS是影响HL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rLL、Deauville 5-PS和ΔSUVmax3种PET-CT分析方法中,rLL和Deauville 5-PS对HL的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rLL在预测HL患者预后方面优于Deauville 5-PS,rLL可以优化Deauville 5-PS的判读,提高治疗后PET-CT预后评价的准确性,有助于早期识别一线治疗后具有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Deauville五分法 最大标准摄取值的变化率
  • 作者: 万欢 刘鹏 梁颖 姜时雨 吕律 张泽伟 吴宁 刘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核医学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一线治疗后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肝脏SUV的比值(rLL)、Deauville五分法(5-PS)以及治疗前后SUVmax的变化(ΔSUVmax)在HL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的84例HL患者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均行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计算治疗后rLL和ΔSUVmax,并依据Deauville 5-PS对各病例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并以此分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PET-CT评价方法在HL预后中的价值,采用DeLong检验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因素。结果84例HL患者中,5例患者在3年随访中出现疾病进展。以rLL为1.29作为界值和治疗后Deauville 4分作为判定标准,预测价值最佳,敏感度均为80.0%,特异度分别为98.0%和93.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7%和44.4%,阴性预测值均为98.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5%CI为0.825~1.000)和0.91(95%CI为0.757~1.000)。rLL≥1.29组和rLL<1.29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3%和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Deauville评分<4分组与Deauville评分≥4分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7%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LL与Deauville 5-PS评价方法呈正相关(r=0.75,P<0.05)。rLL和Deauville 5-P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5%CI为0.825~1.000)和0.91(95%CI为0.757~1.000),DeLong检验显示两种评价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基线分期、治疗后rLL和治疗后Deauville 5-PS均与HL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后rLL和Deauville 5-PS是影响HL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rLL、Deauville 5-PS和ΔSUVmax3种PET-CT分析方法中,rLL和Deauville 5-PS对HL的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rLL在预测HL患者预后方面优于Deauville 5-PS,rLL可以优化Deauville 5-PS的判读,提高治疗后PET-CT预后评价的准确性,有助于早期识别一线治疗后具有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Deauville五分法 最大标准摄取值的变化率
  • 简介: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原发性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癌患者予^18F-FDGPET显像检查。采用视觉分析及半定量方法[标准摄取值(SUV)]进行影像学诊断,并与CT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PE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7.1%(27/31),原发病灶的大小是导致假阴性的主要原因,4例假阴性原发病灶直径均〈1cm(T1期)。(2)18例术后证实有胃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8F-FDGPET检出12例,而CT只检出8例,灵敏度分别为66.7%和44.4%。(3)31例患者中PET检出8例有肝脏、肺、腹腔、后腹膜淋巴结等远处转移,其中4例由于PET的结果改变治疗策略。结论^18F-FDGPET对于胃癌是一种较灵敏的检查方法,对诊断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可能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胃癌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小鼠区域性局部皮内和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后瘤周淋巴结PET/CT成像的差异,评估^18F-FDG在肿瘤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成像效果。方法:构建4T1原位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模型,区域性局部皮内和次日静脉注射^18F-FDG,进行小动物PET/CT显像,对淋巴结摄取^18F-FDG较高者隔日再行瘤周局部皮内注射锝硫胶体(technetiumsulfurcolloid,99mTc-SC)后行小动物SPECT/CT成像。显像完成后,取淋巴结组织进行H-E染色,以及上皮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和葡萄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局部皮内注射时,有微转移的小鼠瘤周淋巴结摄取^18F-FDG异常增高,ID%/g值为19.2±2.0(n=2),显著高于对照(自身对照时对侧淋巴结;ID%/g值为6.8±0.4)和无转移小鼠(ID%/g值为7.2±0.4)相同位置淋巴结(P〈0.001)。静脉注射时,未发现任何小鼠淋巴结摄取异常增高(ID%/g值为2.5±0.5;P=0.870)。局部皮内注射^99mTc-SC时,可观测到多个腋淋巴结,其中1个瘤周淋巴结与^18F-FDG高摄取淋巴结位置相吻合。H-E染色和CK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18F-FDG高摄取的淋巴结为发生微转移的淋巴结。结论:区域性局部皮内注射^18F-FDG能定性前哨淋巴结,比静脉注射法早期发现肿瘤微转移淋巴结。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结微转移 皮内注射 静脉注射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代谢参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入院1周内行18F-FDGPET/CT检查的4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通过18F-FDGPET/CT图像获得病灶数量、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平均SUV(meanSUV,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tumorvolume,MTV)和总病灶糖酵解值(totallesionglycolysis,TLG),并与患者同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prostate-specific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prostate-specificantigen,fPSA)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于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灶数量为8个是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的最佳界值点,并以此将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局限性骨转移组(1~8个)和弥漫性骨转移组(>8个)。除局限性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间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各组间tPSA、fPSA和AL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转移灶的数量与患者同期tPSA、fPSA和ALP水平均呈正相关(r=0.604,P=0.02;r=0.531,P=0.03;r=0.478,P=0.018)。除前列腺癌骨转移灶SUVmax与同期ALP水平,以及SUVmean与同期fPSA、ALP水平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余均有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灶数量为8个是预测前列腺癌患者OS的最佳界值点;tPSA、fPSA和ALP均可作为评价前列腺癌弥漫性骨转移的临床血生化指标;ΣMTV和ΣTLG联合同期tPSA、fPSA和ALP水平在评价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程度方面优于SUVmax和SUVmean;ΣTLG可用于评价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PET/CT 前列腺癌 骨转移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碱性磷酸酶
  • 简介:目的:针对临床怀疑卵巢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患者,比较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及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探测卵巢癌复发及转移的效能,探讨两者关系,以发现最优化的检测手段。方法:157例卵巢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均进行CA125及PET/CT检查,两者时间间隔少于7d。结果:PET/CT显像阳性97例,阴性60例,两组的CA125值分别为(188.61±202.70)U/mL、(32.49±67.61)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卵巢癌分期,Ⅱ期患者16例、Ⅲ期33例、Ⅳ期48例,CA125分别为(155.73±174.23)U/mL、(181.01±211.70)U/mL、(204.80±207.48)U/mL,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分别为8.45±4.18、8.79±3.55、9.32±4.33,3组之间CA125和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25与SUVmax之间存在低度相关(r=0.203,P=0.046)。CA125预测PET/CT显像阳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最佳切点值为19.07U/mL,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71(0.8100.931),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81.7%,阳性预测值为86.1%,阴性预测值为85.7%。结论:血清CA125与PET/CT显像检测卵巢癌复发和转移有较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对CA125≥19.07U/mL的卵巢癌术后患者,PET/CT尤为适用。

  • 标签: 卵巢肿瘤 复发 转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糖类抗原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