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5600万年前最早的马科动物出现的时候,他们的体型较小,约相当于小型髯狗。在接下来的13万年中,这些原始马科动物变得更小了,跟家猫一样大。研究人员发现,原始马科动物体型缩小的原因是气温上升。

  • 标签: 马科动物 体型 气候变化 研究人员 气温上升
  • 简介:基于青岛地区气候和动物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和动物物候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1986-2016年青岛地区蚱蝉始鸣期表现为小幅波动变化,蟋蟀的始鸣期则呈先显著推迟后显著提前的变化趋势,青蛙和家燕的始鸣期均有显著推迟的趋势。以上4种动物的绝鸣期均显著提前,间隔期均明显缩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岛地区气温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降水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小。日照时数的减少对4种动物物候期的影响最大,有利于4种动物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以及家燕始鸣期的推迟;蟋蟀和青蛙的物候期对气温有明显的响应,蚱蝉和家燕对气温的变化不敏感;风速的减小有利于蚱蝉、家燕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但却导致青蛙绝鸣期的推迟和间隔期的延长。多种气候因子共同作用决定了动物物候期的变化。除气候条件对动物物候期变化的影响之外,动物之间食物链的制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物候变化有影响。

  • 标签: 气候变化 物候变化 始鸣期 绝鸣期 间隔期
  • 简介:选取青海省4个农气观测站的动物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动物物候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2)动物始鸣期至绝鸣期的出现期呈现出作物生长季延长的趋势。3)气候变化的响应,上年9月、至当年4月平均气温升高1℃,大杜鹃平均始鸣期提早约5.4d左右,日照时数偏多10h,提早0.6d;上年9月至当年7月平均气温升高1℃。大杜鹃平均绝鸣期推迟8.3d,降水量增多10mm,提早0.8d,日照时数偏多10h,推迟0.5d;上年9月至当年7月平均气温升高1℃,大杜鹃平均始绝鸣期平均间隔日数延长11.8d,降水量增多10mm。、缩短1.1d;日照时数偏多10h,延长0.6d。

  • 标签: 动物物候期 气候变化 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