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黄斑劈裂(MF)是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主要对高度近视MF的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病变、自然病程及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经典手术方式为玻璃体切除、人工玻璃体后脱离、去除黄斑前玻璃体皮质、内界膜剥除以及眼内气体填塞,在此基础上有一些细微的操作变化,包括不剥除内界膜或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采用或不采用气体填充、硅油长期填充等。各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了一定疗效,手术后可实现黄斑劈裂全部或部分缓解,视力得以不同程度提高。但值得重视的是,此类手术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手术后发生全层黄斑裂孔甚至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针对此类并发症风险,通过采用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可使多数患者取得安全有效的结局,对于手术者有顾虑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黄斑裂孔的高危病例,可采用硅油长期填充不剥除内界膜的术式,以防范手术相关黄斑裂孔形成的风险。未来应继续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黄斑劈裂术式,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与更少的并发症。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 硅油填充 黄斑裂孔 述评
  • 作者: 徐琼 王凯 瞿佳 赵明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 100044,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2502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容积(MCV)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9例(39只眼)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患者作为黄斑劈裂组,年龄(59.3±6.7)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选取年龄、性别、屈光度数匹配但无黄斑并发症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9例(39只眼)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屈光度数、眼轴长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并通过加强深度扫描模式的相干光层析成像术(EDI-OCT)获取黄斑中心凹多个部位的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数据,采用MATLAB软件计算该区域的视网膜容积(MRV)及MCV。并根据OCT特征,将黄斑劈裂组进一步分为内层劈裂亚组和外层劈裂亚组,分析2个亚组的MCV特征。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黄斑劈裂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74.9±59.3)和(155.6±47.1)μm,MCV分别为(2.3±0.8)和(5.3±1.0)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49,-15.229;P<0.01)。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视网膜厚度无相关性(r=0.103,0.214;P>0.05),但两组MCV与MRV都具有相关性,黄斑劈裂黄斑区MCV与MRV呈负相关(y=-2.90x+18.48;r2=0.47,P=0.01),对照组黄斑区MCV与MRV呈正相关(y=0.74x+2.02;r2=0.64,P=0.01)。黄斑劈裂组的最佳矫正视力与MCV呈正相关(r=0.677,P<0.05)。内层(19只眼)及外层(15只眼)黄斑劈裂亚组的MCV分别为(2.80±0.81)和(1.92±0.27)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0,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患者的黄斑区MCV明显变小,这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MCV越小,视网膜外层血供来源越匮乏,黄斑劈裂越严重,MRV越大。(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19-425)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视网膜劈裂症 视网膜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32例32眼,屈光度为-12.00~-20.00(平均-15.78±2.16)D。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4.1±0.4。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内界膜采用吲哚菁绿染色并顺利剥除,术毕进行气体填充。术后随访1~9(平均4.5)mo,观察术后视力及黄斑劈裂愈合效果。结果:共30例30眼(94%)患者劈裂腔消失,视力较术前提高,视物变形改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有效保存视功能,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视力。

  • 标签: 超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除 内界膜剥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伴后巩膜葡萄肿的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河南省立眼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行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的近视性黄斑劈裂伴后巩膜葡萄肿27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OCT示8只眼(26.7%)劈裂腔完全消失,17只眼(56.7%)劈裂腔大部分明显减小,5只眼(16.7%)未愈。术后视力(logMAR)1.00(0.575,1.300)较术前的1.25 (0.800,1.300)提高(P=0.046)。随访期间无黄斑孔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近视性黄斑劈裂伴后巩膜葡萄肿行后巩膜加固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劈裂腔高度及提高视力,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 标签: 近视 巩膜 加固术,后巩膜 视网膜劈裂,黄斑 葡萄肿,巩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MF)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变化。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研究。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MF患者29例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4只眼,女性26例28只眼;年龄(63.00±3.45)岁。患眼等效球镜度数(-14.16±2.54)D;眼轴长度(29.14±1.04)mm。合并黄斑板层裂孔3例3只眼。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空气填充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采用黄斑完整性评估仪行黄斑区微视野检查,记录患眼黄斑1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黄斑中心凹2°和4°固视率(P1、P2)、63%和95%双向正态分布椭圆面积(BCEA)。手术前与手术后不同时间MS、P1、P2、63%BCEA、95%BCEA比较行配对t检验;固视稳定率比较行χ2检验。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1、3、6个月,患眼MS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8、-3.435、-4.919,P=0.038、0.002、0.000)。手术后不同时间两两比较,仅手术后6个月与手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与手术前P1、P2、63%BCEA、95%BCEA比较,患眼手术后P1、P2逐渐提高,63%BCEA、95%BCEA逐渐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t=-1.595、-1.698、-1.966,P=0.125、0.104、0.062;P2:t=-1.622、-1.654、-1.707,P=0.119、0.112、0.102;63%BCEA:t=1.410、1.409、1.553,P=0.172、0.173、0.135;95%BCEA:t=1.412、1.408、1.564,P=0.172、0.173、0.132)。手术后6个月,所有患眼黄斑区解剖复位,未发现全层黄斑裂孔、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PV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MF安全、有效;手术后6个月内黄斑区MS内可显著提高。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玻璃体切除术 空气 对比敏感度 视野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白内障伴变性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眼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白内障伴变性近视黄斑劈裂36例(36眼),其中单纯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者16例(16眼)为超乳组,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者20例(20眼)为联合组。比较术后两组BCVA、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以及黄斑形态。结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BCVA(logMAR)联合组分别为1.12±0.20、0.77±0.22、和0.36±0.17;而超乳组分别为1.11±0.19、0.60±0.20和0.51±0.18。术后3个月BCVA超声乳化组优于联合组,而术后6个月联合组优于超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7, -2.563, P=0.022, 0.015)。术后3个月、6个月,联合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均低于超声乳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9,-2.382; P=0.033, 0.023);而两组黄斑好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378, P=0.066)。术中未见医源性裂孔形成,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眼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有助于改善白内障伴变性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视功能。

  • 标签: 劈裂,黄斑 近视,变性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术 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保留黄斑中心凹的环形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拟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的患者72例(86只眼),其中男性18例(18只眼),女性54例(68只眼),年龄(50.5±8.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43只眼)和对照组(38例,43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照组术中剥除黄斑区内界膜,观察组术中保留中心凹的环形内界膜,白内障严重者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屈光度数、眼压、眼轴长度及黄斑形态完全愈合情况。两组治疗前后计量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黄斑愈合分布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前CFT为(723.49±130.95)μm,末次随访下降至(286.33±210.7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59,P=0.000);黄斑中心凹处劈裂完全或部分愈合的39只眼中,治疗前BCVA 为0.99±0.40,治疗后提高到0.68±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5,P=0.000)。对照组治疗前CFT为(726.98±140.62)μm;治疗后末次随访下降至(297.88±241.5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71,P =0.000);中心凹处劈裂完全或部分愈合的38只眼中,治疗前BCVA为1.04±0.47,治疗后提高到0.69±0.2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7,P=0.00)。以末次随访时间为疗效判定时间,观察组和对照组BCVA(t=0.22)和CFT(t=0.23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出现黄斑裂孔差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保留黄斑中心凹的环形内界膜剥除治术在有效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的同时,可减少术后黄斑裂孔的形成。(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28-932)

  • 标签: 近视, 退行性 视网膜劈裂症 基膜 玻璃体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3G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离(ILMP)及长效气体眼内填充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HMF)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行23GPPV联合ILMP及长效气体眼内填充治疗HMF患者28例(36眼),术后随访6个月,行视力、OCT及mfERG等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提示32眼黄斑区解剖结构恢复,4眼好转。mfERG提示术后6个月时,1环P1波潜伏期较术前缩短,P1波振幅密度提高(P<0.05),mfERG的三维地形图的中央峰逐渐恢复,旁中心凹区域不规则低反应区减少或消失。结论23GPPV联合ILMP及长效气体眼内填充治疗HMF安全有效。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内界膜剥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ILM)剥除手术对于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次研究中共纳入2019年7月-2020年6月经我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MF患者35例,35只眼。其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且均为单眼。入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6.27±8.37)岁。患者均进行BCVA、频域OCT检查、屈光度、眼轴长度(AL)测量。BCVA检查使用Snelleen视力表,记录时需将其换算为LogMAR视力。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PPV联合黄斑区ILM剥除术组(甲组)以及PPV联合保留中心凹ILM组(乙组),分别为18例18只眼,与17例17只眼。对不同干预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甲组、乙组患眼手术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68±0.23、0.63±0.19,且与手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t=6.528/9.249)。手术后,甲组、乙组患眼平均CET为126.24±36.58μm、134.29±25.31μm,且与手术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t=10.158、8.672)。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手术,能够使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保留中心凹 内界膜剥除手术 黄斑劈裂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更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3-01/2014-06我院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29例29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5眼)和对照组(14眼),试验组给予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玻璃体腔内注气治疗,对照组给予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治疗,术后随访视网膜复位率和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结果: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手段。

  • 标签: 23G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撕除 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劈裂牙齿保存治疗的方法,观察分析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劈裂牙患者55例60颗牙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劈裂牙先行根管治疗,再利用C&B超级粘接剂粘接固定,后做全冠修复。结果60例牙保存治疗,成功56例,有效2例,失败2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正确选择适应证,合理的全冠修复,牢固结扎固定,对劈裂牙采用超级粘接剂粘接,可以达到保存的目的。

  • 标签: 劈裂牙 Super-BondC&B超级粘接剂 根管治疗 全冠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后牙劈裂后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下颌后牙劈裂患者,经过捆绑或拔出活动部分劈裂牙齿后进行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用正畸结扎丝捆绑,或行桩修复残冠。跟踪报道3年观察疗效。结果成功98例,5例有效,7例失败。结论下颌后牙劈裂后不能轻易拔出,应根据劈裂情况实施固定修复。牙周情况不好的牙齿,可联合边牙一同行固定修复。保留了患牙,提高咀嚼效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铸造全冠修复劈裂磨牙,恢复患牙的咀嚼功能。方法对128颗牙髓治疗后的患牙进行铸造全冠修复,在修复后进行随访。结果128颗患牙铸造全冠修复后成功率为94.5%,失败率为5.5%。结论对劈裂磨牙进行铸造全冠修复是保存劈裂磨牙、恢复咀嚼功能和保持牙列完整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劈裂磨牙 全冠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完全剥除和保留中心凹ILM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MF患者31例3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均为单眼。平均年龄(57.55±9.45)岁。患者均行BCVA、屈光度、频域OCT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BCVA检查,记录时换算为logMAR视力。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PV联合黄斑区ILM剥除组(A组)和PPV联合保留中心凹ILM组(B组),分别为16例16只眼和15例15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0.649 ,P=0.527)、AL (t=-0.639,P=0.533)、MF类型(P=0.57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1.03±0.33、1.11±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8 ,P=0.718 );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分别为(596.51±196.69)、 (578.33±200.18)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8,P=0.823 )。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65±5.15)个月。手术后7 d,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CFT变化以及黄斑裂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间手术前后BCVA、CFT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末次随访时,31只眼中,MF完全复位27只眼(87.1%);MF部分复位4只眼(12.9%)。A组、B组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67±0.24、0.64±0.21;平均CTF分别为(126.25±36.61)、 (134.27±25.29)μm。与手术前比较,BCVA提高(t=6.630、9.260 ,P=0.000、0.000),CFT下降(t=10.206、8.799 ,P=0.000、0.0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眼间logMAR BCVA、C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56、-0.924 ,P=0.878、0.371)。A组发生全层黄斑裂孔1只眼(6.3%),B组无黄斑裂孔发生;两组患眼间黄斑裂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9 ,P=0.516 )。随访期间无眼内出血及眼内炎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PPV联合剥除ILM以及保留中心凹ILM可有效治疗MF,BCVA和CFT均得到改善。

  • 标签: 近视,退行性/外科学 视网膜劈裂症/外科学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液压劈裂机被广泛地使用于拆除业。在施工现场上要求使用无污染、无公害、高环保、高安全系数的工程施工技术,而液压劈裂机可以用来代替传统的拆除施工方法。

  • 标签: 拆除业 拆除机械 液压劈裂机
  • 作者: 李长智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07-17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7期
  • 机构:ToReinforcetheBridgeEndSubgradewithSplittingRootPile李长智LIChang-zhi(中交二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西安710075)(CCCCSecondDepartmentNo.6EngineeringCo.,Ltd.,Xi'an710075,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