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活体小肠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总结。方法首次行活体、同种异体部分小肠移植术患者7例,分析麻醉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指标、体温及术中输血、输液情况,追踪术后转归。结果6例患者存活并顺利出院,死亡1例。术后手术室内气管导管拔除率71%。与解剖分离期比较,血管吻合期和肠管重建期Hb和肠管重建期Ca2+浓度降低,血管吻合期血糖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血管吻合期比较,肠管重建期血糖浓度升高(P<0.05)。7例患者术中输注晶体液(57±30) ml/kg,胶体液以20%白蛋白为主,输注(15±13) ml/kg,多用于解剖分离期和血管吻合期。结论活体小肠移植术成功的条件是术前充分评估与准备,静吸复合麻醉联合术毕腹横肌平面阻滞,术中合理输注胶体,并辅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监测血气、体温并积极调整电解质、内环境及体温稳定,可较好地维持活体小肠移植术受体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器官移植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手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可逆、安全性高、长期疗效显著的优点。DBS手术的麻醉方法包括局部麻醉、清醒镇静、监护下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睡眠-清醒-睡眠(asleep-awake-asleep, AAA)麻醉和全身麻醉,目前关于该手术麻醉管理的研究较少。文章就DBS手术的麻醉管理进展进行综述,介绍DBS手术的适应证、实施过程,总结麻醉方法、麻醉用药、围手术期管理、并发症防治。DBS手术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的选择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指导DBS手术的麻醉管理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 麻醉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新辅助治疗可缩小恶性肿瘤、破坏恶性肿瘤细胞以及降低手术难度。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患者常见治疗方式之一,其对机体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全身多器官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关系到围手术期管理决策。文章就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前预康复策略、麻醉管理方式及要点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此类患者临床麻醉管理提供一定参考。此外,如何改善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的预后,确定最佳麻醉方式及药物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肿瘤 新辅助治疗 麻醉 器官功能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性疾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致死性疾病之一。这类患儿因为全身肌肉萎缩及其他畸形的存在,麻醉存在一定的难度。文章介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分型、麻醉管理麻醉前评估、麻醉方式和药物的选择、术后监护及镇痛)及其治疗进展对麻醉的影响,为拟行手术的SMA患儿的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麻醉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宁波市第九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照组实施氯胺酮静脉麻醉,分析两组不同时间段(T1表示入室安静后5 min、T2表示麻醉诱导后、T3表示切皮时即刻、T4表示手术完成)血流动力学指标、诱导和苏醒时间、肝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T1时间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T2、T3、T4时间段,观察组MAP分别为(67.25±1.32)mmHg、(67.52±1.32)mmHg、(66.28±1.31)mmHg,HR分别为(115.21±2.32)次/min、(112.21±1.34)次/min、(111.25±1.32)次/min,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6、16.817、30.015、58.797、51.649、2.617,均P<0.05)。观察组手术患儿疼痛反射消失时间(2.32±0.21)min、睫毛反射消失时间(1.26±0.32)min,均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睁眼或体动时间(3.21±1.32)min、出室时间(5.52±1.13)min,均少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7、4.251、91.851、109.641,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6.01±1.3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2.02±1.32)U/L、碱性磷酸酶(486.32±2.74)U/L、胆红素(0.66±0.02)U/L,较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6、6.798、23.741、3.50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χ2=9.470,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比较,前者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阑尾炎 麻醉,吸入 麻醉,静脉 七氟烷 氯胺酮 肝功能试验 安全 儿童
  • 简介:摘要线粒体病是一组以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受损为特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的任何器官均可能因能量代谢障碍发生功能受损,给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文章报道1例成年线粒体病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同时回顾总结了线粒体病患者麻醉选择、术中监测以及用药建议。

  • 标签: 线粒体病 肌病 麻醉管理 肩关节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血运重建术可用来增加或替代有脑缺血危险患者的脑血流量,如烟雾病、脑血管闭塞性疾病、颅底肿瘤和复杂动脉瘤等。文章分别从麻醉管理、术后管理、并发症的预防三方面来分析总结脑血运重建术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术中管理重点在于维持稳定的脑血流量和正常的颅内压,从而优化脑氧供需平衡,术后管理则应严格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疼痛控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然而,脑血运重建术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仍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

  • 标签: 脑血运重建术 麻醉管理 脑代谢 围手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产科大出血可能危及围术期孕产妇的生命,其高效管理涉及多个学科,是一项复杂的临床紧急事件,需要团队协作才可完成。麻醉医师作为产科大出血救治团队的关键成员,一旦产科医师决定需要紧急手术时,麻醉医师就要积极配合,发挥自身的特长,仔细监测危重产科病症,做好出血评估及复苏处理,平时也应积极开展产科大出血管理的模拟训练。本文对产科大出血的定义及病因分析、药物及手术治疗、麻醉管理(包括麻醉前准备、失血性休克评估、麻醉方式的选择、血液管理、血细胞回收、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所得结论供参考。

  • 标签: 麻醉,产科 产科大出血 低血容量性休克 液体复苏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行肾上腺皮质癌切除术的11例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及讨论儿童肾上腺皮质癌切除术的麻醉管理经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地塞米松2~5 mg、丙泊酚2~3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或芬太尼1~2 μg/kg、罗库溴铵0.5 mg/kg或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kg。超声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持续监测动脉血压。置入食管测温探头持续监测体温,置入尿管监测尿量。气管插管术后行间歇正压通气,吸入氧浓度60%~100%,氧流量2~3 L/min,潮气量7~10 ml/kg,通气频率20~26次/min,吸呼比1∶(1.5~2.0),气道压16~20 cmH2O,维持PETCO2 35~45 mmHg。麻醉维持:吸入2%~4%七氟烷和/或静脉输注丙泊酚0.10~0.15 mg·kg-1·min-1,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0.5 μg·kg-1·min-1,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维持BIS值40~60。结扎肿瘤周围血管至完整切除肿瘤前,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5~10 mg/kg。术毕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75~1.00 μg·kg-1·d-1或芬太尼7.5~10.0 μg·kg-1·d-1镇痛至术后48 h。所有患儿麻醉过程平稳,术后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均存活至今。儿童肾上腺皮质癌切除术的麻醉管理需要熟知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特点,关注围术期激素水平变化并及时调整患儿内环境,维持麻醉平稳,减少应激反应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 标签: 肾上腺皮质肿瘤 儿童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气管憩室是一种累及气管和主支气管的良性病变,其特征是气管壁局限膨出导致的气管旁空气囊肿。气管憩室患者因解剖结构异常,可能合并紧急气道事件,使其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存在特殊之处。文章介绍了气管憩室的流行病学及解剖学基础、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术前评估、麻醉方式的选择、呼吸管理麻醉复苏)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拟为气管憩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气管憩室 麻醉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监护下麻醉联合局部麻醉应用于斜视矫正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1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斜视矫正手术116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两组:监护麻醉组58例,进行监护下麻醉联合局部麻醉;单纯局麻组,58例。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中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手术时间、呕吐反应及正位率。结果监护麻醉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单纯局麻组(t=-3.006,P=0.003);监护麻醉组单条眼外肌手术时间为(12.23±3.75)min,短于单纯局麻组的(16.32±3.87)min(t=-3.476,P=0.004);监护麻醉组有9例发生术中呕吐反应,少于单纯局麻组的19例(χ2=5.212,P=0.022);术后6个月,监护麻醉组正位率为94.83%(55/58),优于单纯局麻组的82.14%(46/56)。监护麻醉组患者术中均无明显疼痛,呼吸平稳,均顺利完成手术,而单纯局麻组有2例儿童患者因不能耐受手术改为全麻下手术。结论监护下麻醉可减轻患者术中疼痛,缓解紧张焦虑情绪,降低术中不适发生率,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麻醉,监护下,联合局麻 斜视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