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举平台固定在护理管道中的运用性。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需实施管道护理120例患者(在2016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2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高举平台固定,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道固定方法,有6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管道渗漏率(0.00%)、管道移动率(1.67%)、管道脱出率(1.67%)、管道平均固定次数(3.62±1.42)次、VAS评分(1.15±0.32)分、舒适度(100.00%)、压疮率(5.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管理护理运用高举平台固定效果显著。

  • 标签: 高举平台固定法 护理 管道 运用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举平台固定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该固定方法的优势,比较其与其他固定方法的差异,并总结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效果。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小儿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其他固定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技术的视角。

  • 标签: 高举平台固定法 小儿静脉输液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举平台固定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6月我科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老年患者2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130例,分别采用传统固定高举平台固定。分析观察两组老年患者留置针的应用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老年患者皮肤压疮、非计划拔管、静脉炎,肝素帽松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举平台固定法 静脉留置针 老年患者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针高举平台U型固定对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0例需要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留置针固定方法,观察组进行高举平台U型固定方法,对比分析两组3d后情况(贴膜的卷边发生率、留置针接头处局部皮肤受损情况、该时间段内留置针受正常物理摩擦影响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程度、贴膜卷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举平台U型固定在留置针固定中可有效降低贴膜的卷边发生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局部皮肤损伤;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高举平台U型固定法 老年患者 留置针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举平台固定尿管的实际效果。方法 以本院为单位,在 2019年 1-12月间,选取留置尿管患者 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5例,对照组仍选用传统的固定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高举平台法,对比两组管道脱出率、管道牢固性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对尿道损伤率、管道脱出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低( P< 0.05),而患者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偏高( P< 0.05)。结论 针对留置尿管患者,通过采用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不易出现脱落情况,且便于日常打理,另外还能增加患者舒适度,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尿管 高举平台法 舒适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Y 型静脉留置针延长管S型固定与U型+高举平台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宜昌市妇幼保健院 2019年6月-2019年10月127例患儿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266例次,随机分为S型组和U型组,每组133例,分别采用S型固定和U型+高举平台固定进行固定。比较2组堵管、意外拔管、脱管、压力性损伤等发生率; 观察记录留置针留置时间,评价2组患儿的舒适度。结果2组堵管、意外拔管、压力性损伤等发生率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U型+高举平台组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S型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S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与S型固定比较,静脉留置针的延长管采用U型+高举平台固定,留置针坚固、不易脱落,减少非正常拔管的发生率,并能有效防止皮肤压疮,避免管道牵拉,增加患儿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Y 型静脉留置针 延长管S型固定 U型固定 高举平台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钢板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开展研究。以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钢板固定治疗。对比手术指标差异与预后关节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钢板固定可以有效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对于骨折部位的修复作用较好,可以有效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实现对膝关节功能的改善,促使骨折快速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钢板固定法 高能量 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举平台固定鼻胃管对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神经科110例留置鼻胃管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道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高举平台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更换固定材料的频率及鼻胃管滑脱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更换固定材料的频率较低,鼻胃管滑脱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举平台固定鼻胃管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脱管率低,简单美观,降低护理工作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从而降低了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 标签: 鼻胃管 固定 高举平台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新固定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我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住院且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56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分别对气管切开的固定方法研究,实验组采用海绵系带固定,对照组气管切开采用双根压脉带系带固定。结果对照组11例发生颈部皮肤破损,实验组3例发生颈部皮肤破损,对照组更换固定带平均时间8分钟,实验组更换固定带平均时间5分钟,两组在更换固定带平均时间,颈部皮肤破损发生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根压脉带系带固定可有效预防颈部皮肤破损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护士更换固定带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 标签: 双根压脉 气管切开 固定 海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观察改良型胃管固定结合(圆角鼻贴)结合“工”字胶布高举平台法在胃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员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3M胶布制作的鼻贴固定,观察组使用3M胶布制成的圆角鼻贴结合“工”字形胶布在面颊部用高举平台法加固。结果观察组病员卷边率、胃管脱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鼻贴更换时间显著延长,留置胃管时间延长。结论圆角鼻贴结合“工”字形胶布的高举平台法应用于胃管固定具有双重保护作用,增强了固定效果,提高了病员的舒适度。

  • 标签: 胃管固定 改良鼻贴 高举平台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在PICC维护贴的固定当中使用等号式固定的效果以及具体的应用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2019年1月到9月在我院肿瘤住院部PICC进行导管维护的患者一共选择了3065名,根据患者使用的固定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其中使用传统方法需要固定PICC患者一共613名,将其作为对照组,使用创新固定的方法一共2452名,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皮肤损伤,松脱等情况以及舒适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医用黏胶出现皮肤损伤,贴膜松脱以及感觉舒适的情况都是明显超过对照组的,差异明显,P

  • 标签: 等号式固定法 PICC维护 贴膜固定 应用
  • 简介:AS流沙固定是一种化学固沙新方法,可以固定大面积修筑公路等形成的流沙和两侧斜坡,使沙兵表面形成保护层,具有归沙力。

  • 标签: 公路 固沙 路域化学防沙 AS流沙固定法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住宅楼混凝土柱中线盒固定展开分析,思考了住宅楼混凝土柱中线盒固定的具体的内容和应用的方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可供今后的住宅楼混凝土柱中线盒固定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住宅楼,混凝土柱,线盒,固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四肢骨折已有100余年历史,内固定器材主要有钢板、髓内针、螺丝钉等。它能使骨折端取得解剖复位,具有可早期负重、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主要适用于斜形、螺旋形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及骨折伴血管神经损伤的病例。

  • 标签: 内固定法 治疗 胫骨下段骨折
  • 简介:静脉内治疗是近代医学的组成部分,约50%患者接受此治疗,而输液程序中的胶布固定是主要的一个环节。胶布的固定效果关系到输液顺利与否。目前输液针头的固定方法及标准尚无确切的报道。我们通过多年对我院门诊成年患者输液操作观察,总结出仅用两条胶布就可固定妥当。这样,既减少患者因固定不当、针头滑出,造成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又减轻了护理人员操作的繁琐。替代了传统的3—4条胶布固定

  • 标签: 浅静脉输液 固定法 静脉内治疗 胶布固定 成人 输液针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头皮静脉针固定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前后两个月份在我科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分别采用老方法和改良后的固定,前者作对照组,采用改良固定的为实验组。结果两组固定输液过程中发生针体移位滑脱例数相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实验组固定提高了一次固定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

  • 标签: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固定 观察面 减少刺激 重力作用 阻止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和研究减轻和避免静脉补钾引起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90例需静脉补钾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B、C三组先实行常规穿刺法,进行不同浓度、滴速、时间和剂量补钾的疼痛测定,然后进行A组常规穿刺法、B组抬高针尾法和C组翻转针柄法穿刺固定补钾测定结果的疼痛情况,并进行A、B两组补钾疼痛病人实行再次翻转针柄固定的方法,并测定其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含钾浓度、滴速明显影响静脉补钾疼痛程度;持续补钾时间和持续补钾的每日剂量对静脉补钾的疼痛影响不大。而三种穿刺固定方法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90%、83.3%和16.6%,具有显著差别;发生疼痛后的患者实行再次翻转针柄后缓解率达95%且缓解时间为1—2分钟。结论钾离子是致痛因子,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的钾离子数目和疼痛的发生呈正比。钾离子和血管组织的距离及药物流向与疼痛发生有明显关系,翻转针柄法是减轻和避免静脉补钾所致疼痛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减轻 静脉补钾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