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升白片对小鼠骨髓造血机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成骨髓造血机能损伤,观察升白片对该模型动物的保护性治疗作用。结果:升白片使骨髓造血机能损伤的小鼠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淋巴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加,而粒细胞百分率降低。结论:升白片对小鼠骨髓造血机能损伤有保护性治疗作用。

  • 标签: 升白片 小鼠 骨髓造血机能损伤 保护作用
  • 简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中不同于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类干细胞。MSC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一部分,构成了造血微环境的主要细胞,在造血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MSC与造血作用的关系及其机理,在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临床应用
  • 简介:近期,对于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涉农主体的贷款难、市场风险大等问题,资本市场发挥金融合力、创新金融扶贫方式,通过“银行+期货+保险”模式提高涉农主体抗风险能力和利润水平,使贫困地区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 标签: 贫困地区 “造血” 保险 期货 银行 机能
  • 简介:体内的稳态造血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系统,其中的细胞成分是该系统的关键。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在造血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成人骨髓MSCs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的方法,并应用长期骨髓细胞培养体系,观察了MSCs滋养层体外维持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的能力及其促进造血细胞分化的功能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造血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 简介:造血系统是由不同时期造血细胞形成的高度有组织的系统,其中造血干细胞(HSC)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分化功能,含量极少。作者研究发现化疗药物马利兰(BU)及放射诱导骨髓功能持久性抑制可能与骨髓HSC衰老有关,表现为集落形成活性下降、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sA--gal)、p16升高。SA--gal是公认的衰老细胞生物标记,p16升高与细胞衰老诱导有关。首次为HSC衰老提供了试验证据。

  • 标签: 骨髓造血干细胞 应激刺激 p53-p21通路 p16-Rb通路
  • 简介:摘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不仅是一个对机体血压、水、电解质平衡起调节作用的循环内分泌系统,且存在于许多局部组织,以自分泌、旁分泌和胞内分泌方式参与相应组织、器官和细胞的功能调节作用。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骨髓造血组织局部存在RAS,骨髓局部RAS对造血系统的生理及病理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骨髓造血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临床上放射性治疗设备及介入诊治手段应用增多,接受肿瘤放化疗的患者生存期延长,人类太空活动增加,核电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接受过量照射的人数日益增加。辐射(IR)可以导致造血干细胞(HSC)损伤,引起骨髓持久抑制甚至个体死亡,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迫切需要对其损伤机制进行研究。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损伤机制 辐射 治疗设备 生存期延长 肿瘤放化疗
  • 简介:骨髓正常造血是在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支持下,通过造血干细胞的自我维持以及造血祖细胞的大量增殖及分化为基础的活动过程。近年来研究证实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损伤造血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发生的重要原因。白细胞介素-6(IL-6)是骨髓基质细胞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中的一种,在免疫应答、急性期反应、造血调节等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综述IL-6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IL-6 造血调控 进展
  • 简介:骨髓正常造血是在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支持下,通过造血干细胞的自我维持以及造血祖细胞的大量增殖及分化为基础的活动过程。近年来研究证实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损伤造血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发生的重要原因。白细胞介素-6(IL-6)是骨髓基质细胞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中的一种,在免疫应答、急性期反应、造血调节等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综述IL-6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更多还原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IL-6 造血调控 进展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采用雌性BALB/c小鼠30只,参照姚军等方法建立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实验分模型组、MSC组及照射组。MSC组于制模后3天从小鼠尾静脉1次性输注人骨髓MSC1×10^6,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变化、第28天存活率、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造血集落生成和骨髓病理学特征。结果显示:于制模后第7天,模型组外周血WBC显著低于MSC组和照射组,分别为(0.65±0.05)×10^9/L,(2.45±0.71)×10^9/L,(2.30±0.33)×10^9/L;第10天3组均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第14天模型组血象指标仍持续降低,而MSC组及照射组血象指标开始回升,至28天3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18.2%、80%和100%,MSC组小鼠存活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MSC组小鼠单侧股骨有核细胞数量、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数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而与照射组结果一致。结论:MSC输注可减轻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衰竭程度,提高存活率。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动物模型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功能
  • 简介:本研究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暴露于较高氧浓度环境下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内的异常增高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对其生物学功能造成损伤的机制.通过模拟骨髓平均氧浓度(5%O2)、静脉平均氧浓度(12%O2)、动脉平均氧浓度(20%O2)来培养骨髓造血干细胞(BMHSC),采用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AnnexinV/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利用PCR技术检测细胞ATM基因表达;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21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与5%O2对照组比较,12%O2、20%O2组、氧浓度连续变化的5%-12%-20%O2组进入G1期、S期、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同步检测的ATM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2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OS通过ATM基因表达抑制和细胞周期蛋白P21活化,导致BMHSC的凋亡.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活性氧 ATM基因 P21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中效果。方法:选择在2021年4月到2022年10月接收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基础组、特殊组,每组36例;基础组施行常规护理,特殊组予以心理护理,对照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特殊组SDS、SAS评分比基础组低(P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效果
  • 简介:探索内皮细胞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刺激和诱导分化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取自剖腹产后12hr以内的脐带.按Jaffe法进行培养,建立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收集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上清液(HECS).按本室常规方法制备骨髓有核细胞.在造血细胞半固体和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组合的重组造血因子,分为三组:①粒系培养组加GM-CSF(德国BM公司),终浓度为20ng/ml.②红系培养组加入IL-3(美国SIGMA公司)与EPO(德国BM公司),终浓度分别为20ng/ml和2u/ml.③实验组加入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以RPMI-1640为对照组.将上述体系接种于24孔板中,每孔1ml,培养7d,收集细胞,作细胞计数,台盼蓝拒染活力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分析:选用抗红系或粒系的单克隆抗体CD71和CD13(美国Coulter公司)作细胞表面标记检测.培养后细胞经PBS洗涤,取细胞悬液2~5×105细胞),加抗体1μl,4℃孵育30min,用PBS洗去没有标记上的抗体和FITC,重新悬浮细胞,用流式细胞仪(CoulterEliteEsp,美国Coulter公司)进行分析.用T检验分析实验数据以x±SD表示.结果:HECS对小鼠骨髓细胞形成各类造血祖细胞集落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能够提高BFU-E,CFU-E,CFU-GM集落产率,分别为43.04±5.80,148.75±32.20,104.67±9.92(P<0.05);HECS诱导细胞7d后,细胞表面表达CD13为93.75±5.38,CD71为59.95±7.10(P<0.05).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基本一致,阴性对照组无集落形成和抗体表达.内皮细胞不但能够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并且能够诱导其定向分析.以往对骨髓细胞的体外培养均采用琼脂或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的方法,在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时,由于难以去除琼脂或甲基纤维素对实验的干扰,造成对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的困难,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本实验将小鼠骨髓细胞进行体外液体培养,同时加入不同组合的重组造血生长因子,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向红系和粒系分析,为流式细胞仪分

  • 标签: 髓造血 分化作用 内皮细胞 鼠骨 造血细胞 造血因子
  • 简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由骨髓中的浆细胞单克隆性增生引起。典型临床表现为骨骼系统破坏,如病理性骨折、本.周蛋白尿、贫血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并伴随高钙血症、血沉增快及免疫球蛋白电泳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峰等。MM常规化学治疗(化疗)反应率低,其中位生存期多为2~3年。临床研究证明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反应率并延长生存期。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移植 血液系统疾病
  • 简介:本研究模拟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HSC)移植中HSC所经历的氧环境,研究不同氧浓度对小鼠骨髓HSC生物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采用体外扩增实验、定向分化实验、细胞周期分析、活性氧测定及亚致死量射线照射小鼠骨髓原始Lin-c-kit+Sca-1+HSC移植等方法,分别检测了Lin-c-kit+Sca-1+HSC的扩增能力,细胞周期,活性氧水平及造血重建能力。结果表明:低于常氧浓度,特别是乏氧的氧环境能降低活性氧的产生,增强原始骨髓HSC体外扩增能力,增加红系集落(BFU-E)、粒单集落(CFU-GM)、红系粒单系巨核系集落(CFU-GEMM)的数量,维持较多的HSC处于G0/G1期,进而明显促进移植后小鼠的脾集落(CFU-S)生长及提高移植小鼠存活数量。而暴露于常氧、不恒定且氧浓度变化剧烈的氧环境中的骨髓HSC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活性氧,上述功能指标都较低。结论:骨髓HSC的活性氧水平与周围氧环境中氧浓度水平及稳定性密切相关,高水平的活性氧损害骨髓HSC的功能。在恒定的较低浓度的氧环境下培养及应用抗氧化剂对于骨髓HSC移植可能更有益。

  • 标签: 骨髓 造血干细胞 氧浓度 活性氧 小鼠
  • 简介:目的: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巨幼细胞性贫血(MA)病例的骨髓中存在着病态造血。因此,不典型MA需要与难治性贫血(RA)进行鉴别。方法:收集近几年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MA和RA患者骨髓片,回顾性分析粒细胞、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的病态造血情况。结果:MA的形态改变以巨幼变为主,并可见少许病态造血细胞,偶见多核幼红细胞、巨大幼红细胞、超巨大红细胞、双核粒细胞、小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巨核细胞;RA的形态改变除巨幼样变外,易见多种病态造血细胞。结论:由于MA有病态造血(包括小巨核细胞、超巨大红细胞),故对于不典型病例,应要结合血清维生素B12、叶酸等检测,并应建议还要治疗后复查或定期随访复查骨髓,以免漏诊或误诊。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难治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开展护理效果研究。方法:收集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研究,病例88例,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1月。44例进入普通组做好常规护理。44例进入心理护理组做好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满意率、负面情绪评分、。结果:心理护理组的护理满意率97.73%,同普通组的81.82%比较更高(p<0.05)。护理4周后,心理护理组SAS评分(7.16±0.33)分,同普通组(11.26±1.25)分比较更低(p<0.05);护理4周后,心理护理组SDS评分(8.33±1.36)分,同普通组(12.56±2.14)分比较更低(p<0.05)。结论: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后,可起到让患者护理满意率更高、焦虑情绪显著改善的影响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血管事件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贫困地区造血机能从何而来──沂蒙山区扶贫开发调查梁星,孙振明,张百新(新华通讯社山东分社)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山东省沂蒙山区,自1985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扶贫地区,开展大规模扶贫开发以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两年,脱贫...

  • 标签: 沂蒙山区 造血机能 拉动效应 商品集散地 山区经济 新华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