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儿童内踝骨折的技术和疗效。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11例儿童内踝骨折采用钉进行内固定,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812岁,平均10.5岁。按Ogden分型,3型2例,4型2例,7型7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完全愈合,踝关节功能参照Baird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0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治疗儿童内踝骨折使用方便,对骺影响小,疗效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片钉 儿童 内踝骨折 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踝部骨折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踝骨骨折的病人,采用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1年随访复查,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骨折愈合好,尚未发现因内固定所致的并发症。结论踝部骨折用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手术简单,创伤小。

  • 标签: 骨片钉 治疗 踝部骨折 并发症 骨折愈合 患肢
  • 简介:内固定+植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植术MasonⅢ型骨折,作者认为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如果关节面骨折块>3块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严重的创伤及内固定的使用不当等原因会发生不连,对此,我们采取Gamma内固定植治疗12例,经临床随访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 标签: GAMMA钉 股骨粗隆间骨不连 骨折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增生联合治疗骨质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内收治的100例骨质增生症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抗增生治疗)和研究组(50例、抗增生+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床疗效显著高于参照组(χ2=5.005,P=0.025)。结论:对骨质增生症患者实施给予抗增生的联合治疗,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内结合水泥修复肿瘤切除术后节段性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黔南州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例接受保肢手术治疗术后存留节段性缺损的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1~55岁,平均35.4岁;切除肿瘤病灶后缺损长度6~21 cm,平均12.3 cm;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评分(KPS)均小于50分。其中3例患者采用带锁髓内固定加水泥填充进行修复重建,2例患者采用弹性髓内固定加水泥填充进行修复重建;其中2例因缺损21 cm、13 cm予钢板及外固定支架辅助固定。记录患者切除后缺损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KP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2~225 min(平均154.2 min),术中出血量300~500 mL(平均为382 mL)。5例患者随访6~28个月,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7个月因疾病进展死亡。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1例28分,2例23分,2例21分,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1~6分,平均3.6分;术后KPS评分60~80分,平均72分。结论采用髓内结合水泥填充技术修复节段性缺损,可以缓解患者疼痛,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骨肿瘤 骨折固定术,髓内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交锁髓内内固定结合收集开髓、扩髓操作时产生的胫骨干骺部碎屑植治疗胫骨骨折不连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3月采用交锁髓内内固定并收集开髓、扩髓时的碎屑植治疗胫骨骨折不连41例,并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结果随访5~24个月,平均10个月,41例胫骨骨折不连均获得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5.5个月。伤口无感染,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根据Johner—Wruhs评定:优28例,良9例,可3例,筹1例,优良率为90.2%。结论采用交锁髓内内固定并收集开髓、扩髓时的碎屑植治疗胫骨骨折不连,避免了取自体髂骨的并发症,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同样适用于新鲜胫骨骨折的治疗。

  • 标签: 胫骨 骨折 骨不连 骨碎屑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髓髓内联合扩髓碎屑移植治疗胫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例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扩髓髓内固定,并将扩髓碎屑移植于骨折端,评价各例术后三月痂生长评分、术后6个月膝(HSS评分)、踝(Kofoed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1)术后3月19例痂生长评分2.1±0.4,1例痂生长不良,继续观察1月于术后4月见痂生长满意,评分为2分;(2)术后6个月膝关节评分89.71±8.23,优良率100%,术后6月踝关节功能评分82.38±8.10,优良率95%;(3)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2±1.3个月;结论扩髓髓内联合扩髓碎屑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疗效良好,且可避免自体髂骨取

  • 标签: 骨不连 扩髓 骨移植 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下保留跟外侧瓣并利用可吸收螺丝钉进行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跟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塌陷型跟骨折患者40例,实施外侧小切口保护跟外侧瓣可吸收手术,对比手术前后跟的长、宽、高、贝氏角及盖氏角的变化情况,并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跟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一期完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85.0%。结论微创小切口复位保护跟外侧瓣可吸收内固定是治疗跟骨折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微创 跟骨骨折 可吸收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抗增生联合治疗骨质增生症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接收的骨质增生症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服用抗增生的对照组患者83例,服用抗增生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83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一般51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8%;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一般47例,无效2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9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两组患者连续服用药物3~6个月后,并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预后效果良好。结论使用抗增生联合能够提高骨质增生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恢复的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抗骨增生片 骨肽片 骨质增生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髓内术后不连运用端稳定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38例股骨髓内术后出现不连患者。对患者实施端稳定术治疗。结果38例患者营业端稳定术进行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所有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在较短时间内不连情况均愈合,并且在愈合过程中没有锁定松动的情况或者钢板螺丝裂开的情况。患者对此次治疗的总满意率94.74%,说明了端稳定术治疗在治疗效果方面得到患者的认可和满意。结论对股骨髓内术后出现不连患者应用端稳定术进行治疗,可确保骨折处的稳定性,可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利于机体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术后骨不连 股骨髓内钉 骨端稳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弹性髓内固定治疗儿童的下肢长管状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弹性髓内C型臂下闭合复位治疗儿童下肢长管状骨折21例。其中股骨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12例。结果本组21例,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I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0周。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根据Flynn评分标准,21例患儿的治疗结果全部为优秀。结论弹性髓内内固定治疗儿童的下肢长管状骨折有效,适用于5~11岁儿童的下肢长管状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 标签: 弹性钉 下肢长管状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2013.6-2014.2间我院收治的18例跟骨折跟骨折撬拨后空心固定的疗效。方法应用AO自攻空心10例,应用AO加压双头空心8例,年龄24-60岁,男性16例,女性2例,骨折按sanders’s分型Ⅱ型5例,Ⅲ型12例,Ⅳ型1例。

  • 标签: 跟骨骨折 空心钉 微创
  • 简介:摘要跟是人体负重和行走中起重要的作用,跟骨折为附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身骨折的2%,全部跗骨骨折的60%1。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如骨折线通过关节而或复位不良,易出现患足长期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我医院于2009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跟骨折31例,采用撕氏针撬拔复位,石膏处固定术者11例,采用撕氏针撬拔复位,空心内固定治疗17例,异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3例。对比如下

  • 标签: 跟骨骨折 空心钉 骨折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交锁髓内结合结构性加压植治疗股骨干不连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赴医院就医的股骨干不连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接受交锁髓内结合结构性加压植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28例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其性愈合率达到了100%,且无出现任何并发症反应。结论交锁髓内结合结构性加压植治疗股骨干不连的效果十分显著,交锁髓内结合结构性加压植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股骨干不连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 标签: 自体骨移植 股骨骨不连 交锁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踝截入路空心加压无头治疗距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取经内踝截入路空心加压无头治疗距骨折32例,男26例,女6例,HawkinsII型24例,III型8例。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4年,根据Hawkins疗效评价标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优14例(43.75﹪),良9例(28.12﹪),可7例(21.87﹪),差2例(6.25﹪),优良率71.87﹪.距缺血性坏死4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畸形愈合0例,无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经内踝截入路空心加压无头治疗距颈骨折,显露充分,有利于复位固定,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距骨骨折 空心加压无头钉 内踝截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层皮质夹层植技术对恢复美学区三维缺损患者的安全性及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并使用双层皮质夹层植技术完成上前牙区三维重建患者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37.8±13.4)岁(20~54岁)。将取自患者下颌外斜线的自体切成2块皮质,分别固定于唇、腭侧恢复缺损壁,两间充填自体碎,整个植区域覆盖异体胶原或骨粉和胶原膜。测量增量前缺损大小及增量后的重建尺寸,种植体植入时植区域的体积变化,统计块成活率、种植体存留率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35个位点),随访(7.1±1.9)年。自体的成活率100%(24/24),种植体存留率100%(35/35)。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增量分别为(6.47±2.46)和(5.01±1.12) mm,吸收率分别为9.0%和10.9%。其中1例在随访9年时发生植体周黏膜炎,其余种植修复体唇侧龈缘稳定。共12牙位修复后5年后锥形束CT显示,种植体唇侧板厚度>1.5 mm。结论应用双层皮质夹层植技术重建三维缺损安全有效,联合使用异体骨胶原或骨粉和胶原膜可进一步减少吸收。

  • 标签: 骨移植 自体骨 骨缺损 引导性骨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