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一个智能喷雾实时监控系统中粉尘浓度动态折线图的实现为例,讲解了如何利用Jpgraph在PHP中画图.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过程和完整代码及程序调试技巧.

  • 标签: Jpgraph PHP WEB 图表
  • 简介:教学片段一: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你觉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课件出示图1)生: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生: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生: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师:是的,在这里,条形统计图也能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 标签: 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教学片段 请看 示图 视力情况
  • 简介:【片段1】师:(出示股票分时图,如图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折线统计图,想看吗?生:股票!师:这是一张股票分时图。能看出这支股票当天的最高股价吗?生:最高股价是35.24元。师:真不简单!都会看出股价了,那你们觉得这支股票的行情怎么样?生:行情不好,它开始还是上涨的,可后来就跌下去了。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折线一开始上升说明股价在上涨,然后快速下降说明股票在跌价,而且跌的比涨的多,所以它的行情不好!

  • 标签: 折线统计图 数据分析 金牌数 常规思维 商业宣传 奥运会金牌
  • 简介:根据古典阴阳互补和现代对偶互补的基本思想,通过罗恩提出的一条简单而统一的新途径,系统地建立了平面框架结构折线型弹塑性动力学的各类非传统Hamilton型变分原理.文中首先给出平面框架结构折线型弹塑性动力学的广义虚功原理的表式,然后从该式出发,不仅能得到平面框架结构折线型弹塑性动力学的虚功原理,而且通过所给出的广义Legendre变换,还能系统地成对导出平面框架结构折线型弹塑性动力学的5类变量分原理的互补泛函,以及1类变量和相空间非传统Hamilton型变分原理的泛函.同时,通过这条新途径还能清楚地阐明这些原理的内在联系.

  • 标签: 框架结构 弹塑性动力学 相空间 非传统HAMILTON型变分原理 初值-边值问题
  • 简介: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时,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数据,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形成数据分析意识,在互动交流中扩容数据分析意识,在对比仿照中优化数据分析观念。这样,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才能得以逐步培养。

  • 标签: 培养 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观察临床使用HGB-200电脑骨折愈合仪患者120例,以无创伤的内生电流刺激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临床使用简单,可靠,有较显著的效果。

  • 标签: 骨折 电刺激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在骨折后再次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方法分析其再次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出现骨折骨折的42例患者其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中有30例患者为女性,占总人数的71.43%;有39例患者其骨密度值在3.5以下,有27例患者为椎体骨折后发生股骨胫骨折,有11例患者为股骨胫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胫骨折。结论骨折疏松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临床因素主要有高龄、骨密度-T值在3.5以下、女性、髋部和椎体骨折史等,因此,高龄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更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骨折的发生,对此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都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临床风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relatedfractures)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出院后是否坚持服药与再次骨折的关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48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情况,将再次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比其再次骨折发生率及两次骨折间隔时间长短的差异,说明骨质疏松预防用药的重要性。结果1再次骨折率为11.2%,其中第一次骨折出院后坚持服药仍骨折的患者占5.5%,未坚持服药发生骨折的患者占12.9%,(P=0.032)。2第一次骨折至第二次骨折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23.89个月,其中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36.50±1.64月,第一次骨折后不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22.31±4.60月,(P=0.000)。结论出院后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预防再次骨折有一定的作用,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比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要长。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治疗 再次骨折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骨质疏松患者50例,其中出现再骨折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再骨折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较多,骨折部位主要集中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女性,再骨折时间为(4.21±0.85)年,两年内出现再骨折率为5.0%。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而言,仍然存在较大的骨折后再骨折风险,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以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骨质疏松 故障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取我院收治的14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折80例)与实验组(再骨折6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发生再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BMD-T值、既往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女性、高龄、平卧至站位转换时间>20秒为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风险相关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初次发病患者仍然具有较高的再骨折发生率,应告知患者定期接受复查以评估骨密度,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既往有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的高龄女性患者,应积极服用药物,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并开展针对性的运动协调技能以及防跌倒训练,有效预防再骨折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再骨折 临床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20例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患者和20例骨质疏松初次骨折患者分别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骨折患者的骨折情况、骨折位置以及相关指标结果加以分析探讨。结果治疗组中股骨近端患者3例,椎体骨折患者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例,其中股骨近端骨折、椎体骨折以及肱骨近端骨折三个不同骨折部位的分布情况分别是15.00%、45.00%以及30.00%,和对照组患者三个不同骨折部位的分布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患者大多数都是年龄较大、女性患者,需要针对此类骨折患者的风险因素加以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再骨折 临床风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胫骨骨折术后在骨折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胫骨二次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投掷的方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实施交锁髓内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与时间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58.97%);治疗组的手术时间(63.2±5.9)min与骨折愈合时间(19.3±2.1)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78.4±7.1)min与骨折愈合时间(25.6±2.8)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胫骨二次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可以较少愈合的时间,建议广泛使用。

  • 标签: 再骨折 胫骨骨折 疗效 交锁髓内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取我院收治的14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折80例)与实验组(再骨折6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发生再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BMD-T值、既往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女性、高龄、平卧至站位转换时间>20秒为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风险相关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初次发病患者仍然具有较高的再骨折发生率,应告知患者定期接受复查以评估骨密度,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既往有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的高龄女性患者,应积极服用药物,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并开展针对性的运动协调技能以及防跌倒训练,有效预防再骨折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再骨折 临床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5年1月我院骨科病房的诊断为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分别接受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普通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吸入性肺炎、泌尿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骨盆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枕骨骨折并寰椎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3例枕骨骨折并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护理后两组ADL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枕骨骨折并寰椎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枕骨骨折 寰椎骨折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入组病例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经过临床评估后再次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式治疗,分别在手术前后评估入组病例生活自理能力(ADL)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均告成功,同时未见椎体周围静脉引流、骨水泥侵入椎间盘以及周围软组织等相关影像学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入组病例骨密度、VAS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而言,PVP术后有较大几率引发椎体再骨折问题;临床对于此类病例再次采取椎体成形术治疗依然可收到满意效果,同时强调积极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联合用药治疗。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再发骨折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