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康复治疗在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手术只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术后康复,要想恢复满意的功能是很困难的。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在手术治疗结束后或在保守治疗期间(无手术指征者),即应开始施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使原发损伤达到尽可能理想的愈合,并尽可能的减少后遗症。在骨折急性期,骨科医生在确定治疗方案的同时应考虑康复问题,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法考虑制定康复计划并尽可能早期开始康复训练。这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防止髋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康复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和或钛网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5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不但可充分减压、使损伤节段获得满意的复位、得到即刻的稳定和重建,而且可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 标签: 颈椎椎体骨折 骨折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在骨折后再次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方法分析其再次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出现骨折骨折的42例患者其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中有30例患者为女性,占总人数的71.43%;有39例患者其骨密度值在3.5以下,有27例患者为椎体骨折后发生股骨胫骨折,有11例患者为股骨胫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胫骨折。结论骨折疏松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临床因素主要有高龄、骨密度-T值在3.5以下、女性、髋部和椎体骨折史等,因此,高龄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更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骨折的发生,对此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都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临床风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骨质疏松骨折后再次骨折的临床风险展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38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和22例的骨质疏松骨折后再次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质疏松骨折患者为对照组,22例骨质疏松骨折后再次骨折患者为研究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中骨密度T值、年龄、性别、髋部骨折史的相关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讨论,寻找其再次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年龄、性别、骨密度T值都是骨质疏松初次骨折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初次骨折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概率较大,患者应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同时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加强锻炼,提升自身身体素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relatedfractures)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出院后是否坚持服药与再次骨折的关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48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情况,将再次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比其再次骨折发生率及两次骨折间隔时间长短的差异,说明骨质疏松预防用药的重要性。结果1再次骨折率为11.2%,其中第一次骨折出院后坚持服药仍骨折的患者占5.5%,未坚持服药发生骨折的患者占12.9%,(P=0.032)。2第一次骨折至第二次骨折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23.89个月,其中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36.50±1.64月,第一次骨折后不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22.31±4.60月,(P=0.000)。结论出院后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预防再次骨折有一定的作用,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比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要长。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治疗 再次骨折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9月间收治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骨折类型、骨折时间、骨密度测定结果、Charlson合并症指数等,并对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患者年龄均>70岁,女性46例,占73.01%;骨折类型中所占比重最高的分别为椎体骨折后再发生股骨胫骨折以及股骨胫骨折后再发生股骨胫骨折,先后两次隔着间隔时间0.5~2.7年,平均1.6±0.8年。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病人、骨密度测定结果T值下降明显者以及有椎体或股骨颈骨折史等,临床应充分警惕,对于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科学预防,降低再骨折发生率。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后再骨折 风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骨质疏松患者50例,其中出现再骨折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再骨折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较多,骨折部位主要集中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女性,再骨折时间为(4.21±0.85)年,两年内出现再骨折率为5.0%。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而言,仍然存在较大的骨折后再骨折风险,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以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骨质疏松 故障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9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FNA术治疗,在术后17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情况。对不愈合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可能导致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愈合组、不愈合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螺钉位置不理想等方面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能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重点针对各类影响因素给予防范。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不愈合 影响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肱骨上端骨折主要包括肱骨头骨折,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因解剖特性,肱骨解剖颈松质骨,皮质骨交界处最为多见,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50岁以上老年人为多,多由摔伤、暴力击打、间接外力所致。

  • 标签: 肱骨上端骨折 外力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