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0例动脉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对临床结果进行调查统计。结果30例患者,治愈24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管手术期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动脉破裂出血,控制脑血管痉挛,给于健康教育。结果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25例动脉患者,恢复良好19例,轻残4例,死亡1例。1例术后再出血,4例发生脑血管痉挛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动脉血管围手术期间预防动脉破裂出血,是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夹闭 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动脉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4例动脉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强调术前注重了解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备齐特殊用物。中熟悉手术步骤,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病人的基本情况,及时补充手术中所需物品。结果24例动脉均顺利完成手术配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动脉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夹闭术 术中配合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术后残留病灶的特点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方法5例行手术动脉患者经脑血管造影复查发现体残留,均在全麻下行弹簧圈栓塞,其中2例采用支架辅助。以“residualaneurysm”、“incompleteclipping”及“endovascularcoiling”为关键词检索Pubmed网络数据库并筛选相关文献。结果4例残留动脉致密栓塞(1例采用支架辅助),另一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者颈少量残留,6个月后随访时残留部分消失。检索得到相关文献10篇。结论对于术后残留的动脉,再次手术的难度及风险较大;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处理此类病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 标签: 动脉瘤残留 夹闭不全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高治疗在动脉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应用。方法对25例动脉术后患者预防脑血管痉挛,实施三高治疗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未出现脑血管痉挛,效果满意;4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2例恢复良好,2例大面积脑梗塞引起昏迷;1例患者术后动脉再次破裂死亡。结论术后早期进行三高治疗是降低动脉开颅术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三高治疗 观察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术前预见动脉破裂有效预见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动脉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的预见因素如动脉位置、动脉子阜、顶颈比、指向、术前Hunt-Hess评级、高血压病史及手术时机等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在75例患者的88个动脉中,有16例患者的16个动脉发生中破裂(占动脉18.2%,占患者22.9%),所有患者术后Rank评分为0分51例,2分8例,3分5例,4分3例,5分5例,6分3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P=0.036,优势比(OR)=0.408),术前Hunt-Hess评级(P=0.041,OR=0.426),动脉指向(P=0.008,OR=0.341),体是否具有小阜(P=0.008,OR=0.517),手术时机(P=0.000,OR=0.316)以及动脉顶颈比(P=0.028,OR=0.163)都是IAR发生的预见性因素,动脉的位置(P=0.187)不是预见性因素.结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评级为重症,动脉指向者,体具有小子阜,早期手术以及顶颈比在1.97±0.67范围动脉中较易发生破裂,中破裂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术中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开颅术后动脉残留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至2012年动脉115例,其中113患者在术后1月行3D-DSA检查观察动脉情况,动脉残留的纳入标准为在近端仍有部分动脉显影。结果115例患者术后行3D-DSA检查113例;其中103例完全,4例出现载血管狭窄(相对于术前);动脉残留6例(残留率5.31%),残留病例中2例患者再次行动脉介入栓塞,其余4例长期随访中,6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开颅术后动脉的残留与术前准备、手术技巧及手术器械及中影像评估有相当大的关系,通过各个方面的改善及完善,动脉术后残留是可以预防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瘤颈夹闭术 动脉瘤残留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神经镜下前循环动脉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前循环动脉病人经眉弓小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手术,全程应用神经镜.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3个后交通动脉,7个前交通动脉,4个大脑中动脉.3个未破裂动脉,11个破裂动脉.根据病人手术前的临床表现进行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10例,3级1例.结果手术中均能广视角显露动脉、载动脉及周围的走行血管,无误、载动脉狭窄及不全情况发生.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充分的手术空间,神经镜下前循环动脉,可以广视角观察动脉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动脉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神经内镜
  • 简介:动脉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能保证术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文主要从体位护理、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脑室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伤口护理、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介绍动脉病人术后护理的经验。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CTA诊断。方法应用CTA检查技术对37例临床拟诊动脉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均行MPR、MIP、VR后处理技术,并与DSA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37例患者中发现动脉患者有33例,33例患者共有42个动脉,其中7例见2个动脉,1例见3个动脉,25例分别见单个动脉。4例未见明确动脉显示。CTA显示动脉的部位、大小、颈指向及与监控血管分支、底骨质结构关节与DSA和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应用CTA诊断动脉准确率较高,且具备无创、简便、辐射剂量低的优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手术中尼莫地平注射液冲洗的对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6例动脉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手术动脉后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0分之一稀释液反复冲洗腔。结果治疗组术后脑血管痉挛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中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冲洗的治疗组术后脑血管痉挛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减少了术后病残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2年11月由我院收治且行开颅手术治疗的83例动脉患者。结果出院时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63例,轻度残疾9例,中度病残4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5例。结论动脉治疗动脉安全有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开颅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显微外科、底外科、尤其是血管内神经外科及神经麻醉及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脉的治疗安全性显著提高。现就当前未破裂动脉的治疗选择手术、血管内栓塞及保守治疗等进行对比讨论,以飨读者。

  • 标签: 颅脑动脉瘤 手术夹闭 血管内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介入栓塞治疗技术对患有动脉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30例动脉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本组30例动脉患者经治后肿瘤100%栓塞19例(63.3%),90%~99%栓塞10例(33.3%),70%~89%栓塞1例(3.3%)。痊愈23例,显效5例,一般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患者术后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致不全偏瘫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动脉是一种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脉患者行栓塞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管栓塞治疗。结果入选本组研究25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完成单纯致密填塞,4例患者经支架辅助完成致密填塞,3例患者经球囊辅助完成致密填塞,1例患者行动脉大部填塞。治疗中1例患者出现中出血现象,经继续填塞治疗获得止血,无死亡、并发症等病理发生。结论铂金圈的数量、大小以及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是保证动脉患者治疗的关键,可有效减低患者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效果 铂金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栓塞的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的手术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未有脑血管痉挛、脑缺血、动脉再次破裂、穿刺部位血肿等任何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术前积极有效的准备、术后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