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全球海啸灾害频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损失。为了探索海啸地震发震时的规律,本文统计分析了1976-2010年的美国全球CMT地震矩心矩张量数据,并结合美国海洋与大气局的海啸灾害数据库,从海啸事件和较大海啸事件两个方面对震源机制解展开了对比统计分析,给出了海啸地震在震源方面的统计特征。

  • 标签: 海啸地震 震源机制解 特征
  • 简介:对共和主震,强余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位,仰角、A节面,倾向及M-T的分析,认为共和地震是在压力轴方向接近水平的NE向构造应力作用下,沿NW向的断裂带发生的,以逆冲兼走滑运动为主的构造地震。

  • 标签: 震源机制解 共和地震 构造地震 构造应力 地震序列
  • 简介:为测定震源机制及对S波射线做切线,描绘出S波波场是很有用的。就单力偶来说,S波射线的切线已知是些公共直径同运动矢量相一致的大圆。就双力偶来说,它们的几何要复杂些。本文我们介绍它们的方程及从中导出的一些重要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在极射赤投影图上可直接做出这些切线。对于这组分析,我们给出单力偶情况下,S波射线切线的方程及从它推出已知的特性,它表明两种情况下随后的推论是精确的。就双力偶情况,我们还加了一个描绘这些线的极射赤投影绘制过程的附录。

  • 标签: 地震 震源机制 S波射线
  • 简介:本文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的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与滑冲效应,并通过中国台湾集集地震的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位移大小等震源参数对脉冲强度的影响。此外,基于有限移动源理论,说明了断层辐射与速度脉冲分布的关系,并探讨了利用运动学震源模型研究近断层地震动对速度脉冲影响的技术路线;评述了7种典型的等效速度脉冲模型,建议进一步研究等效速度脉冲函数与震源机制之间的关系。最后,简述了不同类型的断层引起速度脉冲的差异,并推测了产生脉冲型地震动的下限条件,同时展望该研究在地震预警方面的可能性。

  • 标签: 震源机制 近断层速度脉冲 等效脉冲模型 运动学震源模型 地震动模拟
  • 简介:用P、S波振幅比方法反演了1988年11月22日肃南5.7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计算了对应的P轴T轴。结果表明,前震的一组节面比较集中且与主震断层面大体一致,其主压应力轴也表现出对的集中,而余震(以及以后发生在该地区的一些小震)的断层面解则比较散乱,但总体上仍与该区的主要断层保持大体一致,但是余震的P轴和T轴则表现更大的散乱。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强地震发生前震源区微震震源机制的相对一致性是发震断层

  • 标签: 震源机制 S波 振幅比 临震前兆
  • 简介:根据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分区,本文拟合不同震源机制解的烈度衰减关系,收集了我国西部198次5.0级以上震例,共419条的等震线记录;东部47次5.0级以上震例,共84条等震线记录,采用椭圆模型进行衰减关系拟合,得到了地震烈度随震级和长短轴长度的衰减关系。文章初步分析了几种震源机制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的差异,以西部地区为例,对比了西部走滑型、逆断型烈度衰减关系和汪素云西部衰减关系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区分发震方式的烈度衰减关系长短轴可以作为应急地震影响场的修正因子,在震后几小时得到震源机制解时,对烈度圈长短轴进行初步修正。

  • 标签: 烈度衰减关系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分区
  • 简介:利用较大岩石样品,实验研究了加载时同时向样品内注水过程中穿过样品超声波波速和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压力作用下,岩石破坏前通过岩石的尾波Qc值下降,如果有压力水进入,则岩石的尾波值Qc会大幅下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地壳岩石破坏发生地震前的尾波下降的物理机制是岩石在压力产生扩容裂隙及流体进入裂隙双重作用的结果。

  • 标签: 模拟实验 波速 尾波QC值 震源区介质 地震
  • 简介:选用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1年3月3日久治-玛曲4.1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本次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3060倾角82°、滑动角-5°,节面Ⅱ走向37°、倾角85°、滑动角-172°,地震类型为走滑型,震源深度为5.5km,属于汶川地震后区域应力场调整引发的一次地震事件。

  • 标签: 数字地震台网 CAP方法 震源机制
  • 简介:本文根据重新定位、震源机制、地震矩张量、断层规模等结果估算了主震断层面的面积、应力降、地震波释放能量等震源动力学参数。结合震源区附近地震地质、断裂带分布、初步探讨了九江—瑞昌地震所处的地震活动带、与构造断裂带的关系,并描述了断层破裂过程的时空特征。

  • 标签: 震源机制 断层破裂 地震大小 地震矩 震源动力学参数 地震活动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施工效率,然而在大沙漠地区,沙丘高差起伏剧烈,或者存在蜂窝状沙丘等极端地形,大大影响了震源与仪器之间的通信,从而影响到野外采集效率。本文将从影响可控震源通信的一些因素出发,探讨一些解决可控震源与仪器通信的方法。

  • 标签: 可控震源 通信保障
  • 简介:利用数字化地震资料,对青岛震群进行传统的P波初动符号求震源机制解的运算,由此获得该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对震源机制的一致性进行量化分析,探索震源区在地震发生发展过程中应力场变化特征,由此了解地震孕育、演化及发展的规律.

  • 标签: P^-波初动 震源机制解 一致性矢量Z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深入,对浅层资料、安全施工以及工农问题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地表障碍物众多,仅凭经验确定施工参数及安全距离,如果应用不当,不仅会降低勘探质量、还会产生安全隐患。因此,本文针对障碍物区使用的可控震源进行研究,根据测定和质点振动数据,通过数据回归拟合计算质点振动特征系数与衰减系数,提出了一套可控震源激发质点振动速度与扫描因素的经验公式,为复杂地表安全施工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保证。

  • 标签: 可控震源 安全施工 质点振动速度 参数估算 安全距离
  • 简介:可控震源在野外施工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震动不正常,多数的故障都集中在重锤的闭环控制上,而重锤的震动不正常表现为偶尔剧烈震动,重锤乱震,重锤发飘等。

  • 标签: 重锤发飘
  • 简介:摘要:在可控震源方面,参考信号和母记录波形的相似性,是否位于同一个域内,是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试验资料论证了参考信号和母记录域的问题,根据速度检波器和加速度检波器资料对比的常识和经验,通过参考信号域的转换,然后进行相关,将转换后的单炮资料和剖面资料与未转换的资料进行对比,论证了利用参考信号转换后相关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

  • 标签: 参考信号 母记录 速度 加速度 信噪比
  • 简介:摘要:目前陆上地震勘探工程中,炸药震源是最常用的震源,国内外许多的地球物理学家一直都非常关注炸药震源的合理使用问题,并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更加突出地震资料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的要求。作为目前陆上地震勘探工程的主要震源,在野外地震采集施工过程中使炸药震源在最佳激发介质中激发,从而提高地震子波能量、拓展地震子波的频宽,这对于进一步的提高深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隐蔽性油气藏的地震资料品质,改善勘探效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激发 能量 子波 信噪比 分辨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深入,对浅层资料、安全施工以及工农问题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地表障碍物众多,仅凭经验确定施工参数及安全距离,如果应用不当,不仅会降低勘探质量、还会产生安全隐患。因此,本文针对障碍物区使用的可控震源进行研究,根据测定和质点振动数据,通过数据回归拟合计算质点振动特征系数与衰减系数,提出了一套可控震源激发质点振动速度与扫描因素的经验公式,为复杂地表安全施工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保证。

  • 标签: 可控震源 安全施工 质点振动速度 参数估算 安全距离
  • 简介:基于震源断层面的空间取向和滑动方向,写出力轴张量在地理坐标系中的表达式,进而给出计算平均力轴张量及主值的方法,即通过求解相应的本征方程得到。对使用多个震源机制解中T,B,P轴参数计算平均应力场的正确性,以许忠淮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富蕴、唐山地区平均应力场数据进行计算和验证。选择具有地震构造意义地块或地震带内大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区域平均应力场。根据福建东南沿海地区47次主要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给出了该区应力张量的定量分析结果。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使由大量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构造应力场的方法走向定量化,并为定量探索区域应力场的整体动态变化成为可能。

  • 标签: 力轴张量 震源机制 平均应力场 东南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