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益气活血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其代表方剂为补还五汤,该方由黄芪,当归地龙,芍药,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效。笔者运用益气活血,以补还五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用于治疗各类疾病,凡具有气虚血瘀见症者,或慢性病及中老年病运用本法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益气活血法 临床 慢性病
  • 简介:阳气具有温热、兴奋的特性,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阳气受损则会发生相应的病理表现。本文综述了阳气受损的不同病理表现和病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治和方药。认为阳气受损可大致分为:阳气虚损、阳气郁闭、阳气亢逆、阳气暴脱、阳气下陷,其相应的治为:温阳之法、通之法、潜之法、回之法、升之法。温阳之法又可分为温脏腑之和温经络之;通之法有辛温通、祛邪通、和营通、疏解通;潜之法可分温潜和滋潜;升之法涵盖升解郁、升举陷、升散火等诸

  • 标签: 阳气 治阳法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潜活血膏辅助治疗高血压病血瘀亢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月-2021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0例高血压病血瘀亢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潜活血膏。2组均连续治疗28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 d测量诊室血压,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20);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28)。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头痛、五心烦热、失眠、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77、7.02、6.97、6.31、6.23、7.49、9.60、8.16,P值<0.01)。观察组治疗后7、14、28 d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99.18、49.32,P值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24 h动态血压中清晨收缩压[(143.91±5.04)mmHg比(149.18±4.93)mmHg,t=4.09]、舒张压[(92.35±2.98)mmHg比(95.66±2.97)mmHg,t=4.3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潜活血膏可改善高血压病血瘀亢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血压,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高血压 血瘀阳亢证 潜阳活血膏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肛肠疾病的治疗中从瘀论治,以活血化瘀为,临床据其病因分别采取六种不同的活血方法。亦即采用化瘀药配伍其他不同作用的药物,以达到解除瘀血合并气滞、气虚、热盛、湿邪、风邪、阴虚等病证的目的。

  • 标签: 肛肠 治法 活血化瘀
  • 简介: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医药延缓衰老也随之发展成为一个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历代医家临床证治经验证实益气活血是延缓衰老的一个可靠途径。现就益气活血延缓衰老的理论渊源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益气活血法 衰老 气虚 血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胸痹病的证治,血瘀证较为多见,故活血化瘀是最为常见的治则。在临床诊治中,血瘀证治并不单纯用活血化瘀,而要临证通变,采用不同理血方法。本文是笔者在胸痹病治疗过程中,引经据典总结几则关于理血活血运用的医案以探讨,总结行气活血、温阳活血、补气活血的辨证论治,以便临床共同学习。

  • 标签:
  • 简介:派丹,据传,为唐代末五代道士吕洞宾所传。吕洞宾,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仙人。姓吕,名岩,字洞宾。民间有“剑仙”、“酒仙”、“诗仙”之称。以钟离权为师,经钟生死财色四试,心无所动,于是传授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据传,曾遇崔希范得授《入药镜》,方知修行性命。又遇火龙真君,传以“明交并之法”。吕洞宾的内丹理论对道教的影响颇深,后世假托吕著甚多,多数出自元明清时期。

  • 标签: 丹法 元明清时期 吕洞宾 钟离权 道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某院接诊的100例中医内科疾病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是对照组(50例,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50例,活血化瘀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结果评价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评价用药安全性,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不同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疾病应用活血化瘀实施治疗,总体治疗效果较好,而且用药期间不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

  • 标签: 活血化瘀法 中医内科 临床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血液检查的应用。方法从300例患者右手小指取血,制成活血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活血片结果,并对其结果做出分析报告。结果300例患者通过活血液检查后,8.3%处于健康状态,76.7%处于亚健康状态,15.0%处于疾病状态。结论活血液检查能提前预测患者的健康状态,根据患者身体机能变化,判断患者疾病症状,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活血液检查法 疾病诊断 依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多瘀,活血化瘀始终贯穿始终。阐述活血化瘀历史沿革,分析作用机理,以及在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肺心病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阐明活血化瘀的灵活应用可显著提高心血管病瘀血阻滞证型的临床疗效。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这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为感觉异常,偏身麻木、偏瘫、青紫舌、脉迟涩等血瘀证表现,属于祖国医学中风、半身不遂的范畴。我院近年来用活血化瘀,对脑梗塞所致的半身不遂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一定疗效.

  • 标签: 活血化瘀 祖国医学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淤血与妇科疾病的关系及其活血化瘀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中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妇女之生,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是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血液旺盛,运行流畅,才能维护妇女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女性血行阻滞、瘀塞不通,则可产生以疼痛、肿块、出血等为主症的多种妇科疾病。所以妇女的各项生理活动与血的盛衰、畅滞息息相关。故活血化瘀之运用在妇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瘀血学说 活血化瘀法 妇科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 分析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滋肾通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 的 88 例 冠心病心绞痛患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 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 对照组与联合 组,每组 各有患者 44 例。 对照组患者 采取常规的 西医治疗措施 ,联合 组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的 基础上联合滋肾通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治疗效果及心电图疗效 。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 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组患者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 84.0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8.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滋肾通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的临床 治疗效果及心电图效果均十分显著 ,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 标签: 滋肾通阳活血方 冠心病 心绞痛 治疗效果 心电图
  • 简介:摘要辛甘化是一种渊源久远、历代广泛运用的补方法,弥久不衰,至今仍用于临床。通过对辛甘化的历史文献进行梳理,总结辛甘化的历史演变经过了萌生、奠基、发展、丰富四个阶段。

  • 标签: 辛甘化阳 阳气 黄帝内经 温补派 温病派
  • 简介:抑阴治是扶抑阴学派(火神派)的基本治病思路,其应用的基础可概括为主阴从的重阳观、阳虚渐增的体质观、"常不足,阴常有余"的病理观、阳虚阴盛的病势观和阳虚上浮、外越、下陷的阴火病机观,遣方用药尊崇仲景,温药扶,擅用附子。

  • 标签: 扶阳抑阴法 阳主阴从 附子 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