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量刑是依法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进行刑法裁量。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最高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意见中要求,在量刑禁止重复评价,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作为一项定罪和量刑原则,在我国刑法学理论界乃至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多,其概念和外延以及司法裁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亦不明确,本文将以量刑规范化为视角,对此原则咯加研究。

  • 标签: 量刑情节 禁止重复评价 量刑规范化
  • 简介:有学者提出在裁量刑罚时禁止双重评价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属于基本罪状内容的情节,在量刑时不得重复考虑;二是对于属于加重、减轻罪状内容的结果,在选择了相应的加重或者减轻的法定刑后,量刑时不得重复考虑。本文以《刑法修正案(七)》中的情节加重犯及情节减轻犯为考察范本,在禁止双重评价的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基准刑与调整基准刑升降幅度刑的界定法,对新修订的条文如何区分哪些是确定加重或减轻法定刑(基准刑)的情节,如何区分调节法定刑(基准刑)升降幅度的情节,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禁止双重评价 基准刑 调整升降幅度刑 精确化 模糊化
  • 简介:中国古典文化的门类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实践远远超前于理论。实践家分头向前摸索时,缺乏理论的指导,一再"跟着感觉走",至于到底"走"向何处和"走"出什么效果,那就很难说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习惯在实践中"扭秧歌"——"进三步"之后稍微停上片刻,甚至"退一步"去听取意见以便调整步伐,就一方面说明纵使虚心如他,也还没有从根本上重视理论;同时也说明聪敏如他,

  • 标签: 艺术实践 共同特点 理论指导 中国古典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大师
  • 简介: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近年有关鲁迅的评论很值得注意。因为有的人评价历史人物不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进行分析、判断,评论作品也不是根据作品实际,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而是随心所欲,拿历史人物“开涮”,甚至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肆意进行谩骂、嘲讽,最典型的是王朔。例如他在《我看鲁迅》(见《收获)2000年第2期)一文中便这样写道:“说鲁迅的小说代表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平,那也

  • 标签: 鲁迅 王朔 中国小说 文学现象 典型 嘲讽
  • 简介:"《恣意天涯》,有一点任性,带着豪放,远行",这是我在散文随笔集《恣意天涯》的后记中一句话。这其实也是我的性格。天性浪漫、豪爽,又有点任性和固执,喜欢在陌生的地方游荡或发呆。一个自由散漫惯的人,写不了正经的大文章,那么写些随意、真诚的小作,倒是可能的。

  • 标签: 散文诗 人生 创作 博客 姿态 性格
  • 简介:摘要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圣手穆时英的小说《上海的狐步舞》,是一篇新感觉主义的作品,也是典型的都市小说。本文着重从小说中的都市背景、人物灵魂的恣意放荡、精神的虚无孤独、双重性格及独特的小说创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 标签:
  • 简介: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抓住写作训练以及阅读教学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让学生在有效的读写训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文本都是学生进行课堂练笔的最佳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搭建起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深挖文本资源。

  • 标签: 阅读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文学作品 写作 学生
  • 简介:时间实际并未出于狭窄的需要,如果装饰阳台的近景,比如经济计划的盆草,它是被我完全开放出来,但不意味着经受摧残,这似乎取决于两只猫

  • 标签: 经济计划 全开放
  • 简介:而且规定了每个情节应当确定(增加)的量刑等级,明确基本刑的确定方式和各种量刑情节的适用标准,《美国量刑指南》不仅规定了故意伤害应当考虑的量刑情节

  • 标签:
  • 简介:量刑证据研究,不但在理论层面可以拓展传统证据法学的领域以及为构建完善的量刑程序奠定基础,在实践层面,量刑证据规则的运用,也能有效约束法官在量刑中的自由裁量权以及促进诉讼民主。本文从量刑证据地位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量刑证据在实际中运用的困境及原因,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量刑程序改革中的证据运用问题有自己的观点阐释。

  • 标签: 量刑证据 定罪证据 量刑规则 量刑建议
  • 简介:法官在量刑时应当权衡一切对犯罪人有利或者不利的情况,如犯罪人的年龄、成长环境、悔罪情况、侵害的法益、违反义务的程度等,其中犯罪行为引起的结果在量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法定的加重结果、法定刑之外造成其他的违法结果以及犯罪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害结果等。对这些因素的不当考量将会造成我国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间接处罚,这无疑会加重对被告人的处罚。在交通肇事罪的定罪量刑过程中,财产损失和赔偿因素即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除此之外,社会地位、被告人与被害人关系的亲疏、社会舆论等对间接处罚产生重大影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应努力克服影响间接处罚的诸类因素,防微杜渐,不断加强对间接处罚的禁止

  • 标签: 间接处罚 交通肇事罪 定罪量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量刑是刑事司法正义工程中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同时其也是司法实践活动中的核心热点所在。但对于我国传统的刑事司法活动来讲,其在司法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定罪、轻量刑”的司法观念,受这一落后司法观念的影响,刑事量刑活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其发展受到阻碍。新时代下,量刑规范化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我国法律部门开始明确量刑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笔者以量刑原则与量刑规范的探究为主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展开了深度的探讨。

  • 标签:
  • 简介:法官在量刑时应当权衡一切对于犯罪人有利或者不利的情况,如犯罪人的年龄、成长环境、悔罪情况、侵害的法益、违反义务的程度等。其中犯罪行为引起的结果在量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法定的加重结果、法定刑之外造成其他的违法结果以及犯罪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害结果等。对于这些因素的不当考量将会造成我国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间接处罚,这无疑加重了对被告人的处罚。本文以交通肇事罪为例,从财产损失和赔偿因素为切入点,分析论证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影响间接处罚的因素,试防微杜渐,以呼吁对间接处罚的禁止

  • 标签: 间接处罚 交通肇事罪 定罪量刑 因素
  • 简介: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因此确保死刑的正确及平等适用至关重要。但是除死刑复核之外,我国法律对死刑量刑的程序保障几乎没有规定。学界的探讨也集中在死刑复核的行政式审查及死刑案件的三审制等宏观层面。但很少讨论死刑判决的标准和适用该标准的量刑程序。文章通过讨论美国的死刑量刑程序及我国《上海法院量刑指南——总则(试行)》和《上海法院量刑指南——毒品犯罪之一》关于死刑量刑的规定,认为我国死刑量刑程序主要包括:定罪和量刑程序分离;综合分析加重处罚情节和减轻处罚情节;比例审查。

  • 标签: 死刑 死刑量刑标准 死刑量刑程序
  • 简介:量刑规范化一直是理论与司法实务关注的焦点。随着法院量刑规范化与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逐渐推行,实务界出现了忽视理论上量刑难度之维,认为采用简单的考评机制,法官和检察官就能实现量刑正义的错误倾向。量刑规范化、量刑建议是实现量刑正义的手段而非实现能力考核的手段。

  • 标签: 量刑规范化 量刑建议 量刑正义
  • 简介:2006年7月3日《工人日报》发表傅达林的文章认为,我国自从在审判领域引进英美对抗式诉讼制度的一些要素以来,庭审中控辩双方的对抗程度大大增强,审判公开也有了可靠的程序保障。但是,传统的对抗仅限于就被告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进行辩解,而对于刑事审判的量刑权,则一直被视为人民法院的专项权力,具体个案中的量刑权也被作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而排斥在庭审活动之外。在这种权力配置下,审判公开仅仅局限于案件庭审的定罪活动,合议庭对具体量刑的评议、决定过程则被视为法院的“秘密”而缺乏透明度,这种量刑程序公正上的瑕疵使得一部分当事人只有通过上诉、申诉等方式请求变更量刑

  • 标签: 量刑建议 透明度 审判公开 庭审活动 人民法院 权力配置
  • 简介:近年来,量刑公正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央司法改革项目中明确将量刑规范化改革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实现量刑过程的公正和量刑结果的公正.规范法官裁量权.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保障被告人的参与权成为重要的课题。本专题从理论探析到样本实证分析,从量刑建议的完善到量刑辩论改革.从实体问题分析到程序完善等多个视角进行探讨,旨在探寻进一步完善量刑规划化理论,统一量刑标准,规范量刑程序,保障量刑公正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量刑建议权 量刑公正 改革项目 法官裁量权 焦点问题 检察机关
  • 简介:一个听不到批评的人如何进步,一个完全沉默的社会如何发展?谦虚谨慎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适当地质疑和批评并非自大,而是一种责任.

  • 标签: 责任 范围 发展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