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将借助康德认识理论,构造一个康德式道德程序理论,它基本观点是,道德律是管理准则程序,该程序要求准则中关切及其满足方式获得从小群体到大群体再到所有理性行为者共同体逐渐承认。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尤其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提示了这种理论可能性,但这两本书重点在于描述一种批判道德理论与其他独断论道德理论区别,而没有着力阐述批判道德理论是如何运用,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因此虽不是康德明确论述,但依然是康德式。第一节说明认识程序,第二节提出道德程序,第三节将此理论与若干竞争理论对照。

  • 标签: 认识的程序论 道德的程序论 管理准则 承认的外部协助
  • 简介:量刑程序是实现量刑公正保证。在我国,建立独立量刑程序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应以被告人是否认罪为根据,实行不同量刑程序模式。相对于定罪程序,量刑程序在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方面有其特殊性。量刑程序改革已成为中国刑事司法改革当务之急。

  • 标签: 量刑程序 量刑公正 量刑程序诉讼证明
  • 简介:契约程序是契约行为形式、外壳,契约过程中时间、空间、物质手段组合。契约程序目标是平等、自由、安全、便捷、效益,契约程序目标实现途径是意志介入。契约属私法范畴,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时,国家便以契约利益主体身份出现,允许国家意志对契约程序介入。

  • 标签: 契约 程序 国家意志 介入
  • 简介:迅速起诉程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案件无须公诉审查而使案件直接进入审判程序有关程序.纵观各国立法实践,在一定轻罪案件中,在被告人放弃预审权利时,现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坦白时,检察官认为证据清楚时都可以迅速起诉.我国任何案件进入审判程序都必须经过审查起诉程序.可以考虑一定轻罪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同意立即起诉,经过检察机关同意可以省略审查起诉程序.

  • 标签: 公诉审查程序 迅速起诉程序 犯罪嫌疑人权利 省略审查起诉程序
  • 简介:行政程序证对构建科学合理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促进行政法律秩序形成具有不可或缺作用。文章在对行政程序证进行现实考察基础上,认为在目前行政程序形成过程中,尚缺乏行政程序证系统。文章随后提出行政程序分析框架,阐明了行政程序主体、内容或任务,进而明确了行政程序对象、事项、标准和规则。

  • 标签: 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法典论
  • 简介:商事审判对应民事司法中最为正式诉讼程序并体现司法分工深化,我国有必要设计专门商事程序规则。考虑到以英德为代表国际趋势,法官诉讼指挥权与当事人程序自我责任结合、程序繁简安排中比例原则以及替代纠纷解决机制应用,都是我国建构商事审判程序时应予考虑维度。具体而言,我国应当进一步强化诉答程序对抗性和准备程序功能特点,把握裁判与调解间平衡。商事正式中不宜强调非对抗性因素,应当以当事人个案中选择为前提。

  • 标签: 商事正式程序 诉讼指挥 自我责任 比例原则 替代纠纷解决
  • 简介:侦查程序中充斥着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冲突与衡平,为此,侦查程序架构必须突出程序限权功能和体现程序控权性,通过科学、合理程序设置制约国家侦查权,防止其误用、滥用,危害人权.为此,侦查程序发动、运行和终结始终应当受到程序严格控制,必须依循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程序和规则进行.

  • 标签: 刑事侦查程序 程序正义 衡平 限权 侦查权 控权
  • 简介:所有客户端Applet都要使用负责通信Applet中方法,(1) Application 同 Applet 通信两端通过Socket机制进行连接,可使用它来测试Java Applet程序

  • 标签: 使用编写 程序论文 编写网络通信
  • 简介:现行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因立法者奉行"国家本位"观念所构建,致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难以通过法定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实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目的。由于经济利益强势驱动,即使对于这样有利于地方各级政府征收集体土地法律程序,也不愿、不能遵守。基于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国家立法机关应当导入"正当程序"理念对现行集体土地征收程序进行改造,以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合法权益。

  • 标签: 行政征收 正当程序 征收集体土地
  • 简介:秩序者,是为一种社会关系之连续性、持续性与恒久性状态也。宪政秩序之形成,必先存有宪法规范,次有宪法规范之实施。然宪法规范及其实施仅为必要条件而非为充分条件也,故宪政秩序之达成乃需与人权、民主、自由联姻。

  • 标签: 宪法规范 宪法实施 宪政秩序
  • 简介:郝敬(1558-1639),字仲舆,号楚望,明代湖北京山人,世称“郝京山先生”。他传记附于《明史》李维祯传之后,其它在《明儒学案》卷五五、《存吾文稿》卷三、《启祯野乘》七、《明诗稿》一六四、《明诗综》卷五五等也都有他传略。此外,自传性内容文章有《小山草》九“生状死制”。郝敬著作与经学有关收集在《九部经解》中,论文、随笔等收录在《山草堂集》。

  • 标签: 明诗 诗序 自传性 山人 随笔 五等
  • 简介:本书试图对1900年以来涉及到和声技法方面的不同倾向进行论述。19世纪末作曲法历史清楚地表明:过于膨胀和声思维抑制了对旋律和节奏思考,从而使它在世纪转折点前后变成了作曲法中起决定性作用本质要素。但是,这种无所不包和声思维看起来却像是一个旋涡,它自身中就潜藏着与调性极限相碰撞、甚至跨越这个极限趋势。人们越来越相信,要用旋律、节奏以及音色力量去摆脱过于膨胀和声束缚,为创作可能性赢得空间,实际上,这种原先被看作是破坏性行为,后来却变成了成功尝试。众所周知,这是通过不同方式实现

  • 标签: 20世纪 音乐 和声技法 序论 作曲家 旋律
  • 简介:我觉得青年人道德接受能力这个题目太大了,谈这个问题时候会面临两个难题:第一,我们上海青年发展定位究竟是什么,换言之,我们从一个更小切口,在上海精神文化特征下,上海青年会有什么样发展特征.我一直认为观点是上海文化有小市民文化特征,很适合培养MBA.上海出不了大英雄当然也不可能出枭雄.上海太稳定,舒服了以后人就没有前进动力了.

  • 标签: 青少年 道德接受 仪式 程序 道德教育 社会心理
  • 简介:亨延顿在其著作《变革中社会秩序》中介绍了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思想,提出了政治秩序论。他指出:发展中国家要加强执政党权威,建立良好政治秩序实现政治稳定。这对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政治稳定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政治稳定 执政党权威 政治制度化 政治参与
  • 简介:本文所说二重性特指刑法规范与不同指引对象相联系所表现出来属性,即裁判规范性和行为规范性。刑法规范二重性理论可谓源远流长,但对作为刑法规范接受对象一般人与裁判者,以及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等基本范畴缺乏深入研究。下面对刑法规范二重性理论沿革、指引对象以及裁判规范和行为规范内涵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推动该理论进一步发展。

  • 标签: 二重性序论 刑法规范 规范二重性
  • 简介:本文借助音乐分析和音乐史学领域相关原则和研究成果,以音乐乐谱文本为对象,试图从前调性时期音乐作品音高组织形态中寻找出一些组织思维模式,并对这些模式发生和演变发展过程进行追踪,对这些模式在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中所具有的本质意义和贯穿意义进行考察.结论提出,西方前调性时期音乐组织构建是在不同组织层面对其所基于"预组织"材料进行组合、安排和整理过程.蕴含于某个较低组织级层或是某一组织化程度较低组织元素中组织关系模型以及由此形成处理手法也可视为可扩展"既有"关系.西方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组织结构复杂程度上升趋势正是由这种对"既有材料"不断再组织,对"既有关系"不断扩展放大所造成.

  • 标签: 作曲 对住 复调 和声
  • 简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世界性大国,在国际海洋秩序建构与调整中应当采取何种立场?中国之崛起需要何种海洋秩序?不仅困扰着国人、也困扰着我们邻邦和国际社会.强调海洋自由以供包容性使用与锁闭海洋以供排他性使用之间动态紧张关系,反映出国际海洋秩序一直处于不停互动、不断出现需求与回应需求过程.在这个动态建构过程中,不同国家根据其自身政治理念、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海洋利用提出不同主张与制度构想.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地理相对不利国以及新兴海洋利用大国,在海洋秩序建构过程中需要合理平衡包容性与排他性制度安排.

  • 标签: 海洋秩序 排他性 包容性 海洋自由
  • 简介:海德格尔在《时间概念史序论“预备部分”,对现象学直到当时为止发展做了精简扼要回顾。在此部分第三章,他提出了对现象学“内在批判”。海德格尔分析了胡塞尔对纯粹意识四个规定,指出它们都不是按其存在而对之所作规定。他分析虽然在一些地方误解了胡塞尔,但其批判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具有内在于现象学根据

  • 标签: 海德格尔 胡塞尔 现象学 意识 存在 内在批判
  • 简介:【摘要】《程序监督与监督程序》一书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8年2月)。该书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字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

  • 标签: 监督监督 监督程序 程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