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行为控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透析间期自我管理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患者50例,应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一般资料、透析相关知识及透析间期自我行为控制进行调查分析。记录一周透析间期的饮食记录,由专人收集后计算能量、水、盐摄入及体质量增长取均值后列入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根据K/DOQI指南,64%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90%患者水摄入过多,48%患者蛋白摄入不足,52%患者盐摄入过量,82%患者能量摄入低于标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与年龄、文化程度、透析频率、血红蛋白及尿量呈负相关,与收缩压、饮水量成呈相关。体质量增长与性别相关,女性透析间期能量摄入量、水摄入量、体质量增长显著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行为控制不理想,透析间期血压及体质量增长与水盐摄入密切相关。水盐摄入过量造成的水钠潴留是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男性自我管理较女性差。男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作为重点干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应积极提高患者透析间期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透析间期 体质量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者不同透析间期高钾血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通过对高钾血症的原因分析,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宣讲,提高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透析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血清钾降至正常值范围内,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控制对钾含量的摄入,防止高钾血症的发生。与此同时,注重治疗有利于提高血液透析的有效性。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钾血症 危险因素 慢性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透析间期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间,选取80例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在其透析间期进行系统规范性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该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影响。结果透析间期健康教育干预之后与干预之前相比,该组患者出现内瘘闭合的情况明显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透析间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尿毒症 透析间期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2021.12-2022.12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70例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n=35),研究组行延续性护理干预(n=35)。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明显更低(P

  • 标签: 延续护理 血液透析 透析间期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的护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数字匹配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采取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路径 健康教育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通过采用血液净化专科护理对患者体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160例来自我院近一年内诊治的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将患者平均分配为两组,每组按照80例为基数抽取。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不变的基础上采用血液净化专科护理,对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对体重管理的依从性有着更为良好的表现(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使用血液净化专科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体重管理的依从性,对于控制患者体质量有着良好的帮助,因此对护理工作有着研究及运用的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净化 管理依从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之间前来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共有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透析期间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行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自我管理水平分数间差异较小(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水平分数较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手段值得推广。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护理 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2021.7-2022.7本院收治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延续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饮食与水盐控制、躯体活动、社会心理行为、一般状态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血液透析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慢性透析患者的透析间期体重(IDWG)增加过多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有资料显示大约有17%患者在2~3天的透析间期中体重增加了3kg,相当于体重的4.5%,由此造成下一次透析前血容量负荷过重甚至因急性肺水肿需急诊透析,体重增加过多还引起血压增高,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因需要排除过多的水分,而增加超滤,造成透析时低血压,肌肉痛性痉挛等表现。

  • 标签: 体重增加 透析间期 护理对策 原因分 慢性透析患者 肌肉痛性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态及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规律进行血液透析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干预,为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身体细胞量(BCM)、骨矿物质含量(BMC)、骨骼肌含量(SMC)、心肺功能和透析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b(99.77±6.29)g/L、PA(344.55±37.12)mg/L、BCM(31.42±3.15)kg、BMC(3.08±0.41)kg及SMC(27.85±2.51)kg,均较干预前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最大摄氧量(14.93±2.82)ml/(kg·min)、左室射血分数(58.21±5.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9.05%(187/2 067)、19.45%(402/2 0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20,P<0.01)。结论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可以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及耐力,并减少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透析 有氧-抗阻运动 营养 透析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期间水分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共114例行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患者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理指标评分数据均比对照组好,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间期对于水分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保证护理依从性,从而保证透析间期水分控制的效果,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水分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9.72±12.24)岁;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8.02±12.48)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6个月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体质量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控制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体质量控制<3%的患者为5例、>5%的患者为10例,研究组体质量控制<3%的患者为19例、>5%的患者为1例,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82%(45/46)比76.09%(3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7,P=0.009)。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的增长,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干体质量
  • 简介: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慢性肾衰竭(CRF)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2~80岁,血液透析0.5~7.0年,每周透析1~2次,每次4h。

  • 标签: 血液透析间期 急性左心衰竭 慢性肾衰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7年10月60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首先进行饮食宣教,然后按照饮食依从性分组,愿意接受低盐或无盐饮食的为观察组(30例),不愿意接受低盐或无盐饮食的为对照组(30例),统计2017年10月同一个月内两组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及透析期间低血压、肌肉痉挛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7年10月同一个月内观察组患者体重增加控制在体重的5%以下364例(93.33%),对照组体重增加控制在体重的5%以下143例(36.67%),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液透析饮食依从性高者,透析间期体重控制好,透析期间低血压,肌肉痉挛发生率低。

  • 标签: 血液透析 饮食依从性 透析间期体重下降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间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8260例次血液透析间期中发生心力衰竭316例次(3.83%),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透析不充分(44.94%)、感染(40.51%)、高血压控制不良(37、97%)、贫血未纠正(27.85%)和水钠未控制(12.66%)。结论透析不充分、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未纠正、水钠未控制等是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以透析不充分为最主要原因。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间期水分控制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的5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病人。对照组病人为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水分控制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改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降低透析后的复发率,并且能够帮助病人维持水平衡,实现对水分的有效控制。

  • 标签: 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透 水分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实施强化健康宣教的作用和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2例。为了保障本次实验结果具有科学性,将实验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健康宣教,通过对比分析方式对两组患者身体状况实施研究。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22.58%(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7%,高于对照组80.64%(P<0.05)。结论:在透析期间为其实施强化健康宣教能够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明确了解透析中的多种注意事项以及提升相关知识掌握率,提高其依从性并降低并发症出现。

  • 标签: 强化健康宣教 维持性血液透析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宣教在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间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共84例行维持性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健康宣教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与透析后发病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强化健康宣教后,对疾病及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事件和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宣教 维持性血透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