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正>冯玉祥(1882——1948),原名科宝,按族中基字排行,又叫基善,号焕章,祖籍安徽巢县竹柯村。父亲冯有茂,泥瓦匠出身,后投身行伍,逐渐由士兵提到哨官,成为淮军的一个下级军官。母亲游氏,生子七人,因家境贫穷,只有冯玉祥与长兄长大成人,其余都夭折了。冯玉祥一生经历了坎坷、曲折的道路,但基本上还是随着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变化前进的。本文想就冯玉祥的一生作点粗浅的介绍和分析,旨在提供讨论,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教。

  • 标签: 冯玉祥 柯村 巢县 安徽 士兵 祖籍
  • 简介:<正>一九三二年五月五日至一九三三年四月下旬,陕甘人民为了求得自身解放,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甘肃的靖远县举行了著名的“靖远兵变”。这次兵变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组建了陕甘工农红军靖远游击队和“西北抗日义勇军”,开展武装斗争,同敌人进行了英勇搏斗,在陕甘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标签: 兵变 红军游击队 靖远县 抗日义勇军 自身解放 革命斗争
  • 简介:<正>人们过去有一个印象:对海外华侨,由于台湾当局一贯坚持血统主义国籍法,把已取得外国籍的华人也当作具有中国国籍的华侨,因此,在统计上,华侨人数总是比实有人数多得多;在华侨史研究方面,台湾学者历来比较注重传统史学模式,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但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的代谢,特别是通过国际交流、聘请外籍华人学者当客座教授,从研究课题的范围,到研究的形式和方法等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明显地向多元化方面发展。

  • 标签: 华侨史 侨史研究 客座教授 台湾学者 政治色彩 多元化
  • 简介:唐代多民族共融共存,互相交流融合,产生了大量少数民族碑刻。主要有单种民族文字碑、汉文与民族古文字碑、多种民族古文字碑及少数民族汉文碑等种类,蕴含着丰富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边疆史、少数民族史、少数民族文化等研究价值,可以弥补传世文献中少数民族的内容记载少、缺乏公正等缺陷,为民族古文字碑刻文献及语言文字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唐代 少数民族 碑刻 文字
  • 简介:聊城运河借水行舟是劳动人民的重大创造。在近代聊城运河的治理上,由于清末满清政府及民国政府无所作为,聊城境内的运河,基本停运畅通的也就是临清向北的运河。当时临清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航运经济也因而因此对近代聊城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近代 聊城 河运 经济
  • 简介:黄遵宪是创建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先驱,其警政思想和实践在中国近代警政史上产生过重要和积极影响。黄遵宪的警政思想一是来源于对西方警政的实地考察和思索;二是源于他在湖南的警政实践。黄遵宪强调警察制度的重要性,特别专注于将西方警察制度移植到中国,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警察组织──湖南保卫局;他对警察职能的认识较全面、系统;重视对警察权力的防范和制约;主张官“民”合办警察,即官府和地方绅商人民共同举办、管理警察机关,行使警察权力;注重对中西警政史的比较认识,以西方警政为参照物,考察中国历代的警察制度。

  • 标签: 黄遵宪警政思想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治理理论的兴起为回应时代需求提供了新的视角,成为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改革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兴起之初,就对公共行政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治理理论是对经典公共行政学危机的有力应对。通过公共服务创新,重新定位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承担的角色,可以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共同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 标签: 治理理论 公共行政学范式 政府转型 政府创新
  • 简介:《周官》卷一说:“惟王建国……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这说明了国家建立后设置官员分别职掌政务的必要性。我国在夏、商时期已出现了帮助奴隶主国王进行管理的官员。甲骨文中出现的“尹”、“卿士”、“史”、“宰”等.均是辅助奴隶主国王处理政事,掌管祭祀,记事,率“众”守边征伐乃至管理国王家务的官员。而选拔官吏,则关系到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关系到统治政权的巩固等等。因此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官吏的选拔。

  • 标签: 官吏 选拔 历代 述略 中国 《周官》
  • 简介:<正>孙中山先生的行政监察思想十分丰富,主要由四方面的内容组成,即:关于监察权概念的确定;监察权应当独立行使;监察权属于治权;关于监察体制的具体设计等.兹分述如下:(一)关于监察权概念的确定.“监察”一词,古已有之,但那时并没有明确提出“监察权”概念,而是把对官吏的监督称为监督、纠察、弹劾或纠弹.到了近代,很多政治家和

  • 标签: 监察权 孙中山 行政监察体制 监察院 弹劾权 监察官
  • 简介:一、近代广西华侨出国简况近代广西华侨旅居南洋的历史,大略可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由18世纪中叶以后,即在鸦片战争以后,太平大国后期,亦即从1860年开始至1900年。这时期最早出国的是出于政治逃难。当时有一个容县的太平军头领周勉等19人,为了逃避清兵的追辑,逃到越南西贡,因找不到生活出路,被迫卖猪仔到印尼巨港当苦力,做开荒、伐木、抬木等繁重的体力劳动,被荷兰殖民主义者虐待死了12人,他们感到这种牛马生活难以保命,又逃到马来西亚的督亚冷埠做矿工。他们生活稍是安定后,就和家里通信,在他们的影响下,陆陆续续有少数人到马来亚督亚冷埠,有的分散到附近的怡保、江沙、金定、和丰、太平一带,在这段时期大约有五六千人而已。

  • 标签: 广西籍 马来亚 曾永森 金定 周勉 巨港
  • 简介:近几年来,民族工作者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族、侗族居住区,陆续收集到若干份民间珍存的款文。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侗族款文《置事根》、苗族款文《金公银猛》、《石吴二姓江西来的根本》以及两份纸页缺损较多、内容不很完整的残本(以下称无名本)。这批款文,对研究当地乃至湘西南和桂北苗侗各族的族源流迁、社会发展、民族文化(包括民族风俗)及民族关系,都有较高的资料价值,是民族研究极其珍贵的原始材料。本文拟就

  • 标签: 城步 桂北 民族风俗 文述 民族关系 二姓
  • 简介:晋国法制史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晋国在春秋时期进行的多次立法活动对中国法制史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郭偃之法、被庐“大菟”、赵宣子之法、范武子之法、范宣子之法、铸刑鼎等立法活动进行梳理,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立法的核心目的和意义,以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 标签: 春秋时期 晋国 立法活动 法制史
  • 简介:我国的历史悠久,至少已有300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也就产生了“礼、乐、刑、政”等上层建筑。《周札》卷一说:“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这说明了国家建立后设置官员分别职掌政务的必要性。

  • 标签: 中国古代 职官制度 政治制度 政治权力 生产力发展 文化思想
  • 简介:德国政治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民众的政治教育工作。如同其国家的历史一样,德国政治教育的历史也长期处在不断的分裂与融合之中。政治教育总是服务于统治者特定的政治目标,导致其伴随每一次社会政治变革与政治秩序的更迭,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如君主专制时期的“臣民教育”(StaatbtirgerlicheErziehung)、魏玛共和国的“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StaatundVolkBezugspunktepolitischeBildung)、纳粹统治时期的“政治教化”(Nationalpolitis-cheErziebung)以及当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民主政治教育”(demokrafischerpolitischerBildung)。

  • 标签: 政治教育工作 发展进程 德国 近现代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
  • 简介:新时期30年文化体制改革大致上可以分成20年“从动式”文化体制改革和新世纪“主动式”文化体制改革两个阶段。发生阶段性转变的原因是受经济改革带动和对文化安全问题与文化的经济价值的认识加深了。“从动式”改革是跟随经济改革而被动进行的,目的是减轻财政负担;“主动式”改革是对知识经济和文化安全问题有了崭新认识之后,为发展和繁荣文化而提出的。

  • 标签: 中国 新时期30年 文化体制改革
  • 简介:本文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由教育实践所必然引起、且必须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这一要点,分析当前工作及教育评估对象现状,阐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握其育人的特点,充分体现实质性评估内容等问题。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效果评估 原则 基本指标
  • 简介:<正>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而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强有力的支持者。他们参加或协助孙中山在各地建立革命团体,参与创建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并从经济、军事和文化诸方面参加和支援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华侨在辛亥革命中,功绩昭然,贡献卓著,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缅怀华侨这一段光辉的历史,总结华侨与辛亥革命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

  • 标签: 辛亥革命研究 爱国华侨 孙中山 同盟会 革命史 海外华侨
  • 简介:论文对何海鸣本人生平,《侨务旬刊》出版状况、稿件来源、文献内容、学术价值、传播影响以及文献存佚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认为何海鸣是中国现代华侨研究的先行者,他于1921年4月创办《侨务旬刊》,至1926年2月停刊,持续五年之久,共出版141期。在20世纪早期出现的几种华侨研究杂志中,《侨务旬刊》办刊时间最久,刊物期数最多,刊布学术论著最为繁富,是这个阶段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刊物,成为现代华侨研究史的一个里程碑。

  • 标签: 华侨研究 南洋研究 《侨务旬刊》 何海鸣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有着许多论述,

  • 标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中央 十六大 胡锦涛同志 农民问题 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