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30min镇静效果略好于B组,  A组病人用药前与用药后10,0.06mg/kg咪唑安定+0.75μg/kg芬太尼有良好的镇静催眠及镇痛作用

  • 标签: 咪唑安定 安定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医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术前麻醉采取氯胺酮,B组患者术前麻醉采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进行。结果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清醒时间以及躁动现象明显低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B组患者无任何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手术患儿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 标签: 亚麻醉剂量 氯胺酮 芬太尼 小儿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氯胺酮实施麻醉,试验组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过程中的MAP、SpO2均无明显差异(P>0.05),均未发生呼吸抑制,试验组的HR、RR、唤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及追加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中小型手术中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效果更优。

  • 标签: 亚麻醉剂量 氯胺酮 芬太尼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针刺辅助麻醉对混合痔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01~2023.12,选择本院就诊的混合痔手术患者80例,随机排列分组(n=40),对照组(1%盐酸利多可因注射液20ml行骶管麻醉),实验组(对照组+针刺辅助麻醉)。对比:(1)不同时间VAS评分;(2)麻醉有效率。结果:较对照组,实验组不同时间VAS评分改善好,麻醉有效率改善好,(P<0.05)。结论:针刺辅助麻醉对混合痔手术患者而言,麻醉效果明确,值得借鉴。

  • 标签: []针刺辅助麻醉 混合痔手术 麻醉效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8期
  • 机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透视镜的辅助下对蝶腭神经节(SPG)进行麻醉能够提高头疼的治疗效果。美国奥尔巴尼医学中心介入放射学的首席研究员KennethMandato博士说,“透视成像法介导的SPG阻断,能够消除慢性头痛带来的痛苦与障碍,有可能发展成为传统治疗手段的一项补充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将详细论述各种类型局部麻醉辅助药物在近些年的应用进展,为麻醉药物在临床上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 标签: 麻醉药物 辅助药物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区域麻醉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的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且行手术治疗的患儿72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6)。实验组采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方案,对照组采取氯胺酮方案。分析两组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情况,比较氯胺酮用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结束时的呼吸频率和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睁眼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的氯胺酮用量为(65.71±8.54)ug,比对照组的(154.29±23.14)ug少,P<0.05。结论运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方案,可显著提高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促进术后清醒。

  • 标签: 亚麻醉剂量 芬太尼 小儿区域麻醉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患儿,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进行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使用量、手术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观察组行腹部手术患儿的麻醉使用量、唤醒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腹部手术患者实施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麻醉剂用量和缩短唤醒时间。

  • 标签: 亚麻醉剂量 氯胺酮-芬太尼 小儿 区域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麻醉的患儿98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住院治疗的顺序分为各占据49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氯胺酮与氯胺酮-芬太尼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值小于0.05;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结论对行手术麻醉的患儿推荐采用一定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辅助治疗,可获得较为显著的麻醉效果,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区域麻醉 小儿 芬太尼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到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6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实行单一氯胺酮实行麻醉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实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术后对比两组患儿麻醉剂用量、唤醒时间以及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麻醉剂用量、唤醒时间上与对照组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 芬太尼 小儿区域麻醉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小儿局部麻醉中,予以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患儿为对象,等比例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予以常规麻醉方法,后者予以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局部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患儿生命体征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麻醉效果、患儿生命体征和家属满意度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局部麻醉应用于儿科手术治疗中,可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提高家属满意度,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儿科手术 局部麻醉 亚麻醉剂量 氯胺酮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图文辅助麻醉前访视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采用麻醉前访视,观察组患者采用麻醉图文辅助麻醉前访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组内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HR和MBP组间比较差异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措施后HR和MBP对照组的测量指标明显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满意度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麻醉图文辅助麻醉前访视对患者进行干预,会稳定患者的心率和平均血压,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情况,优化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麻醉图文 麻醉前访视 生理 心理
  • 简介:摘要新辅助治疗可缩小恶性肿瘤、破坏恶性肿瘤细胞以及降低手术难度。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患者常见治疗方式之一,其对机体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全身多器官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关系到围手术期管理决策。文章就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前预康复策略、麻醉管理方式及要点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此类患者临床麻醉管理提供一定参考。此外,如何改善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的预后,确定最佳麻醉方式及药物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肿瘤 新辅助治疗 麻醉 器官功能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 手术期间使用麻醉剂是抑制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剂使患者陷入昏迷并为手术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手术麻醉辅助药物的具体方法,大多数患者并不了解,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引入这些基础知识,向患者说明手术麻醉辅助药物方法的优缺点。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详细分析,使得患者可以更积极地合作,进而顺利开展外科手术。

  • 标签: 手术麻醉 辅助药物 利弊
  • 简介:摘要人体的泌尿生殖系统是除手指以外感觉最敏锐的部位,因此,在优质护理广泛开展的年代,所有的护理操作中尤以导尿术对护理技能的要求最高,稍有不慎投诉就多,医患纠纷风险很大。纵观国内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其舒适度,许多同道一直在不断地改进、优化该项技术,目前已有不少同道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初期单独用石蜡油作为润滑剂、或石蜡油润滑+利多卡因注射液作表面麻醉、直接用利多卡因注射液作表面麻醉,近年多使用利多卡因胶浆、丁卡因胶浆作表面麻醉剂,均起到了一定的改善舒适度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表面麻醉辅助导尿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表面麻醉 辅助 导尿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实用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切皮前Ⅰ、Ⅱ组以0.04mg/kg、Ⅱ组0.06mg/kg咪唑安定各加芬太尼1.0ug/kg静脉注射,Ⅲ组静注后继以咪唑安定0.04mg•kg-1•h-1+芬太尼0.2ug•kg-1•h-1持续静脉输注至缝皮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30、60分钟、缝皮时和手术结束时七时点的镇静程度评分(OAA/S)、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Ⅱ组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MAP和SpO2均有降低,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分钟内3组OAA/S均在2-4分之间;Ⅰ、Ⅱ组分别在10分钟和30分钟后大于4分;Ⅲ组至缝皮时镇静呈平稳状态,OAA/S维持在3分左右,手术结束时大于4分。Ⅱ组5、10、30分钟三时点和Ⅲ组给药后至缝皮时各时点OAA/S值与Ⅰ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同时点比较,30分钟、60分钟、缝皮时三时点OA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芬合剂持续输注有效维持手术全程平稳的镇静状态,避免术中清醒,临床效果优于单次静脉注射应用。

  • 标签: 咪唑安定 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患者82例,均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随机编号分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41例给予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就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苏醒时间、术后疼痛情况、麻醉不良反应情况、认知功能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麻醉诱导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阶段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及72hWA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麻醉能够提高麻醉效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术后疼痛及认知障碍情况。

  • 标签: 腹腔镜 硬膜外麻醉 静脉麻醉 术后疼痛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