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组护理,从而探讨临床对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正确有效护理措施,为提高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临床依据。方法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如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伤口处理等;研究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如环境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经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措施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死亡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44%,死亡率11.11%,且P<0.05,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后,可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以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轻型 颅脑损伤 临床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后发生脑梗死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统计2000年至2007年内25例此类患者,对其发生原因、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青少年、老年人,全身多发损伤病人及不适当的治疗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出现脑梗死;治疗应采用综合疗法;预后大多良好。结论对轻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讨论对预防其发生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中医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方法对86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和中医护理常规方法护理。结果86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经中医有效治疗及护理后恢复良好。结论对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给予中医护理常规护理能收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通窍活血理气汤在轻型颅脑损伤(GCS≥13分)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20例患者予常规西药治疗并口服自拟通窍活血理气汤,对照组118例予单纯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10天内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短期治愈率4.17﹪,有效率100﹪;对照组短期治愈率0.85﹪,有效率94.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自拟通窍活血理气汤治疗轻型颅脑损伤之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乏力、失眠、耳鸣、健忘等症状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耳穴贴压 通窍 活血 理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轻型颅脑损伤致头痛、头昏等症状治疗的影响.方法:对42例轻型颅脑损伤致头痛头昏的患者均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动态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脑保护药物等对症处理(常规治疗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组症的基础上同时加心理干预治疗(心理治疗组).结果:两组头痛头昏等症状消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头痛头昏症状消失平均时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对轻型脑损伤致头痛头昏等症状治疗可明显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可减轻患者经济与痛苦.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头痛头昏 心理治疗 心理干预治疗 症状治疗 治疗组
  • 简介:摘要目前在临床上颅脑外伤已经成为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主要原因,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现阶段CT检查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对于颅骨骨折以及急性颅内出血具有相对较高的显示准确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急性颅脑外伤的早期诊断中。本文通过对CT检查的方法、内容以及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旨在对轻型颅脑损伤CT检查指南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颅脑外伤 CT检查 早期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个体化护理对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6~ 12月本院收治的 100例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护理的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 50例,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 44例,两组对比存在现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个体化护理对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护理的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50例,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44例,两组对比存在现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治疗的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施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手段,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同时还能提升其整体治疗效果和提高护理总满意度,是一种高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临床应用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明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660
  • 简介:颅脑损伤(TBI)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是原发性损伤,即脑部遭受外界伤害时所引起的组织损害,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避免;第二是继发性损伤,即原发性损伤之后产生的细胞及其相应的级联反射损害。TBI的临床与原发性损伤的程度、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时间以及程度有关,而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则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损伤
  • 作者: 张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健康世界》2020年第10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头部受到外力的直接或者间接作用,引起脑部组织的损伤和功能异常,因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 标签: 颅脑损伤;诊断;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M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13~15分)的临床资料。患者伤后1周内给予头部CT、MRI及SWI检查,结合CT及相位图排除气体、血管和颅底伪影后,SWI图上的低信号为脑内挫伤出血灶。分别记录MRI常规序列和SWI探查到的病灶数目、发生部位,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SWI对脑外伤微小挫伤出血灶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CT及MRI普通序列扫描,特别是在伤后出现晕厥昏迷史或持续性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中更为明显。结论SWI比常规CT及MRI对MTBI患者脑内微小挫伤及出血灶的检出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客观的诊断价值,并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并比较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13~15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为临床诊断mTBI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43例轻、35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FAP含量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对比mTBI患者和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含量与头颅CT的关系。结果血清GFAP含量对鉴别mTBI患者和健康人群有一定准确性(AUC=0.726);对鉴别GCS评分在13~15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人群有较高准确性(AUC=0.914);血清GFAP含量对鉴别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AUC=0.762)。结论血清GFAP可作为mTBI患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对鉴别颅脑损伤后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可以为减少mTBI患者头颅CT检查提供依据。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 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对58例颅脑损伤的病人进行现场观察和病情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现场处置与护理,并及时转运。结果经及时抢救和有效的护理,有52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89.6%;另有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0.4%。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护士应该有充分的预见性,争取在抢救的“黄金时间”中,以最高效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要确保各个阶段衔接的连续性,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诊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