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初,西方思想史上的语言学转向使研究对象由言语转向语言,不仅实现了现代语言学由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的革命性转型,而且也使人文学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呈现出内转趋势。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西方思想史上图像转向的生成,并使当代文化的重心从语言转向了图像。揭示语言学转向到图像转向的转型生成逻辑,可以明确和反思当下诗学话语转型的机制和情境。

  • 标签: 语言学转向 图像转向 文论转型 反思
  • 简介:叙述学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经典叙述学和后经典叙述学两个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叙述学研究正经历着巨大变革,这一变革的背景是发生于各领域的叙述转向,即叙述已经成为文学、历史学、法律、医疗、教育、电子游戏等多种学科领域的普遍对象,以文学叙述为对象的叙述学研究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叙述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般叙述研究范式的提出应和了这种挑战,使我们看到叙述学发展的广阔视域。交流叙述学正是在一般叙述的研究框架内,以叙述普遍存在的交流性为研究对象,关注叙述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交流机制,使我们重新审视以往割裂式研究带来的理论缺陷。

  • 标签: 叙述转向 一般叙述 交流叙述学
  • 简介:解构理论到底是如何生成的?至今学界仍争论不断。文章以现代西方四大哲学思潮(现象学、分析哲学、形式主义和批判理论)的冲突与融汇为思想史背景,紧密地追踪了德里达在这四大哲学思潮中穿梭往来的思想轨迹,最终揭示了解构理论的生成秘密。这一秘密即解构所遭遇的两次逆转——第一次逆转是在现象学批判中所实现的从“纯粹逻辑的语法”到“纯粹语法的逻辑”的转换,第二次逆转是在介入批判理论的过程中经由批判理论的批判所导致和实现的解构理论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上述分析不仅在一般理论的意义上揭示了思想史所具有的交互去蔽、差异错置的发生学机制,而且为回应、批判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的“终结论”的意识形态开辟了一种新的可能。

  • 标签: 现象学还原 文字学转向 批判理论 解构 生成
  • 简介:本文所要考察的是“语言学转向”后中国当代小说叙述语言变异。考察对象以20世纪80~90年代同类理论研究和小说文本语言特征为主——这一时间跨度是“语言学转向”背景下小说叙述语言变异从理论研究到文本实验的成果集中显示期。本文认为:观念层面的小说语言变异是根本性的。小说语言观念变异落实为小说叙述语言变异,具体表现为小说叙述风格变异(冷叙述)、

  • 标签: “语言学转向” 语言变异 小说叙述 中国当代 文本实验 时间跨度
  • 简介: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自产生之日起,很长时间内都具有一种泛政治化色彩,它总是和权力、阶级、控制等词汇相关联。但是随着世俗化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意识形态研究开始渗透到文学、艺术、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中。意识形态已经脱离了政治学的束缚,随着传统的意识形态瓦解,转变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与政治化的意识形态相比,是世俗化的,主要通过象征性符号来运作。

  • 标签: 意识形态 政治化 世俗化 符号学
  • 简介:编者:张碧、唐小林译者:周劲松等书名:欧洲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派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ISBN:9787569000177近一个世纪以来,理论界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关注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这一领域既可以看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符号学研究,也可以看作用以透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符号学方法论思考,故也被称为符号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作为一股强劲的理论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欧美理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标签: 符号学派 张碧 符号学研究 方法论思考 罗西 周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