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分析,探讨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2006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结果治疗后回访,治疗效果优58例,良18例,中9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能够复位重建踝穴的稳定性,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形态,有效的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另外,判断骨折的类型以及选择固定的方法对于复位质量,长远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踝关节 治疗 骨折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内固定技术要点。方法对49例经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随访6个月~3a,采用苟三怀4级评价方法[3]评价,优26例;良1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7%;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松动1例,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强调解剖复位特别是外踝解剖复位的关键性。对内、外、后踝和下胫腓联合的损伤应同等重视,只有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才能更有利于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和稳定性。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骨伤科接受手术治疗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24个,X线复查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优良率为90.4%;且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的发生。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而康复对术后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79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早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6~36个月;X线复查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参照BaindJackson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3.7%。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其骨折类型及韧带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可恢复正常的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007年4月—2011年1月16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人作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随访6—18个月。结果16例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按照陆宸照评定标准优5例,良9例,可2例。结论了解踝关节损伤机理及分型的重要性,陈旧性骨折均应手术复位,功能的恢复取决于能否良好的复位。

  • 标签: 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踝关节脱位经过前期的牵引复位治疗,后期的有限切开复位植骨内(外)固定能明显降低严重骨折遗留的伤残程度,最大可能的恢复伤肢功能,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后外侧入路治疗组(观察组)和前侧小切口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行X线片检查均提示内固定良好,其中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2±0.6)个月,对照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4±0.5)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口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5.7%,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8.6%,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脱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保守治疗费用低、可靠性高,是治疗无移位踝关节骨折的理想方法,而严重的踝关节骨折宜采取手术治疗。

  • 标签: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3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anish-Weber将骨折类型进行分类,依照分型代用克氏针张力带、拉力螺钉、钢板螺钉、腓骨钩钢板等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5年,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73例评分平均为90分,7例<75分;单因素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类型、年龄、合并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类型、年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发现导致踝关节不稳定的因素,根据其骨折类型及韧带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是避免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性所在。

  • 标签: 不稳定性 踝关节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6例(观察组),行X线拍照、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筛选出的复杂三踝骨折再进行核磁共振成像验证;与2008年5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5例(对照组),行X线拍照、双排CT扫描,进行优片率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对照组患者应用双排CT断层及同组X线拍照的优片率有显著性差异,尤其以复杂三踝骨折最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复杂三踝骨折再行核磁共振成像验证,与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三维重建诊断踝关节骨折临床可信度较高,是诊断踝关节骨折较为快速、准确和经济,目前为首选的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64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踝关节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预防措施和治疗的方法。以减少运动损伤发生,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

  • 标签: 体育教学 踝关节损伤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中药内服外敷综合治疗的体会,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对本科室2010年10月以来接诊的、通过中药内服结合外敷治疗的58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情况与效果进行总结研究。结果58例患者中,治愈30例(51.72%)、显效13例(22.41%)、好转10例(17.24%)、无效5例(8.62%)。结论一般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通过对症的中药外敷内服的治疗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接受度好,治愈率较高。

  • 标签: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中药外敷内服 治疗体会
  • 简介:一、重视加强踝关节力量在我们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力量的练习往往注重于大肌群力量的练习(如股四头肌、股后肌群),而忽略小肌群力量的练习。随着训练的深入,以及对训练目标要求的提高,到最后真正能使运动成绩达到一定高度的决定因素是小肌群的力量(如踝关节的力量)。二、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踝关节由胫骨下关节、内踝关节面和腓骨的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关节面组成。

  • 标签: 踝关节力量 几种方法 训练目标 肌群力量 股四头肌 股后肌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