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心脏手术后并发肌麻痹行肌折叠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5例小儿心脏术后诊断肌麻痹,行肌折叠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儿术后呼吸功能恢复,1例患儿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肌麻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康复,肌折叠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防治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减小腹,加强营养及心理护理,对患儿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脏手术 膈肌麻痹 膈肌折叠术 术后护理
  • 简介:论文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脓液积聚在一侧或两侧的肌下、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内者,通称下脓肿。下脓肿绝大多数是由于腹腔内器官化脓性感染,空腹脏器穿孔所致的腹膜炎引起的并发症,少数是手术后的并发症。

  • 标签: 膈下脓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下脓肿成因及对策。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52例下脓肿的诊断治疗经验。结果门脉高压脾肿大687例术后发生下脓肿43例,占6.3%;外伤性脾破裂495例术后发生下脓肿6例,占1.2%。52例患者中14例保守治疗,其中12例治愈,2例死亡;14例行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12例经1~3次穿刺引流治愈,其余2例穿刺引流效果差,改开腹手术。26例手术引流,死亡7例,死亡原因主要为败血症、肝功能衰竭、合并其他重大外伤。结论门脉高压症脾切除较外伤性脾切除有更高下脓肿形成率,其成因与患者肝功能、脾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缺陷及下解剖学特点有关。经腹引流及B超引导穿刺引流对下脓肿有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膈下脓肿 手术引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中国儿童横高度指数(diaphragmatic height index,DHI)正常值范围,探讨其在膨升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确诊为膨升的52例患儿相关资料。其中,男39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15.7个月,范围在2.0~132.0个月,将此52例患儿作为膨升组。收集同时期排除心肺疾病、脊柱侧弯畸形及无产伤外伤史儿童的胸部前后位X线片,共280例,作为正常儿童组,按年龄将280例儿童分为4个年龄段:①年龄<1岁儿童共80例;②1岁≤年龄<5岁儿童共68例;③5岁≤年龄<9岁儿童共56例;④9岁≤年龄<12岁患儿共76例。同时测定60例正常成年人的DHI,作为成人组。根据胸部X线片测量胸椎T10上下缘之间距离(vertebrae height,VH)和一侧抬高的横最高点与对侧横最高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diaphragmatic highest distance,DHD),按公式DHI=DHD/VH计算得出DHI值。数据间差异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 Wallis检验。结果①正常儿童组各年龄段DHI值分别为0.95±0.42(年龄<1岁),0.70±0.31 (1岁≤年龄<5岁),0.59±0.22(5岁≤年龄<9岁),0.65±0.28(9岁≤年龄<12岁),成人组DHI值为0.67±0.31。年龄≥1岁各年龄段正常儿童及成人比较,DHI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I值保持稳定。②膨升组年龄<1岁的患儿DHI值(4.67±1.65)与年龄<1岁的正常儿童组DHI值(0.95±0.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年龄≥1岁的患儿DHI值(3.35±1.09)与年龄≥1岁的正常儿童组及成人组DHI值(0.65± 0.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52例膨升患儿中14例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38例偶发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反复感染患儿和偶发感染患儿的DHI值分别为4.25和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结论DHI值是一种评价膨升的客观指标,测量方法简单、易操作,可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儿童 膈膨升 横膈高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拟通过超声心动图估测的与实测肺压进行对比来探讨估测梯度(transpulmonary gradient,TPG)是否可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数据库,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超声检查结果的患者,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TPG,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最终入选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4.0±1.6)岁,体重(15.2±3.3)kg,身高(99.1±11.2)cm。其中右心室双出口9例(33.3%),肺动脉闭锁7例(25.9%)。血流动力血监测TPG为5~16(10.1±3)mmHg,超声学参数估算TPG为5.8~20.3(11±3.3)mmHg,其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CC值为0.117<0.4,P=0.277,两者结果不一致。结论在围术期通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管道开窗估测的TPG并不准确,且较实际值高,因此围术期仍推荐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 标签: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跨肺压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拟通过超声心动图估测的与实测肺压进行对比来探讨估测梯度(transpulmonary gradient,TPG)是否可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数据库,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超声检查结果的患者,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TPG,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最终入选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4.0±1.6)岁,体重(15.2±3.3)kg,身高(99.1±11.2)cm。其中右心室双出口9例(33.3%),肺动脉闭锁7例(25.9%)。血流动力血监测TPG为5~16(10.1±3)mmHg,超声学参数估算TPG为5.8~20.3(11±3.3)mmHg,其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CC值为0.117<0.4,P=0.277,两者结果不一致。结论在围术期通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管道开窗估测的TPG并不准确,且较实际值高,因此围术期仍推荐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 标签: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跨肺压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监测
  • 简介:为改善大PC连续刚构桥因设计阶段应力储备不足引起后期运营阶段桥梁开裂和下挠问题,通过分析大PC连续刚构桥结构应力状态和混凝土强度理论,提出桥梁设计阶段正截面最小应力储备值概念,推导出桥梁在设计阶段中梁段应预留的正截面最小应力储备值计算式。以3座大PC连续刚构桥为例,对储备值计算式的可行性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正截面最小应力储备值计算公式解与实桥有限元解的误差最大值为4.5%,满足设计要求;正截面最小应力储备值与桥梁径有关,桥梁径越大正截面最小应力储备值越大,径越小正截面最小应力储备值越小;该计算式适用于大PC连续刚构桥,对其它结构体系桥梁正应力储备值应另行研究。

  • 标签: 连续刚构桥 预应力结构 开裂 下挠 压应力 储备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脓肿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学回顾分析下脓肿和文献报告的病例。结论术中损伤,术后引流不畅是造成下脓肿主要原因,而早期诊断及B超引导下反复穿刺或手术引流是治愈关键。

  • 标签: 膈下脓肿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脓液积聚于肌以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的间隙内,通称为下脓肿;如以肝脏及其镰状韧带为解剖标志,则下脓肿可分为左、右下,肝上、肝下间隙脓肿。目的讨论下脓肿的外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下脓肿一经形成,除小的可吸收外,较大的脓肿如不引流,长期感染可使身体日渐消耗,终于衰竭,死亡率颇高,因此需要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膈下脓肿 外科治疗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以小气道的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呼吸衰竭是导致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肌是呼吸运动的动力泵,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在呼吸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约占全部呼吸肌的60%~80%[1].1977年,Roussos[2]等人首次证实了人体肌在阻力呼吸状态下会发生疲劳,从肌疲劳的角度对COPD患者通气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近些年来,有关肌疲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拟对此做以简要综述.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膈肌疲劳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用BL-420F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采集10只家兔的神经放电和肌收缩信号,用电针对家兔“内关”穴分别进行疏波刺激和密波刺激后观察神经放电和肌收缩信号的改变,发现疏波刺激对神经放电和肌收缩有抑制作用,密波刺激对神经放电和肌收缩具有兴奋作用,针刺“内关”穴对神经放电和肌收缩有双向调节作用,证实了“内关”穴与神经之间存在神经传导通路。

  • 标签: 内关 膈神经放电 电针
  • 简介:摘要:用BL-420F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采集10只家兔的神经放电和肌收缩信号,用电针对家兔“内关”穴分别进行疏波刺激和密波刺激后观察神经放电和肌收缩信号的改变,发现疏波刺激对神经放电和肌收缩有抑制作用,密波刺激对神经放电和肌收缩具有兴奋作用,针刺“内关”穴对神经放电和肌收缩有双向调节作用,证实了“内关”穴与神经之间存在神经传导通路。

  • 标签: 内关 膈神经放电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疝修补手术对新生儿先天性疝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22例新生儿先天性疝患者,均采用疝修补手术进行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患儿呼吸功能正常0例、轻度衰竭1例、中度衰竭3例、重度衰竭18例,治疗后呼吸功能正常19例、轻度衰竭2例、中度衰竭1例、无重度衰竭患儿,呼吸功能轻度衰竭、中度衰竭例数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功能正常、重度衰竭例数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先天性疝行疝修补手术可挽救患儿生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新生儿 膈疝修补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