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折在足踝部损伤中发病率较低,但治疗难度较大,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其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整体治疗方案有多种方法。目前主流手术治疗策略是采用坚强有效的固定方式,恢复解剖形态,尽力保留血运,减少畸形,达到早期愈合。本文通过对骨折的治疗难点及发展现状等进行文献回顾,总结了治疗原则,并归纳了最新进展,以期对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距骨 骨折 骨坏死 Hawkins征 创伤后关节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软骨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30例)和手术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踝关节镜检查。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关节镜微骨折手术可以改善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缓解疼痛,结论:但是有许多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简便,安全,近期疗效可靠,满意。中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跟进。

  • 标签: 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 距骨骨软骨损伤 踝关节功能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踝截手术入路治疗复杂的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 5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n=34)与B组(n=34),A组采用传统非截手术入路治疗,B组应用内踝截手术入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复杂的骨折患者采取内踝截手术入路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就诊的40例复杂的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在数字表分组法下,将其随机分成2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给予实验组内踝截手术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距骨骨折 内踝截骨手术入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软骨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自体软骨移植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踝—后足评分与水肿面积。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踝—后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水肿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软骨损伤患者治疗中,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软骨修复,使患者损伤部位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普及。

  • 标签: 关节镜 微骨折 距骨骨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股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这种骨折在所有骨折当中所占的比例在3.58%左右。对于股骨骨折的患者来说,大多数是老年人,在所得到的文献资料当中发现这类型骨折的高发年龄阶段是60岁到80岁,并且在理性当中的发病远远多于男性,这有可能和60岁以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有可能受到内科疾病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肢体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80岁以上的患者来说,因为自身身体方面的原因,日常下地活动量比较少,或者并不能够下地进行活动。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因为雌激素分泌的降低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等各种问题的出现。总的来说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是股骨骨折的好发人群,随着中国进一步进入到老龄化的社会,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主要对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治疗的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希望能够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骨折 手术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经外踝上截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骨折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8例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复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接受非截入路手术)和研究组(34例,接受经外踝上截入路手术),对比患者治疗后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对比后可知,研究组患者AOFAS评分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复杂骨折脱位采用经外踝上截入路手术,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同时,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后踝和后足的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外踝上截骨入路 非截骨入路 距骨复杂骨折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折并踝关节及下关节脱位的损伤诱发机制,并对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骨折并踝关节及下关节脱位患者中筛选25例纳入研究,入组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骨折并踝关节及下关节脱位的损伤诱发机制,并对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未有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骨折均良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均值(11.15±1.23)周,末次随访疼痛评分均值(0.61±0.05)分,踝及后足跟功能评分均值为(88.14±1.30)分。结论 骨折并踝关节及下关节脱位发生明确疾病情况后需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术前需要接受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情况合理制定截方案,术中良好复位并实施加压将强内固定,重视对体血运进行良好保护,从而降低术后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有效率,值得重视。

  • 标签: 距骨体骨折 踝关节脱位 距下关节脱位 诱发机制 手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软骨损伤治疗中关节镜微骨折手术与自体软骨移植手术效果。方法:观察时间设置为2020年3月--2021年9月期间,观察对象设置为软骨损伤手术患者74例,观察方法为随机分为一组(采用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和二组(采用自体软骨移植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Cobb角值情况。结果:一组和二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对照中,一组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评分对照中,二组明显优于一组,(t=15.560,p=0.013),两组有差异。结论:在软骨损伤治疗中采用自体软骨移植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值得推荐。

  • 标签: 距骨骨软骨损伤 关节镜微骨折手术 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体填充对于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软骨缺损患者,对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填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满意度及NRS评分。结果 48例患者,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患者分别2、12、34例,满意度为95.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NRS运动及NRS休息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软骨缺损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填充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因此,该诊断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自体骨填充 距骨软骨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是连接足与下肢的关键结构,在创伤后极易发生缺血性坏死,骨坏死治疗的目标在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尽可能地保留踝关节及后足功能。本文拟从的解剖及生物特性、骨坏死临床分期、骨坏死的保守治疗和传统手术方法及假体的最新进展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距骨坏死 踝关节融合术 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术 3D打印 全距骨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股骨骨折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66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舒适组,均为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舒适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舒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7%(32/33),高于对照组的78.79%(26/33),差异明显(P<0.05);舒适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09%(3/33),低于对照组的30.30%(1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果表明,在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采取舒适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满足其临床需求,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常规护理 股骨颈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关节镜下切除前外侧副关节面治疗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下关节镜下治疗的12例13足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3~51(38±11)岁,左侧6足、右侧7足,5例伴有腓骨肌痉挛。12例患者均在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加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13足镜下均可见较大的前外侧副关节面,其中8足有前外侧副关节面软骨损伤,12足有跟前韧带损伤,5足有间韧带损伤,4足有明显的关节滑膜炎表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1(17.46±6.28)个月。5例腓骨肌痉挛患者术后情况:3例腓骨肌痉挛消失;1例明显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仍可诱发,休息即可缓解,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后解除痉挛;1例未缓解,患者拒绝行肌腱延长术,针刺加药物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检查均显示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解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77±4.99)分和(1.62±1.33)分,与术前AOFAS评分(47.69±13.42)分、VAS评分(7.62±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0、14.162, P值均<0.01)。结论下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是治疗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距骨 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 距跟撞击综合征 距下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外展截治疗儿童股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03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股骨骨折不愈合1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10.0±3.0)岁。术前已经过1~2次手术治疗15例;因多发创伤后漏诊2例;经长期牵引、外固定保守治疗后骨折仍不愈合2例。合并股骨头缺血坏死15例。记录患儿骨折分型、治疗经过、术中操作、术后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并对手术前后股骨干角、Pauwel角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19例患儿经股骨近端外展截治疗后均达到骨折愈合。合并骨质缺损4例,采用自体或异体移植治疗。术后愈合时间为(8.2±2.4)个月。本组术前干角和Pauwel角分别为110.3°±18.8°和56.4°±12.0°,术后颈干角和Pauwel角分别为142.3°±12.6°和25.3°±5.9°,组间比较,干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显示,年龄(外展截手术时)与骨折不愈合无显著相关,而Garden分型和Delbet分型均与骨折不愈合相关(P=0.039和0.001)。术后发生下肢机械轴外移5例,1例采用股骨远端外侧骺阻滞治疗,其余4例观察;内固定断裂1例,再次手术治疗;切口浅表感染1例,换药后愈合。双下肢不等长15例,未行进一步治疗。股骨近端骺早闭8例、股骨畸形4例、继发股骨头骺滑脱2例,随访至股骨近端骺闭合未进一步加重,未行进一步治疗。继发髋臼发育不良2例,目前随访观察中。结论儿童股骨骨折不愈合治疗困难,并发症多。股骨近端外展截可以改变骨折线应力方向,增加骨折端压应力,有效治疗儿童股骨骨折不愈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 不愈合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踝关节软骨损伤的MRI表现以及MRI诊断踝关节软骨损伤产生的价值。 方法 将本院2019年12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均进行MRI诊断,并与病理学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在治疗后开展随访。 结果 I型发生率为8.00%,II型发生率为30.00%,III型发生率为32.00%,IV型为18%,V型为12.00%。 结论 磁共振检查可以准确展示出软骨损伤位置、程度以及范围,针对软骨损伤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大力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踝关节 距骨 骨软骨损伤 MRI表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重度软骨损伤(OCLT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治疗的26例重度OCLT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7~49岁[(36.3 ± 10.9)岁]。左足11例,右足15例。均为Hepple Ⅲ~Ⅳ型OCLTs。患者均行自体带骨膜髂骨瓣移植治疗。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 - 后足评分及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同一层面MRI损伤面积,末次随访CT观察骨质及关节面愈合情况;观察切口、截部位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2个月[(16.2 ± 3.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2.4 ± 0.9)分、(1.7 ± 0.6)分,较术前(5.4 ± 1.2)分显著降低(P < 0.01),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后6个月显著降低(P<0.01)。AOFAS踝 - 后足评分分别为(71.7 ± 7.8)分、(87.8 ± 6.2)分,较术前(66.5 ± 7.5)分显著提升(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 - 后足评分较术后6个月显著提升(P<0.01)。踝关节ROM分别为(58.4 ± 5.5)°、(70.0 ± 4.9)°,较术前(42.3 ± 8.1)°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踝关节ROM较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同一层面MRI损伤面积为0.67(0.55,0.89)cm2,较术前2.64(1.98,3.68)cm2明显改善(P<0.01)。CT示移植骨质融合,骨质未见明显缺损,关节面未见明显台阶。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除8例患者残留局部软骨下骨髓水肿信号、2例出现内踝截延迟愈合外,未见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截不愈合、畸形愈合或严重踝关节紊乱。结论对于重度OCLTs,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明显缩小损伤面积。

  • 标签: 距骨 骨折,软骨 髂骨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双平面Chevron内踝截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柱损伤合并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6例软骨损伤合并囊肿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2~50岁,平均36.2岁;按照Hepple分型:Ⅳ型5例,Ⅴ型21例。关节镜评估软骨损伤程度和范围,Chevron内踝截暴露内侧软骨损伤区,彻底清除不稳定软骨,新鲜化处理囊肿硬化壁,取同侧股骨内髁非负重区软骨柱植入至软骨损伤区。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年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踝关节Karlsson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平均为20.6个月(12~3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感染、囊肿复发及畸形愈合等术后并发症,供侧膝关节未见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患侧踝关节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4.3±3.9)分提高至术后1年(89.5±5.1)分,Karlsson评分由术前(60.5±5.5)分提高至术后1年(85.2±6.9)分,VAS评分由术前(6.2±1.1)分降至术后1年(1.8±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为(94.7±1.9)分,术后1年为(94.1±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平面Chevron内踝截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并囊肿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和改善踝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 标签: 距骨 软骨 足损伤 移植 截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