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多数人认为我们的记忆是一个硬盘,可以准确地对事件进行编码,并将其存储在大脑中,等待检索以重建事件。然而,从实际角度来看,这种解释只是部分原因。正如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UCI)的Elizabeth F. Loftus的TED演讲中提到的,我们的记忆所报告的信息是可塑的,容易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影响,这导致了一个被称为错误信息效应的研究领域。这篇文章主要总结了错误信息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回顾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良好的正确记忆,还要尽可能防止学生产生错误,防止知识的混淆和回忆中的似是而非。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复习时间,采用正确的教学手段,从而尽量减少学生的虚假或错误的回忆

  • 标签: 错误记忆 学习 学生
  • 简介:创伤理论与错误争论的关键是创伤理论坚持认为人们经历的悲惨事件或创伤记忆是被深深埋藏而无法被改变的,以至于在创伤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被唤醒或被恢复,从而更好地介入和治疗;而错误研究则认为那些创伤情节或记忆是可以被改变甚至被凭空创造出来的,以至于被唤醒的记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完全可信的。与基于图片再认或者是词汇认知基础上的研究范式不同,基于情节事件的错误使更多的研究者开始对创伤理论和错误之间的争论寻求更多的理解。

  • 标签: 错误记忆 情节事件 创伤理论 社会行为
  • 简介:证人证言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证人错误的发生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文章回顾了证人错误研究的历史,主要探讨了证人错误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基础,并讨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发展趋势。

  • 标签: 证人 错误记忆 研究范式 理论假说
  • 简介:本研究采用DRM范式,考察了关联、学习程度和时间间隔对错误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学习程度和中学习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显著高于高学习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说明错误随着学习程度的增加而降低;(2)低关联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显著低于中关联程度和高关联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说明关联高低是引发错误的重要变量;(3)时间间隔对错误再认率没有影响,说明错误不具有时间上的衰退效应,一旦产生后极其顽固,不容易消退,可能更多地受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揭示了错误与真实记忆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真实记忆可能是错误的根源,而二者的关系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则既有共变又有分离.

  • 标签: 错误记忆 学习程度 时间间隔 关联性 再认错误率
  • 简介:错误是人们对未经验过事件或未学过单词的记忆。研究表明,不同实验室研究范式下引发的错误在来源阶段上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同时操纵预警提示和时间间隔两个因素来探讨错误的来源问题。结果发现:关联错误出现预警效应,但不具有时间效应;误导错误则恰好相反。可见,关联错误可能主要发生在编码阶段。而误导错误则可能主要发生在保持阶段。

  • 标签: 错误记忆 关联性错误记忆 误导性错误记忆 预警提示 时间间隔
  • 简介:采用DRM范式,研究汉字字形关联对错误的影响。实验以占汉字主体的形声字为材料。学习阶段使用了两类字表:在一半字表中,各字表内汉字及相应的关键诱饵具有相同形旁;另一半字表中,各字表内汉字及相应关键诱饵具有相同声旁。再认测试中,被试对两类关键诱饵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错误,并且其效应大小与字表汉字相似度成正比。这些结果说明,汉字的字形关联可以诱发错误现象,并且这种错误效应由汉字间字形相似度决定。

  • 标签: 错误记忆 DRM范式 字形关联 汉字
  • 简介:本研究采用DRM范式,实验采用经修订的词汇序列,考察视觉、听觉两种感觉通道效应对正确记忆错误的影响。结果表明:关键诱饵以视觉的方式进行呈现,结果要优于听觉呈现;除关键诱饵以外,在视觉和听觉通道下错误差异都不显著;在两种通道下,正确记忆的呈现要显著高于任何一项错误;性别在两种感觉通道下不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正确记忆 错误记忆 DRM范式 感觉通道效应
  • 简介:现场中的信息缺失会影响人类对事件的记忆,这对证人证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以往对之却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信息缺失范式,采用视频录像材料,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间隔时间和记忆负荷对错误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隔时间没有影响真实记忆错误,但信心水平却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变化;(2)记忆负荷高低没有影响真实记忆却影响了错误,在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降低记忆负荷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3)信息性质会影响人们的记忆,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的错误和真实记忆均高于关键信息缺失的条件。

  • 标签: 错误记忆 信息缺失范式 间隔时间 记忆负荷
  • 简介:目击证人对犯罪嫌疑人辨认的结果可以作为定案的重要依据,但目击证人的错误陈述又是案件错判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提高目击证人辨认的准确有利于惩罚犯罪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通过探测奖励方式、预警呈现时刻对目击证人错误影响,结果表明:(1)预警呈现时刻主效应显著,即预警提示可以降低错误;(2)奖励方式主效应不显著,即奖励方式对错误的产生没有明显作用;(3)项目类型主效应非常显著,即实验成功引发了DRM范式的错误效应.

  • 标签: 目击证人 错误记忆 奖励方式 预警呈现时刻
  • 简介:Smith和Hunt于1998年首次采用DRM范式提出了错误通道效应,即视觉学习通道较之听觉学习通道会降低错误再认或错误回忆,这不仅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错误通道效应的研究,而且提出了许多关于错误通道效应产生机制的不同观点。本实验采用DRM范式,运用ERP技术,考察了视觉与听觉通道在提取阶段的错误新旧效应,以从更深层面认识错误的内在加工机制。结果发现,视觉与听觉通道在300—500ms和500—700ms两个时间窗都发现了ERP新旧效应.但在脑区位置以及错误的新旧效应方面存在差异,这表明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在提取阶段的新旧效应存在不同的脑神经活动,不同学习通道在提取阶段的监测加工差异在导致错误通道效应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视觉与听觉通道 错误记忆 DRM范式 ERP新旧效应
  • 简介:采用短时DRM迫选任务,探讨提取条件和延迟间隔对短时错误的影响,以进一步考察短时错误的产生机制。结果发现,短时错误的产生主要源于提取时对存贮细节通达的缺失。在无有效提取线索的条件下,延迟间隔能够增加错误率;而有效提取线索存在时,真实记忆痕迹的可通达增加能够极大避免错误的产生,延迟间隔的作用则不显著。该实验的结果是对错误理论解释的一种补充。

  • 标签: 短时错误记忆 延迟间隔 提取条件
  • 简介:采用DRM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paradigm),考察了启动情绪状态下词表项目的呈现方式对错误的影响。结果发现:(1)启动情绪主效应不显著。(2)词表项目的呈现方式主效应显著。(3)启动情绪与呈现方式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愉快启动情绪状态下分组呈现的错误再认率明显高于随机呈现条件;当词表项目分组呈现时,三种情绪状态下的错误再认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愉快启动情绪下的错误再认率最高,其次是悲伤情绪,最低的为对照组—非启动情绪状态。说明启动的愉快情绪增强了对关键诱饵的连续激活累积效应,从而导致对关键诱饵较高的错误再认率。

  • 标签: 错误记忆 DRM范式 启动情绪 呈现方式
  • 简介:55名被试者学习含有形容词的同字同义词、异字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词表(积极词和消极词均各半)后,对关键诱饵词、学过词和无关词进行再认测验。结果发现:汉语形容词学习中存在错误现象;汉语形容词的真实记忆错误均存在消极偏向。

  • 标签: 错误记忆 汉语形容词 消极偏向 同义关联 反义关联
  • 简介:使用DRM范式考察了言语-表象认识风格和性别因素是否对错误产生影响。通过"认知风格分析测验(CSA)"对大学生被试进行认知风格鉴定,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在DRM范式中言语-表象认知风格和性别差异对真实记忆均无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言语-表象认知风格对错误存在影响,言语型被试比表象型被试更容易将没有学过的关键诱饵判断为学过,也就是说言语型被试是错误的易感人群。性别差异对错误无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的结论可为教学中教师通过因材施教避免错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错误记忆 DRM范式 言语-表象 性别 认知风格
  • 简介:经济数据往往可以定义我们的世界。个人、组织和政府以这些数据为依据去评估他们决策的方式。经济学家和分析师通过这些数据粗略地计量GDP、失业率、通货膨胀和贸易赤字等领先指标。相信这些数据可以准确地反映事实并且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独到的见解。总之。领先指标创造了一个指引人们生活的导航。然而,这个映象正显现出衰老的痕迹。经济数据的解释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可靠。

  • 标签: 领先指标 误导性 经济数据 经济学家 贸易赤字 通货膨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故障诊断与排除:进入BCM,检查巡航开关信号,正常;BCM编码也正常。考虑到信号要传给发动机控制单元,进入发动机控制单元发现,此车编码为1,而正常车的是31。对发动机控制单元重新编码,故障排除。

  • 标签: 编码 一汽大众 巡航 发动机控制单元 定速 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