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西魏北周的间谍活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不仅次数多,而且在对外战争以及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钩沉,从间谍的身份、间谍的任务以及间谍的手段等几个方面对西魏北周间谍活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间谍活动 身份 任务 手段
  • 简介:<正>本文拟重新解释敦煌西魏文书残卷反映出的“均田规格”。敦煌发现的西魏文书(残缺),一部分显然是以户籍作为计算基础的“计帐”,可以称之为“户籍计帐”。它们不仅可以使我们具体地了解西魏推行的“计帐之法”,而且提供了当时户籍编制的实物品样:每户的土地都登记在户籍上并按均田令规定的“均田规格”分别

  • 标签: 均田令 均田规格 北魏 西魏 残卷 敦煌地区
  • 简介:<正>三鲜卑拓跋族政权在其发展的初期曾用武力大量地掠夺人口并强制被其征占地区的许多人口迁移至拓跋族根据地。一部分被强制迁来的人被拓跋族国家通过“计口授田”的办法安置下来。这部分人被称作“新民”。找不到说明“计口授田”具体內容的材料,但当时拓跋族刚刚进入阶级社会,部落制度和习俗的影响还存在,所谓的“编民”同时还是“部民”,土地买卖现象尚未出现,联系北魏后来颁布均田令时还在“理论上”(形式上)规定了“露

  • 标签: 计口授田 均田令 北魏 土地买卖 均田规格 西魏
  • 简介:敦煌遗书有一些关于"史姓"的记载,笔者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考察,总结出在敦煌生活的史姓的一些特点:他们中有少数是从中原来的汉人,也可能有突厥人,大多则是从中亚史国来的粟特人;相对于敦煌粟特人的安、康、石等粟特姓氏来说,史姓的人数较少,势力较小;经过吐蕃时期的重要发展,到了归义军时期史姓终于发展成为一个略具规模的大族;归义军以后宋代粟特人已完全融入汉族社会,敦煌史姓族属也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 标签: 敦煌 史姓
  • 简介: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受部下大将高欢的胁迫.逃往关中投靠宇文泰。高欢又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35年宇文泰在关中杀孝武帝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

  • 标签: 五铢钱 西魏文帝 中国 钱币学 面值 图案设计
  • 简介:《北史》与《通典》二书对西魏北周'九命'官品的记载中,在官名涉及'左右'时存在着歧异:《北史》以'右'为尚,而《通典》以'左'为尚。本文就此加以考察论证,认为与南北其他政权的官制'尚左'之风都不相同,周官制以'右'为尚,并且自'九命'颁行之初就是如此。

  • 标签: 尚左 尚右 官制 光禄大夫 官品 九命
  • 简介:麦积山西魏石窟延续了北魏造像风格特点,有地区多民族政教合一文化因素的积淀和世俗化风格的体现,此外也与乙弗氏葬麦积崖“后期影响”的西魏皇室及出家麦积山的宫女参与相关。

  • 标签: 麦积山 西魏 乙弗氏 造像风格 地域因素
  • 简介:“秀骨清像”在佛教造像中指一种艺术风格,由南朝宋明帝时的皇家宫廷画师陆探微提出.在顾恺之“清赢示病”的维摩诘形象上发展而来的造像样式。这种艺术风格很快在北魏的佛教石窟和鎏金铜像作品中显现出来,成为那个时代佛教造像的基本特征和风格——北魏时期的造像风格。麦积山建于北魏晚期与西魏时期的石窟造相普遍呈现出这种时代风格。

  • 标签: 佛教造像 北魏时期 风格成因 麦积山 西魏 艺术风格
  • 简介:西魏国(535-557)在佛教艺术发展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西魏首都长安的佛教造像既有新风格,又有旧传统。如今能真正体现西魏佛教艺术最高成就的彩塑与壁画作品,就保存在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中。西魏还开启了北周典型造像样式的先河。

  • 标签: 西魏 北周 长安 麦积山 莫高窟 造像
  • 简介:虽然宇文氏统治的西周、北周时期大力提倡《周礼》,倡导孝道,但由于处于战事频仍之时,统治者又不允许文武大臣为父母亲人依礼制服丧,而是权变从事,由此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恶果。

  • 标签: 西魏 北周 服丧制度 权变 《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