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由于它是一项新原则,缺乏实践经验,法律对行政诉讼如何贯彻这一原则,未作具体规定,实践中有不同认识。为了更好地行使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行政诉讼法律监督权,本义试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方式、范围、程序等方面谈点粗浅看法。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方式目前在专家、学者的讨论中,对此认识颇不一致。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1、主张检察院可以采用三种监督方式即既可以提起诉讼和参与诉讼,又可按审判监督程序

  • 标签: 行政诉讼法规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者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抗诉条件
  • 简介:行政诉讼法》总则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行政诉讼法》的具体条文关于检察监督的规定仅有一条,即第64条。该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根据这一规定,行政诉讼中检察监督的范围非常狭窄,其涉及的监督对象仅仅包括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其监督方式仅仅包括依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对监督手段则更没有具体规定。可见,《行政诉讼法》总则确定的检察监督的基本原则在该法具体条文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修改《行政诉讼法》,增加关于检察监督的具体条文,进一步明确检察监督的对象、方式和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就行政诉讼中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而言,可以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行政公益诉讼 检察监督 审判监督程序 人民检察院 法律监督
  • 简介:摘要 与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一样,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检察制度,是通过法律确定了的检察机关的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按照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行政检察要围绕行政诉讼监督展开,或者说,行政检察的核心是行政诉讼监督。需逐步完善对行政诉讼被告的检察监督机制、抗诉制度及检察机关的监督调查权,本文对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对象、范围等提几点自己的意见和期望。

  • 标签: 行政诉讼 检察监督 范围 完善
  • 简介:检察机关采取提起诉讼和参加诉讼的方式对行政诉讼进行监督是国外行政检察监督的基本监督方式,由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诉讼是基于法律监督权,检察院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既然有权实行提起诉讼和参加诉讼的方式

  • 标签: 监督问题 行政诉讼监督 问题探析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与行政诉讼制度相结合的实践产物。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机制的检察制度,是不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没有中国特色社会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机制的行政诉讼制度,也是不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诉讼制度。

  • 标签: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 检察制度 行政诉讼制度
  • 简介:法院不仅审查法律规定的可审查的行政行为,然后规定其余的所有行政行为或者公法争议均属于法院受理和审查的范围,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

  • 标签: 范围研究 行政诉讼范围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已于1990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并开始在全国施行。这部“民告官”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之一。但是,行政诉讼法是否适用于军队,人们的认识尚很模糊。其实,就行政诉讼法能否在军队适用而言,无非是指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军事机关及其成员能否对地方行政机关

  • 标签: 军事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案件 军事机关 军队
  • 简介:检察机关对法院的行政审判行为的审查,  检察机关对行政审判行为的监督,应当把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行政机关是否依法作出诉讼行为作为审查对象

  • 标签: 审查对象 检察机关行政诉讼 监督审查
  • 简介: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侵犯公共利益的情形缺乏有效救济途径,如何设计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是行政法治化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纵观世界各国,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大都在行政诉讼制度体系建立了专门的公益诉讼制度.此外,行政诉权理论在我国的新发展也为公益诉讼作为行政诉讼的一个新类型的确立排除了障碍.

  • 标签: 行政法 公益诉讼 诉权
  • 简介: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初,为缓解川黔公路綦江段交通拥挤状况,促进綦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原四川省重庆市綦江县(简称綦江县)决定修建綦江沱湾大桥。为此,原四川省重庆市计划委员会于1991年11月6日下发重计委固[1991]1064号《关于綦江县沱湾大桥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同年12月25日,原四川省重庆市规划局发出重规[1991]213号《关于綦江县沱湾大桥工程的定点通知书》。1992年4月2日,原四川省重庆市綦江县建设

  • 标签: 行政诉讼起诉 起诉期限
  • 简介:行政诉讼庭前和解,是在行政诉讼中通过和解使原告和被告之间的纠纷在进入庭审之前就已经被化解的一个制度设计,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尽管该制度某种意义上有规避法律之嫌,也曾引起学界诸多质疑,但从行政诉讼将纠纷解决作为最高价值、从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平等性、从行政诉讼成本控制、从当事人享有处分权等角度分析,仍然有其正当理由和理论支撑。为了规范该制度的运行,必须在时间节点、提起人、决定权、主持人和裁判方式等环节予以特殊框定。

  • 标签: 行政诉讼 庭前和解 纠纷类型 程序设计
  • 简介:<正>相对于其它部门法而言,行政法是一门人们较为陌生的法,而我国的行政诉讼则又是一个人们陌生的问题,因而,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尽管目前我国尚无行政诉讼法典,但行政诉讼制度已由宪法和有关法律作了一般或具体的规定。新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第二款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第三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不难看出,第一款和第二款包含了原则上对我国行政诉讼制的确立,第三款包括了对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原则的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

  • 标签: 行政诉讼制度 当事人 行政案件 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 人民法院
  • 简介: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不能简单的做一归而统之的划分,而应该具体的分析诉讼中各角色的不同证明责任。在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证明责任应分为客观的证明责任和提供证明责任,前者是在行政实体法中就已预先设定好划归行政机关承担,并在行政诉讼中当案件真伪不明时作为法官判案的实体法依据。后者则仅仅只在诉讼过程中才有其存在的意义。而原告在诉讼前的证明行为实质上是证明的义务,其在诉讼中则享有证明的权利,法官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则具有证明的权力。

  • 标签: 证明责任 客观证明责任 提供证明责任 证明的权利 证明的权力
  • 简介:原被告双方对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构成了行政诉讼制度运作的基础。本文以“诉讼地位平等权”、“要求公正审理权”和“自愿和解权”为核心,考察了行政诉讼中原、被告之间共有的权利形态。诉讼地位平等权表明了在诉讼中法律角色之间的平等;要求公正审理权则同时表明了法院的义务;自愿和解权则是在行政诉讼法明确禁止调解之外,由当事人之间达成解决纠纷的另外一种制度安排。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中国 当事人 诉讼地位 平等 司法公正
  • 简介:本文以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涵义和特征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对我国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进行革新的建议。

  • 标签: 行政诉讼 证明标准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 简介:一些国家也实行行政诉讼收费制度,实行行政诉讼成本国家承担制度,现行的行政诉讼收费制度的主要依据是《民事诉讼法(试行)》和依该法制定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 标签: 收费制度 行政诉讼收费
  • 简介:从而在立法上明确了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证据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证明任务之一是证明自己在行政程序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达到了应当达到的证明标准,当被告不提供或者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时

  • 标签: 行政诉讼证据 证据问题 问题研究
  • 简介:<正>一、行政诉讼立法概况苏联没有行政诉讼法典。苏联的行政诉讼法以《对公职人员侵害公民权利的非法行为向法院控告的程序法》为龙头,辅之民事诉讼法、劳动法、发明发现及合理化建议法、行政违法行为法等法律中有关行政诉讼的规定,共同构成苏联的行政诉讼法。这种格局,是由于立法时间的先后不同而形成。例如,劳动纠纷审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公职人员 公民权利 法院 程序法 非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