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发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开始透析年龄透析龄、超滤率、Kt/V、干体重方面的差异。方法对2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进行调查,按发病分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慢性肾炎组患者的年龄以及开始透析年龄较高血压病、糖尿病组明显较低,而透析龄相对明显较长。糖尿病组患者的干体重较慢性肾炎组明显较高。结论慢性肾炎患者进入透析的平均年龄较糖尿病肾病以及高血压肾病早。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龄较短。

  • 标签: 血液透析原发病开始透析年龄 透析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中是否低血压分为观察组和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透析超滤率、血碱性磷酸酶、血ẞ2微球蛋白、血NT-p roBNP、血浆白蛋白、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毳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差异性,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透析超滤率、血碱性磷酸酶、血ẞ 2微球蛋白、血NT-p 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血浆白蛋白、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来内径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观察组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4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 40 例 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 20 例。观察组实施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实施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 高于对照组(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两组/23例,对照组-血液透析,观察组-血液透析滤过。相比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及血磷的清除效果、急性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测得的清除量更高,其中血磷清除量为(169.45±24.48)ml/min,且急性并发症情况良好,相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的疗效优于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用。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维持性 疗效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及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例,分为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组和单纯血液透析组,对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β2微球蛋白、Kt/V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组血红蛋白较高,而血磷、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更低,并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但两组在血清白蛋白、血钙、25-羟基维生素D、Kt/V方面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能更好的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骨代谢异常,且能够更有效的清除β2微球蛋白。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透析 透析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我院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开始血液透析的肾小球滤过率(CFR)为6ml/min)和对照组(开始血液透析的CFR为10ml/min),对比分析两组采用不同开始透析时机患者透析前后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死亡10例(33.3%),对照组死亡7例(23.3%)。透析前,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透析后两组血肌酐以及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之间对比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透析前(P<0.05),但是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8例出现心肌缺血加重、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症状(60%),对照组11例(36.7%)。且观察组出现低血压(20%)、肺部感染(30%)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10%、16.7%,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的GFR10ml/min相对于CFR为6ml/min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因此慢性肾衰竭患者应尽早开始血液透析,这样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开始时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常规血液透析的效果,选取最佳透析方法。方法选择相关病患总数72人,将这72名病患平均的分为两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为高通量组,使用常规血液透析的为常规组,选取的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3月。通过对透析前后和不同组之间的效果和变化状况进行对比,对比的项目有血尿素氮、血肌酐、清蛋白、血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和血清电解质等,除此之外还要将两组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透析后两组血肌酐都减少,存在差异(P<0.05);经过透析常规组血清中清蛋白的含量有所减少,高通量组经过透析后并未发现差异(P>0.05);,两组的血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素不存在差异(P>0.05),透析后血清电解质中的钠、钾、磷和氯无明显变化(P>0.05),透析后高通量组的感染率比常规组的低,两组的感染率分别为17.26%和45.85%,二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来看,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应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常规血液透析 透析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