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为肿瘤患者静脉给常用途径, 但其主要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可直接影响置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肿瘤的高凝状态、肿瘤类型、导管类型以及穿刺部位等因素相关,为保证 PICC 置管的正常使用及留置时间,可在早发现、早诊断、药物 封管、熟练穿刺及科学宣教等方面作加强。

  • 标签: 肿瘤/治疗 picc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8例临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原因分析,探讨DVT发病机理。方法:通过回顾临床资料,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引发DVT的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DVT的患者,如何精心做好抗凝、溶栓期间的护理,防止发生肺栓塞(PE)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医护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DVT的多发及危害,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干预。

  • 标签: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护理 干预
  • 简介: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产妇通过一般护理、患肢护理、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结果,11例均痊愈出院。产后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发生的主要原因。产后应针对三大主要原因进行预防治疗及护理。

  • 标签: 产后期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  近年来,我们对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例护理 形成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8.03-2021.03期间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入院编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接受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周径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周径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脑血栓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护理。方法:选择患者的时间是2019.09-2020.09月,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0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模式来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患者分别为4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则采用的是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于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患者的护理结果效果进行讨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包括护理满意度,还有症状的评分,相应的治疗效果具备统计学的意义。且P<0.05。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肺栓塞 护理 价值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采取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02月-2023年0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病人,搜集病人的一般资料以及住院资料,总结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实验共纳入100例骨科病人,住院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有28例(28.00%,28/100);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病人的年龄、骨折部位、凝血功能以及卧床时间有关,与病人的性别无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病人的年龄、骨折部位、凝血功能以及卧床时间有关,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病,其中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并严重的并发症,容易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了解并探究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包括药物治疗、体位调整、床旁护理、运动康复等方面的措施,并强调团队合作与定期评估的重要性。

  • 标签: 重症新冠肺炎 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术中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了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的护理质控管理,比较应用术中强化护理后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评分、满意率。 结果 应用术中强化护理发生率为 2%(仅 1例),较前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为 93.37%。 结论 在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手术期间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提高,有效地辅助临床治疗。

  • 标签: 术中护理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溶栓治疗已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救的主要手段。然而对患者而言,由于知识缺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预后很不了解,常表现出紧张、恐惧、盲目、甚至绝望,这样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对其开展科学的健康宣教势在必行。健康教育的核心就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观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措施。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对8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实施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病≤6h)开展健康宣教,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脑血栓形成 健康宣教 治疗疗效 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脑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的方法,以及患者实际获取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21年4月,将我院86例脑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指标、餐后2.00h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空腹血糖指标、餐后2.00h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指标、餐后2.00h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躯体功能评分指标、心理功能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以及物质生活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躯体功能评分指标、心理功能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以及物质生活评分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脑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患者 常规护理干预 系统性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疾病会使患者下肢静脉出现非化脓性炎症,且该疾病常伴随出现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若治疗不及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该疾病在神经外科发生率极高,因此,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本文章主要对DVT的发病机制、预防方式和预防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文。

  • 标签: 神经外科 DVT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静脉血栓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实验组为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预防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肺栓塞发生率较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预防护理措施在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可明显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血栓 肺栓塞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风险管理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于我院静脉留置针患儿随机抽取5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护理用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留置时间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未见皮下血肿、液体渗漏、静脉炎、血栓,合计0例(0%),较对照组6例(21.43%)显著减少。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3.85±0.80)d,家属满意度(89.21±5.6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留置时间(2.00±1.17)d,家属满意度(80.76±4.37)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患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规避留置针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延长留置时间,更容易得到家属的认可,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 护理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折和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本文查阅了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对深静脉血栓的患病机理以及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和预防手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通过对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减少和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几年的预防护理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随后对其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进行临床探究。方法:选取26例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将其进行研究,经临床查看符合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标准。在确诊后通过采用非手术治疗措施进行救治,在此基础上加上预防措施。结果:通过观察,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整体发生人数为16例,说明预防具有一定的效果。随后对深静脉血栓整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治愈人数为10例,所占比例为62.50%,治疗有效人数为5例,所占比例为31.25%。无效人数为1例,所占比例为6.25%。通过对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和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预后较好。结论:通过防治,对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深静脉血栓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方法:对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抗凝、溶栓、祛聚等方法处理,并给予各种措施,以探讨风险原因。效果:成功治疗十八例,康复一例,但出现用药并发症一例。结语:正确掌握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子,并做好了对高危病人的临床保护,可以从一定意义上降低并发症风险,增强治疗的有效性,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