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期,不少家长到首都儿科近研究所咨询,说孩子半夜总醒来挠屁股,会不会是蛲虫感染?是不是拿着孩子的粪便查虫卵就能诊断?该怎么治?蛲虫又称“线头虫”“屁股虫”,学名是蠕形住肠线虫,是常见的线虫之一。

  • 标签: 蛲虫感染 研究所 屁股 孩子 线虫
  • 简介:目的了解海口市城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制订儿童蛲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3d早晨三次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周粘贴法进行蛲虫感染调查;对被调查儿童做问卷调查收集蛲虫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对调查资料进行字2检验分析.结果共检查842名儿童,3次连续检查累计总感染率为38.24豫.其中,社区、幼儿园、私立幼儿园等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高于城区、学校、公立幼儿园的儿童;5岁年龄组感染率较高达47.30豫,男女儿童感染率无差异.问卷调查显示校园卫生条件、个人卫生习惯及家庭状况均较好的儿童蛲虫感染率较低;反之感染率较高.结论海口市城乡儿童蛲虫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蛲虫感染与地区、托幼机构的卫生环境及其个人卫生习惯、家庭状况均有密切相关.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达到有效降低儿童蛲虫感染率的目的.

  • 标签: 海口市 幼儿园 儿童 蛲虫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蛲虫感染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检验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实验室显微镜检查1例蛲虫感染患儿的肛周异物标本并查阅文献。结果 肉眼发现1条线头样白虫,头部钝圆,中部膨大,尾部尖细,低倍镜可观察到活体成虫排卵,高倍镜可观察到典型的蛲虫虫卵,确诊为蛲虫感染,临床予以对症杀虫治疗,两周后复查大便常规及肛周透明胶纸法均未见虫体及虫卵。结论 蛲虫为儿童常见感染寄生虫,需要做好卫生宣传及防护,对感染患者应做出早期的检验诊断,及时治疗。

  • 标签: 蛲虫,蛲虫卵。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控制蛲虫病寻找更有效的做法。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玻片法对县内不同区域8所学校与幼儿园的3-9岁儿童进行肛门周皱处粘取虫卵后镜检。结果我县儿童蛲虫感染率为5.96%,男、女生感染率和小学生及集托儿童,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且以7-9岁感染率高于6岁以下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菜农和水、农田作业村民的儿童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城郊儿童,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蛲虫感染与饭前便后不洗手、不经常洗澡、不经常清洗肛周、不经常剪手甲、常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呈正相关,而生吃瓜果呈负相关。结论蛲虫卵传播方式简单,但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机率高。因此,健康教育从小抓起,每年定期开展服药驱虫,并利用校园内墙报、橱窗等阵地上宣传蛲虫防治知识,从而促进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

  • 标签: 小学生 儿童 蛲虫 感染
  • 简介:本来很乖的小宝宝今天怎么了?睡不好觉,还一直用手抓挠着小屁屁,直叫痒。细心的家长如果扒开孩子的屁屁仔细一看,原来有一些又细又小的乳白色虫子正从肛门往外爬呢。原来孩子屁屁里长虫子了!没错,这种虫子叫蛲虫

  • 标签: 蛲虫 危害 孩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3年丰县农村3-9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3年丰县农村3-9岁儿童987名,对其展开蛲虫感染情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受检儿童当中,检出蛲虫感染阳性者22例,阳性率为2.21%;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蛲虫感染的发生于儿童生存环境等因素有关,包括有儿童的卫生习惯、家长的卫生观念等等,因此,学校、家长均应提高防病意识,加强卫生宣传工作,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蛲虫病感染 儿童 调查 多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现阶段我国儿童蛲虫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16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家长对于蛲虫的相关知识缺乏,儿童蛲虫感染率高达56.90%,与本人性别、年级及其照顾者均无明显相关性;驱虫药使用后易复发。结论蛲虫病作为幼儿园儿童感染率较高且易形成交叉感染的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在定期驱虫治疗的同时还应对家长及幼儿园教师进行蛲虫知识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感染蛲虫的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减少儿童的感染及复发。

  • 标签: 儿童 蛲虫 感染 幼儿园
  • 简介:目的调查孝南区幼儿园幼儿蛲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棉签拭子法查蛲虫卵,透明胶纸法作流行因素调查。结果调查幼儿264人,蛲虫感染者12人,感染率4.55%;流行因素调查未见蛲虫卵。结论加强医疗卫生措施,搞好环境卫生,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控制蛲虫病流行的关键。

  • 标签: 蛲虫 感染率 流行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光镜下蛲虫卵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特征,为蛲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教学提供依据。方法取实验室保存的蛲虫卵于在光镜下观察形态,统计各种形态蛲虫卵的比率。结果蛲虫卵形态在光镜下呈多样性,其中以近似不等边三角形最多,以长椭圆形次之,以圆形及卵圆形较少。结论蛲虫卵在普通光镜下的形态具多样性,在临床诊断和实验教学中应结合其多态性作综合考虑,避免以偏概全,造成误诊或导致学员误解。

  • 标签: 蛲虫卵 形态 再探讨
  • 简介:目的了解芜湖市学龄前儿童的蛲虫感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蛲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纸肛周拭子法,定性检查蛲虫卵。对受检对象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卫生习惯、学校环境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为7.42%;单因素分析显示有农村地区、年龄段5~6岁、由爷爷或奶奶抚养、饭前或便后偶尔洗手、家庭收入低、更换床单每周小于一次及从未服用驱虫药等因素的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5~6岁年龄段、农村地区、饭前或便后不洗手等。结论芜湖市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农村显著高于城区,应把农村地区、5~6岁年龄段、卫生习惯不良的儿童作为蛲虫防治的重点。

  • 标签: 蛲虫病 现况调查 危险因素 学龄前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的定性检测,评估并分析各种蛲虫检测技术的优劣。方法对武汉市郊区某农村幼儿园儿童连续三天分别采用透明胶带法、饱和盐水棉签拭子法和生理盐水棉签拭子法于每日清晨采取肛周样本,并及时处理样本,及早镜检,对结果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透明胶带法与饱和盐水棉签拭子法检出率一致,均高于生理盐水棉签拭子法。结论透明胶带法检出率最高,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普查及临床检测。

  • 标签: 儿童 蛲虫 感染 幼儿园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5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天入院查体:T37.4℃,P108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心肺正常,腹平对称,右下腹压痛明显,有肌紧张及反跳痛。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术中见:大网膜部分下移,阑尾周围包裹、增大,阑尾位于盲肠下段,长约8cm,直径约1cm。阑尾充血水肿明显,表面附着大量脓苔,阑尾根部出血、坏死,阑尾腔内见大量脓性渗出物。显微镜下见:

  • 标签: 阑尾蛲虫 阑尾炎
  • 简介: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儿童蛲虫病防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江门市蓬江区44所幼儿园在园儿童6910例。其中郊区9所,在园儿童1050例;城区35所,在园儿童5860例,均进行蛲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对比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郊区及城区儿童蛲虫病发生率,幼儿园老师及家长蛲虫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城区幼儿园蛲虫病发生率0.36%,郊区幼儿园蛲虫病发生率1.05%,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城区幼儿园1.06%,郊区幼儿园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幼儿园老师及儿童家长蛲虫病防治知识掌握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儿童、家长、老师对蛲虫病的认识,在蛲虫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 蛲虫病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2007~2016年清远市洲心社区儿童蛲虫病十年情况的动态变化和评价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连续10年调查清远市洲心社区辖区内幼儿园所有在读儿童蛲虫感染状况,对儿童蛲虫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结果清远市洲心社区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31.64%下降至2016年的5.07%;感染率下降幅度,市区儿童大于城郊/城中村儿童,女童大于男童.结论2007~2016年清远市洲心社区儿童蛲虫病十年防治效果显著,卫生条件、环境设施较差的城郊/城中村的儿童尤其是男童为今后防控重点.

  • 标签: 儿童 蛲虫病 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