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考察蒲黄蒲黄炭分别与五灵脂配伍对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云南白药组与生品复方、炭品复方高(72g·kg-1)、中(36g·kg-1)、低(18g·kg-1)剂量组灌胃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7d,第7天给药后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盐酸肾上腺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淤模型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提高(P〈001),TXB2显著增加(P〈001),6ketoPGF1α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可显著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使TXB2显著减少(P〈001),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P〈005);炭品复方高剂量组可显著促进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炭品复方中、低剂量组均能使血瘀模型大鼠TXB2显著减少,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P〈005)。与相同剂量下蒲黄炭品复方比较,蒲黄生品复方使血瘀模型大鼠TXB2显著减少,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蒲黄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炭品复方低剂量组均可抑制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浆中TXB2、6ketoPGF1水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活血作用,且相同剂量下生品复方作用优于炭品复方。炭品复方中、高剂量组可提高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这与蒲黄生品行血,炒炭后活血作用减弱的传统炮制理论相符合,为蒲黄在临床上的生熟异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蒲黄生品复方 蒲黄炭品复方 血小板聚集率 血栓素B2 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蒲黄外敷治疗压疮溃疡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观察56例患者68处压疮溃疡采用中药蒲黄外敷治疗护理效果。结果68处压疮溃疡治愈38处(55.88%),好转27处(39.71%),总有效率95.59%。结论压疮溃疡采用中药蒲黄外敷治疗护理效果好,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蒲黄 压疮溃疡 外敷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蒲黄外敷治疗对 III期压疮患者疮面愈合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来自于 2018 -06到 2020-07我院收治的 III期压疮患者,根据筛选标准共纳入 126例患者。按照其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63例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63例进行中药蒲黄外敷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 10d、 20d和 30d时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疮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蒲黄外敷治疗 III期压疮,不仅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疮面愈合率,缩短疮面愈合时间。

  • 标签: 中药 蒲黄外敷 III期压疮 疮面愈合
  • 简介:摘要蒲绒和蒲黄各种成分基本类似,但与药理关系较为密切的总黄酮、槲皮素及山奈酚,蒲绒的含量明显高于蒲黄,本文研究中,为了将蒲绒和蒲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观察,通过采用超声、过滤、浓缩、冷冻、干燥方法提取蒲绒及蒲黄的化学成分,并对各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为今后蒲绒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蒲绒 蒲黄 化学成分分析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血栓通胶囊以及生蒲黄汤对眼底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上的分析,并评价治疗结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眼底出血的患者,入选的患者共112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血栓通胶囊治疗,属于单一形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生蒲黄汤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药剂的加减调整。随后对比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高于对照组的,即分别为96.43%和91.0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患者在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均有所提升,从组间结果上看,观察组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0.88±0.25)、(0.64±0.21)。结论将采用血栓通胶囊以及生蒲黄汤对眼底出血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并且可以切实的改善实力问题,效果值得表扬。

  • 标签: 血栓通胶囊 生蒲黄汤 眼底出血 视力水平
  • 简介:目的: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蒲黄薄层鉴别和检查项进行修订。方法:以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作对照,采用聚酰胺薄膜,以丙酮-水(1:2)为展开剂进行鉴别;杂质检查时将筛分法与显微镜检相结合;采用2005年版药典附录ⅨK方法,测定了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结果:采用改进后的薄层鉴别方法对蒲黄中的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进行鉴别,灵敏度高,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采用筛分法进行杂质检查时,用7号药筛,称样量为10.0g,筛分时间为2min;增订的总灰分限度为10.0%,酸不溶性灰分的限度为4.0%。结论:改进后的薄层鉴别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修订后的检查项较为合理,更有利于蒲黄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蒲黄 鉴别 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川蒲黄汤结合西医保守治疗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末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15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MTX50mg/m2单次肌注,共3d;B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片100mg2次/d,共5d;C组采用MTX50mg/m2单次肌注,加米非司酮片50mg/d,共3d,第2天开始服用中药,一天一剂二煎,连用7d为一疗程。中药自拟方丹川蒲黄汤丹参、川芎、生蒲黄、天花粉、全蝎,桃仁、赤芍等,同时临证加减。结果C组与A组比较,7d后β-HCG下降率、包块吸收消失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36、7.92,P均<0.05),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6,P<0.05);与B组比较,7d后β-HCG下降率、包块吸收消失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46、7.96,P均<0.05),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3,P<0.05)。C组治愈率达90.0%,总有效率为98.0%;而A组治愈率为44.0%,总有率为68.0%,B组治愈率为46.0%,总有率为72.0%,三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川蒲黄汤结合西医保守治疗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丹川蒲黄汤,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