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文献介绍了苦瓜的茎叶、果实和种子中含有的三、甾体类物质的结构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性质,并简单介绍了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现状和研究进展,为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 标签: 苦瓜 三萜 甾体 皂苷 活性物质
  • 简介:目的:以酿制冰葡萄酒的主要品种——威代尔葡萄为试材,研究威代尔葡萄果实中重要的香气成分——烯类化合物在成熟、后熟过程中含量的变化,为掌握、调控冰葡萄酒中的香气形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HS-SPME-GC/MS对成熟及后熟阶段威代尔葡萄果实中游离态烯类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种烯类香气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花后120~150d之间,游离态烯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变化显著,大多数烯类香气成分在达到最高含量后,伴随气温的下降而急剧下降。结论:采用HS-SPME-GC/MS有效实现了威代尔葡萄样品中游离态烯类化合物的提取与检测,8种游离态烯类香气成分在果实成熟期得到最大程度的积累,而后熟期其含量普遍下降,这与产地气温的降低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威代尔葡萄 成熟 后熟 游离态萜烯类化合物
  • 简介: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三物质在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近况,归纳了三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及其抗病、化感和防虫方面等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次生代谢产物在发展中药材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三萜类物质 生态作用 中药材
  • 简介:目的:研究泽泻(Alismaorienta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原烷型三,分别为24-(R)-羟基原烷-11,13-双烯16(S),23(S)-环氧化物,命名为24-去乙酰泽泻醇O(1),泽泻醇O(2)、24-乙酰泽泻醇F(3)和24-乙酰泽泻醇A(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标签: 泽泻 原萜烷型三萜 24-去乙酰泽泻醇O
  • 简介:本实验研究了商品松节油和商品苯酚合成烯酚树脂的反应规律,选定了较为理想的Lewis酸催化剂体系,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用甲苯为溶剂,催化剂量为总原料的5%,松节油和苯酚的摩尔比控制在1:0.5~1:0.7的范围内,在25℃~40℃下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经聚合、水解、水洗、蒸馏等工序,可得加特纳色阶为10~12的淡黄色树脂,其得率在90%以上(以总反应物料重量计),软化点达115℃以上。本研究得到的烯酚树脂,在橡胶、保护膜胶带等工业中可提供特有的性能,具有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并为实现烯酚树脂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松节油 苯酚 萜烯酚树脂
  • 简介:提供抑制氯乙烯类树脂浆料发泡,可迅速除去未反应的氯乙烯单体、优化产率的氯乙烯类树脂的制备方法。用悬浮聚合法使氯乙烯单体接枝共聚到丙烯酸类共聚体中后,从制得的氯乙烯类树脂浆料中除去或回收未反应的氯乙烯单体来制备氯乙烯类树脂,在上述氯乙烯类树脂的浆料制备方法中,使用聚亚烷基乙二醇烷基醚油酸酯类的消泡剂之后除去或回收上述未反应的氯乙烯单体来制备氯乙烯类树脂。

  • 标签: 氯乙烯类树脂 制备工艺 悬浮聚合
  • 简介:从中药墨旱莲EcliptaprostrataL.中分离得到5个三皂苷,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eclalbasaponlnsII(1),I(2),III(3),3-O-[β-D-l比喃葡糖(1→2)-β-D-吡喃葡糖]-16α-乙氧基-齐墩果酸-28-O-β-D-l比喃葡糖苷(4)和3-O-[(2-O-硫酰基-β-D-吡喃葡糖)(1→2)-β-D-吡喃葡糖]-刺囊酸-28-O-β-D-吡喃葡糖苷(5).化合物4和5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eclalbasaponinsxI和eclaIbasaponlnsXII.化合物1和5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

  • 标签: 墨旱莲 三萜皂苷 中药 新化合物 葡糖苷 齐墩果酸
  • 简介: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4种三酸,故鉴定为科罗索酸(Corosolicacid),故鉴定为山楂酸(Maslinicacid). 

  • 标签: 三萜酸 中三萜 山楂中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蟾酥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甾体类化合物,并利用1H-NMR,13C-NMR以及文献比较的方法,分离鉴定了它们分别为:华蟾毒精(cinobufagin,1),脂蟾毒配基(resibufagenin,2),蟾毒灵(bufalin,3),蟾毒它灵(bufotalin,4),南美蟾毒精(marinobufagin,5),华蟾毒它灵(cinobufotalin,6),12β-羟基-蟾毒灵(12β-hydroxyl-bufalin,7),5,7β-二羟基-脂蟾毒配基(5,7β-dihydroxyl-resib-ufagenin,8)。结论:其中化合物7-8为属中首次发现。

  • 标签: 蟾酥 蟾蜍甾烯 结构鉴定
  • 简介:多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是引起β-内酰胺抗生素失活的主要原因。克服这种作用的手段有两个:(1)使用对β-内酰胺酶氢解作用稳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2)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具有使β-内酰胺酶失活的酶抑制剂联合用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自从Woodward报道了青霉烯核的化学和生物特性以来,

  • 标签: Β-内酰胺酶 酶抑制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舒巴坦 联合用药 临床
  • 简介:该赤芝菌体三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mg/ml,说明该赤芝菌体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mg/ml,在赤芝菌体三浓度为60mg/ml时

  • 标签: 三萜抑菌作用 中三萜 抑菌作用研究
  • 简介:从丝瓜(Luffacylindrica(L.)M.Roem.)叶中分得一种新的五环三皂苷和芹菜素,用光谱学和化学方法确定该皂苷的结构为21β-羟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丝瓜皂苷Q。

  • 标签: 丝瓜叶 三萜皂甙 丝瓜皂苷Q 芹菜素 分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该赤芝菌体三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mg/ml,说明该赤芝菌体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mg/ml,在赤芝菌体三浓度为60mg/ml时

  • 标签: 三萜抑菌作用 中三萜 抑菌作用研究
  • 简介:目的:对黄山乌头中二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黄山乌头总生物碱,经色谱法分离、纯化,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帕乌头碱(Hypaconitine,1),中乌头碱(mesaconitine,2),尼奥宁(Neoline,3)。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双酯型乌头碱(1,2)为黄山乌头主要生物碱成分。

  • 标签: 黄山乌头 去甲二萜生物碱
  • 简介:一、复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2.了解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并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判断一些典型的、常见的物质的类别.

  • 标签: 物质组成 元素组成 氧化物 混合物 化合物 纯净物
  • 简介:通过把平均粒径为200μm以上、0.21-6.9MPa时的孔隙率为0.19mL/g、堆积密度0.54g/mL以上的氯乙烯类树脂放入反应釜内,悬浮于水性介质中,并把氯气吹入该水性悬浮液中,在40-90℃、内压0.1-0.25MPa、水银灯照射下,使其氯化。该方法可防止氯化时树脂浮起,而且制备的氯化聚氯乙烯类树脂的自由流动性优良、加热成型时的初期着色性以及热稳定性优良。

  • 标签: 氯化聚氯乙烯类树脂 悬浮聚合 制备方法 加工性能
  • 简介:提供了加工性及热稳定性好、产率高的CPVC的制备方法。在水悬浮状态下,进行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过程中,以相对聚氯乙烯树脂(5-30)×10^-6/h的添加速度连续或断续地向聚氯乙烯系树中添加过氧化氢[总添加量相对于聚氯乙烯树脂为(50-200)×10^-6],在温度60-140℃、反应器内氯分压0.2-1.0MPa条件下进行氯化反应。

  • 标签: 氯化聚氯乙烯类树脂 制备方法 悬浮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