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奥拉西奥·喀斯特诺斯·是中美洲很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文学之路,充满着痛苦、欢乐、悲伤和愤怒,作品中折射出强烈的思想感情。由此我们不得不注意让作家产生相关思想感情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国内外诸多矛盾的错综复杂关系。从文学价值上看,中美洲文学的研究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研究中美洲作家的作品,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初步涉足的作品来看,感觉萨尔瓦多国家虽小,它巨大的文学力量却是没有边界的。

  • 标签: 莫亚 中美洲文学 文学观念
  • 简介:1我又一次睁开了眼睛。一大片荒芜的空白又一次拥抱了我,那令人恐慌的空白。我穿的衣服,身上扎的绷带,床,床上的被子,地板,天花板和墙壁……全都是一尘不染的白。似乎是知道我醒来了,那个机械的女声又适时响起了:"你该吃药了。"然后,便有两只纤细的机械手一左一右伸来,一只拿着水杯,一只拿着药,我躺着的床也自动调整成方便我服药的弧度。伺候得可真周到啊,我自嘲地想。

  • 标签: 可真 利亚 生存欲望 对我说 活着 令人
  • 简介:一作为拟实形态的小说,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故事型、生活型、心态型。论及弗朗索瓦·克(1885—1970)作品的形态,自然会联系到故事型作品的作者。这些“说话人”、故事的编撰者,为了吸引读者,他们千方百计地利用生活的偶然性、或然性,造成情节的迂曲变幻、跌岩回环;大小高潮错落有致、悬念纽结疏密相问;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等等,使得作品既波澜起伏、又顺畅如流。作为这些精致的故事小说模式,固然有其优点,但因作家为了引人入胜,常在拟实小说所允许的范围内设法增加作品的故事性,结果,故事愈奇、愈巧、愈精致,离日常生活也就愈远。

  • 标签: 创作论 莫里 编撰者 生活型 弗朗索瓦 基督教文化
  • 简介:<正>日记二则在轮船甲板上。天空明净,蔚蓝,水天相接处一片白色,清新醒目,从多佛尔放眼远眺,望得见法国海岸。我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内心也平静下来。几个星期以来,我所阅读的资料将我引向一个主导念头:您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上帝让我们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我最近几个月来的伙伴拜

  • 标签: 莫洛亚 散文 健康状况 螺旋式输送器 骆驼 沙漠
  • 简介:帕特里克·诺(PatrickModiano1945-),法国小说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国的布洛涅·比扬古,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诺也被认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

  • 标签: 莫迪亚诺 帕特里克 代表作家 人的存在 法国 小说家
  • 简介:2010年11月,34岁的卡洛斯·在西班牙宣布了挂拍退役的消息,他向巡回赛上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表达了感谢之情,“我们很快就会再次见面的,”他说,“我小知道会在哪里,但我希望日子不会太久。”

  • 标签: 卡洛斯·莫亚 2010年 西班牙 网球运动
  • 简介:诺是当代法国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篇幅不长,但是每部作品的情节都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并且文章都是围绕着我们身边命运不可捉摸的小人物展开的,这些小人物在他的笔下有个共性那就是总是在寻找自我,这种丢失自我的人物我们称为"海滩人"。"海滩人"的描写一直贯穿诺的作品当中。

  • 标签: 海滩人 特征 寻找自我
  • 简介:一夜之间,澳大利政坛又变天了。2018年8月24日,澳大利原国库部长斯科特·里森突然就当上了新总理。现年50岁的他在当晚宣誓就职时慷慨激昂地说:'我爱澳大利,我爱澳大利人民。'自从澳大利老牌政客约翰·霍华德2007年卸任总理以来,频繁换总理似乎已经成为澳大利政坛的“家常便饭”。

  • 标签: 莫里森 自由党 保守派 特恩布尔 澳大利亚 执政党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诺出生于"二战"尾声,家庭背景复杂,他17岁便与父亲断绝了来往,一直靠政府资助读完中学。他的父亲是意大利犹太后裔,母亲是比利时表演艺术家,诺的父亲于二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则在金融界工作,与纳粹时期的德国秘密警察以及有组织犯罪集团关系密切。有资料显示,洛之所以投身小说创作,与他的父母二战经历以及由此导致的内心焦虑密不可分,他的创作有两个关键词:寻根与记忆。我对洛没有研究,但这两个词,如一束阳光——聚集并耀眼——直射我的心灵,我顿时觉得遥远法国的这位小说家莫名其妙地亲近了许多。

  • 标签: 迪亚 德国秘密警察 有组织犯罪 诺贝尔文学奖 青年文学 城市改造
  • 简介:意大利热那(Genoa)当局近日没收了21件疑似仿造品的“阿美代奥-迪利尼”(AmedeoModigliani)画作,其中一部分已确定为赝品。这批画作此前正在热那开放展龉,前一站则在威尼斯总督宫。其真伪提出了质疑。

  • 标签: 莫迪利亚尼 意大利 没收 伪作 仿造品 威尼斯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功能性发展也提出更多要求。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意义,对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建筑工程管理 质量提升 策略
  • 简介:摘要迪利尼出生适逢文艺复兴时,谷物喜盈,政治空气自由,众种族安详的一个时代,是一次对文艺复兴巨匠们的膜拜巡礼。他止于埃菲尔铁塔光影底下,在缤纷流派间,与意大利那伟大的古典艺术源头相依为命。文艺复兴大师们的精美复制品里弥漫出古老幽远的祖国,委身于蒙巴纳斯法尔吉埃街民宅里主事石雕创造。

  • 标签: 文艺复兴 创作 影响
  • 简介:摘要里森的《秀拉》以秀拉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三位黑人女性的生命故事,探讨了种族歧视与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以友情、性爱与婚姻,生与死、善与恶,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等多重主题以此来探索“黑人性”的深刻内涵。

  • 标签: 黑人性生命故事传统与叛逆
  • 简介:摘要帕特里克•诺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可以分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期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迅速发展;第二阶段初期发展快,中后期发展放缓;第三阶段缓慢发展以及2014年出现译介研究高潮。这样的译介情况源于三方面的因素,即国家政策和政治环境、学者的努力以及接受的差异。同时,诺在中国的译介也为中国作家提供借鉴、丰富汉语表达、增进中法友好往来。

  • 标签: 帕特里克&bull 莫迪亚诺 作品 译介研究
  • 简介:你能让“我”看起来更像“你”吗?海,我是一个机器,具体地说,是一台冰箱。在家里,只有我能陪伴小主人——吉吉。所以,现在我最急切的愿望,就是变成一个会说会笑的男孩或女孩。来,看看有什么办法,让我看起来更像“你”?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生平与成就】帕特里克·诺(PatrickModiano),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一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诺自幼喜爱文学,十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莫迪亚诺 帕特里克 小说创作 大学学习 文学创作
  • 简介:目的:对比诺和龙和利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方法:将正在使用格华止和诺和龙治疗的60例肥胖的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将诺和龙改为利,观察6个月,比较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重变化。结果:治疗后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P〈0.01)。HOMA—IR、BMI显著下降(P〈0.05)。结论:利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优于诺和龙。

  • 标签: 亚莫利 诺和龙 2型糖尿病
  • 简介:本文以被尊为"垮掉"的为对象,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狄安·蒂的研究,阐明了"垮掉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但屡遭忽视的方面,那就是:面对生存的悲剧性,人应该超越悲剧,去感知生命.

  • 标签: 《在路上》 主人公 小说 悲剧性 《圣经》 超越
  • 简介:电影《驴得水》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一个乡村学校,由于严重缺水,校长将一头驴虚报成英语老师'吃空饷'。后来,学校面临教育部特派员的检查,于是大家决定让一个铁匠来冒充这个叫'驴得水'的英语老师。没想到特派员对这位'驴得水老师'相当欣赏,决定将他捧成教育家,以获取美国慈善家的资助……事情越败露大家越掩饰,越掩饰越离谱,最后局势也越来越失控……故事虽然荒诞离奇,却折射出一种现实中常有的现象。

  • 标签: 知错就改 英语老师 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