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着重分析榆林地区荒漠化和沙化现象,探索榆林地区荒漠沙化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荒漠化防治不仅是自然生态领域的热点难题,而且严重影响着全世界消除贫困、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土地沙漠化防治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研究土地沙漠化、荒漠化的成因,因地制宜探寻适宜的工程与非工程防治措施,对抑制土地荒漠化,恢复沙漠区的生态环境,缓解由于人口增加对自然资源造成的压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榆林地区 荒漠化 沙化 防治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对森林经济、森林生态、森林社会效益的正确评价,是人们认识森林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效能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客观地承认森林生态效能的商品性,并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客观、公正、准确地进行森林生态效能与经济价值的评估,逐步完善森林生态效能的价格体系及其流通体制,必然会推动森林生态效能的保护和发展。此外,通过几次荒漠化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土地呈现整体遏制向好,但局部恶化现象依然存在,因此,需要从林业生态效能的角度谈谈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 标签: 林业生态效能 角度 荒漠化防治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伤害。当前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这不仅会导致土地发生严重退化,同时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区域生物多样性带来影响,严重者还会导致物种灭绝。众所周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必要的环境以及资源作为保障。本文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做出一定的贡献。

  • 标签: 水土保持 荒漠化防治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工业和制造业等领域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这一切的发展与提高并不应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现阶段的现代化城市进程往往会对周边的原始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量的树木和植被遭到人为破坏。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等现象比比皆是。频繁出现的恶劣天气和异常的气候变化已向人们发出了警示。社会公众也纷纷将目光转向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污染治理等方面。在各类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典型实例中,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现象的产生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可谓最为严重。针对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的成因,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治理对策刻不容缓。本文结合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根本原则及具体的开展方式展开研究与分析。希望以此提升社会各界对于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并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的效果提升做出一份贡献。

  • 标签: 水土保持 荒漠化 环境治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而全球目前却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的破坏.国家已经发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呼吁,并将其作为我国的基本方针来加以重视.笔者在文中针对生态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水土保持工程的一些措施以及对荒漠化防治的对策进行阐述。

  • 标签: 水土保持 荒漠化防治 对策探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本文针对我国水土保持以及土地荒漠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水土环境 水土保持 荒漠化 治理
  • 简介:摘要当前,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已经逐渐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特别是现阶段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针对这一现象,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技术手段,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妥善处理,同时对荒漠化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3S技术当中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这三种技术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实质性意义和作用,实现对其信息化的管理。本文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就3S技术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水土保持 荒漠化防治 现状与对策
  • 简介:以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一个对照处理,进行了土壤养分和植物碳氮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年重牧下土壤全钾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CK(全年零放牧)处理的土壤速效钾、有机碳含量与其他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放牧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的没有显著影响。0-10cm土层的全氮含量最高。群落全氮含量在全年重牧区含量最高;放牧降低了群落C、P含量,其中CK处理的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

  • 标签: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土壤养分 群落碳氮磷
  • 简介: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苏尼特左旗草原大范围草地生物量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了荒漠化草原生物量的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生物量的决定因素是与降水、温度关系呈正相关,与0~50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容重也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看对于荒漠化草原而言,气象要素尤其是降水条件是草原生物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 标签: 荒漠化 生物量 气象因子
  • 简介: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堪忧。对此,教师应认真分析原因,重点解决农村学生有书读的问题,保证学生读好书,并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 标签: 农村学生 课外阅读 “荒漠化” 成因 对策
  • 简介: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3S技术等的应用,合理制定应对措施。文章首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形势进行分析,介绍3S技术自身的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对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3S技术 水土保持 沙漠化防治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建设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日益恶化。在此环境下,环境治理相关的技术也正被社会群众关注。3S作为一种创新的技术,其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建设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立足于3S技术在水土保持以及荒漠化治理中的各项应用,结合其运行特点和重要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环境治理的工作部署已经战略实施一定灵感。

  • 标签: 工业建设 环境 3S技术 土地荒漠化
  • 简介:本研究于2013~2014年在内蒙古达茂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设置了氮肥和磷肥的单施和配施样地,以未施肥样地为对照,采用LI-64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草地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总的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ER)的日、季节变化,并分析了生态系统CO2通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施肥未改变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季节变化特征。但NP肥的配施(10gN·m^-2,10gP·m^-2)可显著提高荒漠草原NEE、GEP和ER(P<0.05);三个N肥水平的NEE、GEP和ER大小关系基本表现为N10(10gN·m^-2)≈N5(5gN·m^-2)>N2.5(2.5gN·m^-2),即N5水平是增加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汇效应的最佳施氮量。土壤0~10cm含水量是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和总的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是影响生态系统呼吸的主要环境因子。

  • 标签: 荒漠草原 CO2通量 施肥 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