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艾滋,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自1980年代初期首次发现以来,艾滋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艾滋流行学特征、危害、流行趋势,以及当前的防治策略,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艾滋防治的全面理解。

  • 标签: 艾滋病防控 传染病防控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艾滋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性的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目前,新疆艾滋流行趋势已呈现出如下特点疫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升趋势有所减缓;静脉吸毒人群艾滋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途径;艾滋流行因素广泛存在,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社会影响已经显现,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 预防
  • 简介: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至今,艾滋在我国的流行已经经历了国外病例传入期、播散期和增长期三个阶段。目前,艾滋疫情在中国总体上呈低流行态势,但在局部地区与特定人群中出现高流行。全国艾滋病毒感染者报告数急剧上升,疫情数字增加明显,发病死亡人数持续增加,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疫情正在迅速从静脉吸毒者、暗娼等易感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流行趋势 中国 病情 静脉吸毒者 流行态势
  • 简介:自1981年世界上报告首例AIDS(艾滋)发现以来,AIDS问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的灾难,是二十世纪最凶残的病魔之一。从HIV(艾滋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AIDS患者短则2~3年,平均8~10年。由于目前全世界尚无有效的治疗AIDS药物,大多数AIDS患者平均只能存活六个

  • 标签: 趋势特点 感染者 艾滋病病毒 感染率 性传播 发展中国家
  • 简介:摘要:艾滋(AIDS)是指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形成的具有一定传染能力的疾病,当前尚无能够根治该疾病的特效药,因此当前防治并有效控制该疾病传播是干预该疾病的关键。流行学报告指出,我国对该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居高不下,现已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命健康安全与生存质量的高级风险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不洁性行为、经静脉吸毒均可作为传播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的主要路径,存在以上行为的人群也成为艾滋防控的主要目标对象。现本文对该疾病的传播与流行学调查结果与流行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对该疾病的防治提出了相关干预措施。

  • 标签: 艾滋病防控 传染病防控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通过艾滋感染者/艾滋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随访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视角,初步了解随访干预的影响因素,探讨在吸毒严重的艾滋流行地区的随访模式。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4名主管艾滋工作人员,14名随访责任人、40名HIV/AIDS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每人约1~1.5小时。结果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四免一关怀"政策、社区维持治疗、随访工作人员数量、HIV/AIDS的流动、歧视、家庭支持、违法犯罪被公安抓获、交通不便等是影响HIV/AIDS随访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社会歧视,方便提供心理支持,减少HIV/AIDS暴露的机会,还可以及时地随访到外出流动而失访的HIV/AIDS。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MMT)在HIV/AIDS随访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在艾滋流行地区迅速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发挥MMT的随访管理作用,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在监管场所随访HIV/AIDS。

  • 标签: 艾滋病 随访模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人类与艾滋斗争40年,全球新发感染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接受艾滋抗病毒治疗人数快速增加,但2020年全球阶段性目标未能如期实现,在缺乏疫苗和治愈的情况下,2030年终结艾滋流行的目标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我国艾滋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取得显著成效。面对经性途径传播为主、影响因素广泛复杂的防治形势,需要不断创新策略和措施,强化四方责任,持续加大预防干预力度、扩大检测治疗覆盖面,高质量提供艾滋防治服务,提高防治措施有效性,遏制艾滋经性传播的上升势头,持续将我国艾滋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 标签: HIV 防治 目标 策略 创新
  • 简介:1982年我国卫生部曾请航天工业部研究所对我国艾滋流行趋势进了预测,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将有感染者10~20万人。到1997年底,我国自己估计感染者为15~25万,已打破了这个预测数字。WHO估计我国现有感染者30~40万人,并预测到2000

  • 标签: 艾滋病 中国 流行趋势 控制对策 危险因素
  • 简介:通过对艾滋流行和预防知识的介绍,提高人们对艾滋的防范意识。全球艾滋流行呈上升趋势,我国现有艾滋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静脉吸毒、经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大量的流动人口、有限的艾滋知晓率等是艾滋疫情潜在增加的重要因素。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预防艾滋流行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艾滋预防的有效策略。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状况 预防
  • 简介:目的分析博爱县艾滋(AIDS)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博爱县1995—2006年6月的AIDS常规、哨点监测及专题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学分析。结果1995—2006年上半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48例,其中2004—2006年上半年发现的感染者占总数的79.17%(38/48),感染者中农民占77.08%(37/48),年龄在31岁以上的36例,占总数的75.00%(36/48)。感染途径中经献(受)血途径感染的39例,占总数的81.25%(39/48),经性接触途径感染的7例,占总数的14.58%(7/48)。结论近年博爱县HIV流行速度明显加快,主要在献(受)血人群和性乱人群中传播,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HIV的感染水平。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流行病学
  • 简介: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具有基层宣传教育服务的网络优势,可以在向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同时,开展艾滋防治的宣传教育,提供关爱以及咨询服务,是我国全社会参与预防艾滋流行的综合防治措施的一支生力军。艾滋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通过体液交换传播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通过对艾滋知识的了解,充分认识艾滋的传播途径和影响传播的因素,对预防艾滋的传播和正确认识艾滋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 优势 艾滋病 知识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规划署在2004年11月23日公布的<2004年艾滋流行报告>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的艾滋感染人数2004年又创新高,突破3900万人,新增感染者500万人,另有300多万患者在2004年死亡.尽管全世界艾滋防治工作近2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就目前艾滋流行趋势看,防治形势依然很严峻.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流行 概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安区艾滋在高危人群(暗娼、吸毒人员)和一般人群(大众人群)中的流行趋势,为政府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对广安区吸毒人员200人、暗娼200人、大众人群80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近7年疫情网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暗娼、吸毒人员和大众人群对艾滋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分别为78%、86%、60.25%;艾滋感染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结论一般人群对艾滋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感染率逐年上升,应加强对大众的宣传及健康教育。

  • 标签: 高危人群 艾滋病 流行趋势
  • 简介:目的研究枞阳县艾滋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搜集艾滋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及艾滋病毒感染者个案流行学调查资料,用描述流行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枞阳县自200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毒感染者以来,至目前已累计报告感染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主要为20~40岁的青壮年,农民和民工占30例,性途径传播38例。结论枞阳县艾滋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HIV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需要社会广泛参与并实施综合防治。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特征 流行因素 综合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体检和性病门诊病例、检测咨询、孕产妇筛查确诊的艾滋病毒(HIV)和艾滋(AIDS)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确诊为艾滋病毒(HIV)和艾滋(AIDS)病人540例,男性占68.12%,女性占29.66%;男性农民占85%,性工作者1.5%,干部及其他占20%;女性农民占60%,性工作者占1.8%、干部及其他占26%;壮族男性56%,壮族女性占56%;有外出打工史男性84.64%、女性61.07%;婚外情史男性40.15%、女性26.17%。结论艾滋病毒(HIV)和艾滋(AIDS)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上升人群主要为农民,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完善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已刻不容缓。本研究通过市两所“三甲”医院的传染病防疫管理获取信息,探讨市HIV/AIDS流行现状及特征,并根据流行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控制HIV/AIDS在桂西山区地区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流行特征 分析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