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舌咽神经痛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病症,其特征是第九颅神经感觉分布区突发性疼痛。在临床上,这种疼痛与三叉神经痛类似,但这种疼痛的发病率非常低。在罕见的情况下,舌咽神经痛可伴随有心律失常和心搏暂停。本章将回顾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特征,并对目前推荐用于治疗这种少见的疼痛综合征的方法进行讨论。

  • 标签: 舌咽神经痛 微创介入治疗 疼痛综合征 临床特征 三叉神经痛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多种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舌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患者采取迷走神经根上部位1-2根丝切断手术(R)进行治疗,9例患者采取显微外科减压手术(MVD)进行治疗,6例患者采取R+MVD术式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5.5年。结果30例患者经过有效手术治疗后疼痛感均完全消失,治愈率为100%;其中15例R术式患者,12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3例患者3d后疼痛感消失,9例MVD术式患者,术后疼痛感均完全消失,6例R+MVD患者术后疼痛感均立即消失;所有患者临床效果根据Taha标准进行评估,优26例,良3例,差1例;平均随访时间5.5年,患者治愈率为93.3%(28/30)。结论舌咽神经痛患者应根据术中是否存在血管压迫及其压迫方式对R、MVD和R+MVD手术方式进行选取,随访结果显示3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舌咽喉 神经痛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探讨颌下入路舌咽神经切断的手术方法,结合2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病例,针对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应用解剖、治疗手段进行讨论。认为颌下进路行舌咽神经切断术切口隐蔽、暴露充分、手术安全、术后近期效果确实,实为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舌咽神经痛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神经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患者24例,依据患者情况给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1-2根丝切断术治疗方法,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95.83%(23/24)。远期效果观察,于术后3个月随访,出现复发情况2例,复发率8.70%(2/23),行二次手术治疗康复。另外,对所有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1例耳鸣症状、1例头痛头晕,发生率8.33%(2/24)。结论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患者治疗中,需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神经外科治疗 舌咽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 简介:目的探讨在脑内窥镜下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8年5月,对16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在脑内窥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行舌咽神经微血管减压/切断术。患侧耳后纵行发际内缘切口,桥小脑角池释放脑脊液,形成操作通道,在脑内窥镜下广泛分离松解蛛网膜粘连,探查舌咽神经结构以及局部动脉走形。其中行舌咽神经切断术9例,单纯血管减压加舌咽迷走神经梳理7例。结果16例咽部疼痛术后均消失。16例随访3个月~8年,其中1~3年4例,3~8年2例。声音嘶哑2例,无吞咽困难,无复发。结论该手术具有创伤轻微、视野清晰、操作精确、疗效确切、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等特点。

  • 标签: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脑内窥镜 微血管减压术 舌咽神经切断术
  • 简介:目的:探讨舌咽神经痛的病因.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局麻下乙状窦后进路舌咽神经根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结果:30例舌咽神经痛,29例疼痛立即消失,1例无效者于术后1个月行第2次手术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6年,疼痛均未再发作。结论:舌咽神经痛的病因主要为血管压迫舌咽神经根,而颈内静脉孔区蛛网膜增厚粘连造成舌咽神经根无法缓冲,受其动脉搏动性的压迫敏感区是病因学基础。认为舌咽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解除病因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 标签: 舌咽神经痛 治疗 病因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舌咽神经与三叉神经解剖位置临近,疼痛性质相似,临床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三叉神经痛与舌咽神经痛同时发病的情况较为少见,因而易被忽视,当单纯治疗三叉神经痛或舌咽神经痛疗效不佳时,应考虑二者合病。本文通过分享病案一例,阐述本病的临床过程以及针灸在治疗该病时所发挥的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显微手术方法,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及神经根切断术(rhizotomy,RZT)治疗12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手术疗效.结果12例患者中行MVD者8例,RZT者4例,手术后11例患者疼痛均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1例疼痛减轻,8例MVD患者术后仅出现短暂性眩晕,4例RZT患者术后3例出现暂时性眩晕,声音嘶哑、饮水呛咳,3个月内恢复,1例咽喉部不适及阵发性干咳.结论MVD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可靠方法,并发症少,效果肯定;行RZT术后易出现短暂性后组颅神经受损症状.关键词锁孔;舌咽神经痛;血管减压术;神经根切断术;UnderthekeyholemicroscopicnervesurgicaltreatmentofprimaryglossopharyngealnervepainclinicalanalysisWuKe,WeiJianbo,YanKekun,TangShujun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yanalysisofglossopharyngealnervepain(glossopharyngealneuralgia,GPN)ofclinicalmanifestationandmicrosurgerymethod,choosethebesttreatment??MethodsAnalyzedfromsex(panzhihua??Centralhospital)with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andrhizotomy(rhiGzotomy,RZT)inthetreatmentof12casesofpatientswithidiopathicglossopharyngealnervepainclinicalsymptomandsurgicalcurativeeffect??ResultMVD8cases,12paGtientsbocRZT4cases,thepainof11casesweredisappearedafterthesurgery,follow-upof1yearwithoutrecurrence,1caseofpainrelief,8patientswithMVDafteronlyabriefvertigo,4casesofRZTtemporarily3casespostoperativelyinpatientswithvertigo,voicehoarse,waterchokingcough,restoredwithin3months,1caseofthroatdisGcomfortandparoxysmalcough??Conclusions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isareliablemethodintreatmentofidiopathicglossopharyngealnervepain,fewercomplicaGtions,Kefefyecwto;rdLsineRZTwithtransientgroupaftercranialnervedamagesymptoms??Lockhole;Idiopathicglossopharyngealnervepain;Vasculardecompression;Rhizotomy??中图分类号R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9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患者41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4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97.6%(40/41),并发症发生率中,头晕头痛占2.4%(1/41)、复视占2.4%(1/41)、脑脊液漏占0(0/41)、神经功能障碍占0(0/41)、听力异常占0(0/41)、复发率2.4%(1/41)、生活质量(91.5±3.6)分、治疗满意度95.1%(39/41)。结论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有效率高,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三叉神经痛合 咽神经痛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迷走神经根丝切断术及不同切断数量对迷走-舌咽神经痛(VGPN)的治疗效果和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5例VGPN患者资料,根据手术过程中血管神经关系分别采用单纯舌咽神经切断术(26例)、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第1分支切断术(29例)及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上段多支切断术(30例)3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85例患者治疗均有效,其中治愈76例(89.4%),缓解9例(10.6%)。3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0,P=0.041),其中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第1分支切断组、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上段多支切断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舌咽神经切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患者中共有10例(11.8%)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随访6个月后6例患者症状消失,4例患者症状改善但不明显(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第1分支切断组1例,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上段多支切断组3例)。结论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根丝切断术治疗VGPN效果优于单纯舌咽神经切断术。

  • 标签: 迷走-舌咽神经痛 迷走神经根丝切断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手术方式、手术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5月至2014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33例,手术均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23例,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第1、2根丝切断术3例,微血管减压术+神经根切断术7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至11年,平均5.1年。结果责任血管为椎动脉5例,为小脑后下动脉18例,为小脑后下动脉合并椎动脉8例,为小脑后下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1例;1例未发现责任血管。33例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全部消失。5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嘶,3例有阵发性干咳,1例有耳鸣,1例有复视;随访期间,除复视1例外,余9例患者并发症逐渐减轻至消失。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是有效、安全的,正确合理选择适宜的术式,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术后并发症是可控、可接受的。

  • 标签: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显微手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原发单纯性舌咽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单纯性舌咽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实施单纯神经切断术及微血管减压复合式手术。结果术后疼痛完全缓解46例,部分缓解4例。随访50例,时间平均2.6年。4例部分缓解病人中,3例疼痛完全缓解,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原发单纯性舌咽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少见的难治性疼痛疾病之一,采用单纯神经切断术或微血管减压复合式手术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 标签: 舌咽神经疾病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切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neuralgia,GPN)的临床表现及显微手术方法,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及神经根切断术(rhizotomy,RZT)治疗12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手术疗效。结果12例患者中行MVD者8例,RZT者4例,手术后11例患者疼痛均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1例疼痛减轻,8例MVD患者术后仅出现短暂性眩晕,4例RZT患者术后3例出现暂时性眩晕,声音嘶哑、饮水呛咳,3个月内恢复,1例咽喉部不适及阵发性干咳。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可靠方法,并发症少,效果肯定;行RZT术后易出现短暂性后组颅神经受损症状。

  • 标签: 锁孔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血管减压术 神经根切断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致病机理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3例桥小脑角肿瘤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桥小脑角的舌咽神经鞘膜瘤、微小血管瘤样脑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主要临床表现是咽部和舌根部疼痛或伴有耳深部疼痛。1例行肿瘤切除及舌咽神经切断术,另2例行肿瘤切除、舌咽神经切断及迷走神经1-2支感觉支切断术,3例均取得满意疗效。3例术后出现轻度声嘶。随访平均2.3年,3例肿瘤及疼痛均无复发。结论桥小脑角肿瘤是引起舌咽神经痛的原因之一。切除肿瘤同时行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1-2支感觉支切断是治疗肿瘤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肿瘤 舌咽神经痛 神经根切断术 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舌咽神经舌支(LBGN)裸露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阜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年7月—2019年8月行低温等离子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或慢性扁桃体炎患儿168例。其中男81例,女87例,年龄3~14(8.0±2.6)岁。术中观察扁桃体窝LBGN裸露情况,并据此分为LBGN裸露组和非裸露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扁桃体大小、手术指征(有无扁桃体炎)、手术时间、出血量等,以及术后有无味觉障碍并发症及持续时间。结果168例患儿中发现LBGN裸露31例(18.45%,39支神经),其中左侧(25/39)明显多于右侧(14/39),非裸露137例。两组性别、年龄、Ⅲ~Ⅳ度肥大扁桃体、慢性扁桃体炎、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儿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术后发生味觉功能障碍17例(10.1%,17/168):裸露组味觉障碍12例(38.7%,12/31),非裸露组5例(3.6%,5/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39, P<0.01)。两组患儿均为甜味觉功能障碍,苦、酸、咸味觉正常,随访发现除了1例2个月恢复正常外,其余均于2周内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发现约18.45%(31/168)患儿LBGN黏附于扁桃体被膜,术中裸露或损伤后可能导致味觉障碍,故扁桃体切除术中应注意控制解剖平面,避免损伤LBGN。

  • 标签: 舌咽神经 扁桃体切除术 儿童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联合阿霉素注射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6±9.6)岁,平均病程(1.12±0.85)年;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起病,其中右侧者15例,左侧者8例,均行CT引导下颈外侧入路射频热凝术联合阿霉素注射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1年、2年及3年随访时的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精神状态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接受治疗后,疼痛NRS和精神状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1周时的优效率为78.3%(18/23例),治疗后1个月时的优效率86.9%(20/23例),治疗后1年时的优效率为82.6%(19/23例),治疗后2年时的优效率为76.5%(13/17例),治疗后3年的优效率为71.4%(10/14例);治疗后1周时4例患者伴有咽部异物感,3例有咽部干燥不适感,2例有进食滞留感,上述症状在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神经和颈神经受损表现。结论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联合阿霉素注射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疗效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射频治疗 多柔比星 舌咽神经 神经痛 导管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CT引导下茎突后双针双极与单针射频热凝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丽水中心医院疼痛科、杭州市红会医院疼痛科、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就诊的舌咽神经痛患者共19例,以抛硬币法随机分入单针单极射频治疗组即单针组(n=10)和双针双极射频治疗组即双针组(n=9)。全部患者均于CT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术前设计的治疗靶点,单针组穿刺至患侧茎突中点后缘,双针组则用两根射频针分别穿刺至茎突中内、中外1/3交界处后缘。随后用50 Hz、2 Hz频率电流(0.5~1)mA进行测试,咽部有异感而无迷走神经、副神经受激惹征象时,给予90 ℃、180~300 s射频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深度与角度、治疗操作时间和首次治疗的有效率,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1、3、6、12个月时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将射频针穿刺至靶点,两组患者穿刺深度、穿刺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针组治疗操作时间[65.5(58.5,114.7)]min较双针组治疗操作时间[55.9(43.6,84.3)]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8,P<0.05);首次治疗后单针组和双针双极射频组疗效优良率[50%(5/10例)]比[77.8%(7/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P<0.05)。结论CT引导下茎突后双针双极射频治疗舌咽神经痛,效果优于单针单极射频治疗,双针双极射频能缩短操作时间,还能提高对舌咽神经痛射频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舌咽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茎突 CT引导下
  • 简介:单侧声带麻痹的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发音,然而这种声音缺乏音调、音量的调节功能。双侧声带麻痹通过各种声门扩大术虽然能改善呼吸困难,但不能兼顾发音及呼吸功能。因此,从理论上讲,重建喉肌的神经再支配,恢复声带的运动功能是治疗喉返神经损伤最理想的方法。自从1909年Horsley首次报道1例颈枪伤致左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成功以来,喉神经手术的历史已有一百年,由于喉返神经中有内收及外展两种纤维,直接缝合不能避免这两种纤维的错向生长,故先后出现了各种喉神经移植术的方案及术式。能用于神经再支配手术实验研究的神经有喉返神经本身、膈神经、舌下神经、颈袢(舌下神经袢)、迷走神经喉返束、副神经等,但只有前4种神经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神经再生 吻合术 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