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睑凹陷畸形患者选取自体游离真皮移植治疗疗效。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眼睑凹陷畸形患者18例为样本,均开展真皮移植矫正眼睑局部凹陷,充填材料均为自体下腹区或髂腰区真皮,随访半年,眼睑凹陷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较高。结果:选入18例样本切口愈合良好,按时拆线,出院随访6月,仅1例自觉填充不足,要求二次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眼睑凹陷畸形患者行自体真皮移植治疗,充填材料丰富,移植后容易成活,且供区隐蔽,修复后柔软逼真。

  • 标签: 眼睑凹陷畸形 自体游离真皮脂肪瓣移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对自体真皮的的特点,讨论其在治疗唇裂继发上唇凹陷的应用,并评价分析其修复效果。方法通过分析91例患者(真皮移植来源不同)的病史资料,观察并记录在术后其上唇红唇的外翻情况和自体真皮的吸收和成活情况,并对于修复后的上唇部前凸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机访问,对其真皮的成活状况及其修复区上唇部外翻情况。随机抽取76名进行访问,有61例患者移植的复合自体真皮成活良好,对于修复效果满意,9例上唇外翻不足,2例真皮组织填充较多,4例真皮吸收较为严重,经再次修复后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自体真皮移植对于修复局部缺损凹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个自体真皮脂肪瓣 唇裂 移植 畸形修复
  • 简介:摘要保乳手术已成为当前乳腺癌的标准术式之一,其肿瘤学安全性及美容效果均得到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但仍有部分患者不适于保乳术,转而接受全乳切除或创伤更大的乳房重建术。游离真皮能更好地解决保乳手术中遇到的整形困难,尤其适用于病灶切除后乳房组织缺损过大及肿块位于乳房内上象限导致局部整形困难的病例。文章就游离真皮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游离真皮脂肪瓣 乳房成形术 保乳手术 真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游离真皮(FDFG)保乳术与传统保乳术(TBCS)并发症的差异,并分析FDFG保乳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9月120例行FDFG保乳术(FDFG组,50例)或TBCS(TBCS组,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及各型并发症发生率,分析FDFG组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行美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淋巴结状态、临床TNM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DFG组肿瘤长径>3 cm及肿瘤位于内上象限患者比例高于TBCS组[52.0%(26/50)比27.1%(19/70),χ2=7.69,P=0.006;38.0%(19/50)比15.7%(11/70),χ2=7.73,P=0.005]。FDFG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切除组织质量均大于TBCS组[251±69)min比(213±41)min,(107±29)ml比(68±26)ml、(8.8±2.5)d比(6.1±1.6)d、(81±26)g比(56±2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4、30.58、22.20、14.54,均P<0.001)。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DFG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TBCS组[14.0%(7/50)比1.4%(1/70),χ2=5.53,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FG质量(OR=14.056,95% CI 1.764~111.985,P=0.013)及FDFG厚度(OR=19.599,95% CI 1.743~220.345,P=0.016)是FDFG组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FDFG组术后美学评价优良率为90%(45/50)。结论FDFG保乳术可扩大肿瘤切除范围,不增加总体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外观理想,但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TBCS,FDFG质量及厚度是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皮瓣 真皮 脂肪组织 并发症
  • 简介:头颈肿瘤外科治疗的首要目的是彻底切除肿瘤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因此,在肿瘤切除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各个方向切除足够的安全界。过去由于缺少理想修复手段,手术者首先要保证伤口能够关闭,但切除边界可能不够导致肿瘤复发。因此,手术医师只有在明确手术缺损能够被妥善修复的情况下,才能按照根治的需要进行病变切除。经过20多年发展的游离组织移植技术,为头颈外科医师做到足够、适当的切除肿瘤提供了保证。

  • 标签: 游离组织瓣移植 头颈肿瘤 外科治疗 肿瘤切除 肿瘤复发 手术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游离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72眼)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移植术,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增生。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移植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瘢痕小,随访1年,成功率高,仅3眼复发(4.2%)。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移植有助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及减少瘢痕形成,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显微手术 结膜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门诊70例7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结果术后植片一期愈合70例,无植片坏死脱落,无肉芽增生及睑球粘连发生,随访半年-2年,复发3例,复发率约3.9%。结论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供体方便,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翼状胬肉 显微镜 自体结膜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脂肪联合人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半侧颜面萎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各种原因所致半侧颜面萎缩患者19例,男3例、女16例,年龄16~56(29±10)岁。一期手术根据半侧颜面萎缩范围设计获取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脂肪,与面部血管显微吻合后填充入凹陷部位。二期手术对皮进行修整并根据面部亚单位凹陷情况用人脱细胞异体真皮填充。结果19例患者皮存活良好,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亚单位组织萎缩,主要表现在眶下、鼻唇沟、颞部等部位,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填充修复,经1~8年随访填充效果较好,无明显排异反应。19例患者中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皮肥厚,经常规吸脂或皮修薄手术改善。随访1~8年,19例患者恢复较好。结论人脱细胞异体真皮能弥补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矫正半侧颜面萎缩的局限性,二者联合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面部单侧萎缩 修复外科手术 血管吻合复合组织移植 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 脱细胞异体真皮
  • 简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7例,女性50例,男性7例。均行多部位脂肪抽吸术,吸脂部位有腰腹部、臀部、大腿、上臂,吸脂量为1800~4600ml。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者48例,注射量每侧150~200ml不等;行鼻唇沟填充者12例,注射量每侧1ml;丰唇注射者8例,注射量0.5~2ml不等;修复既往吸脂术后术区凸凹不平者2例,注射量40~100ml不等。

  • 标签: 自体脂肪颗粒 临床应用 移植技术 注射隆乳 脂肪抽吸术 注射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肪干细胞介导的自体脂肪移植隆胸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我科行隆胸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隆胸患者实施硅胶囊假体植入手术,观察组30例隆胸患者实施脂肪干细胞介导的自体脂肪移植手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出血量、住科时间及手术满意度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干细胞介导的自体脂肪移植隆胸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科时间,提升手术满意度。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自体脂肪移植 隆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毛发的生长呈周期性变化,与其微环境中各成分的作用密切相关。其中,真皮作为重要部分,参与了毛发的周期性变化,与此同时,毛发的周期性变化亦对真皮细胞产生影响。该文对真皮细胞的定义及其对毛囊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希望通过对真皮的分析,提出毛发再生领域研究的新思路。

  • 标签: 毛发周期 真皮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耳甲腔软骨修复部分亚单位缺损的耳廓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15例单侧耳廓畸形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0~40岁,平均19岁;上1/3外伤性耳廓缺损3例,先天性Stahl耳2例,先天性中度杯状耳5例,先天性中度隐耳5例。均应用自体耳甲腔软骨结合耳后皮或耳后筋膜、皮片移植进行修复。结果本组15例植皮或皮均成活,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出血、坏死、感染等并发症。耳甲腔软骨切取范围0.5 cm×1.0 cm。术后随访12~18个月,修复耳廓位置、形态、大小与健侧基本一致,外观无臃肿,形态衔接自然,移植软骨无吸收、变形,植皮或皮成活良好,未出现出血、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满意。结论应用耳甲腔软骨修复部分亚单位缺损的耳廓畸形,损伤小,术式简易,术后患耳外形美观,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耳廓,畸形 获得性 隐耳 杯状耳 耳甲腔,软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2003年1月-2006年5月,我院应用不同足趾不同部位的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手指部分组织缺损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18~45岁,平均31.5岁。损伤部位:食指13例,中指7例,拇指5例,环指3例。其中甲根部以远指体缺损9例,部分甲床及侧方缺损7例,指腹缺损6例,指体中部节段性组织缺损4例,脱套伤2例。指腹及侧方缺损面积为1.2cm×3.0cm~1.5cm×3.5cm。

  • 标签: 手指组织缺损 移植修复 组织瓣 游离 足趾 指腹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真皮基质复合移植后创面的修复情况。方法:于6只小白猪背部制作46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同时制作网状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和自体微粒皮。创面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个,分别进行自体微粒皮+异体真皮基质(两者比例为1:4)+异体断层猪皮、自体刃厚皮+异体真皮基质的移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移植成活率及创面收缩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移植术后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别,术后8-20周胶原纤维结构完整、清晰、排列规则、粗细均匀,可见正常的血管组织,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表-真皮间结合良好,钉突横跨基底膜并完好地固定于异体真皮上。移植术后5个月皮肤均较平滑、有弹性、功能好。结论:自体微粒皮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复合移植后皮片成活率较高,为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较理想的覆盖材料。

  • 标签: 自体微粒皮 异体真皮基质 实验研究 烧伤 真皮 皮肤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