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心包进行二尖瓣成形的技术特点和可行性,评价其术后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3年12月4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21—68)岁,体重38-78kg。其中心功能(NYHA)IV级2例,Ⅲ级30例,Ⅱ级13例。二尖瓣前叶脱垂8例,后叶脱垂31例,前后叶均脱垂6例。体外循环下应用自体心包进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和左室舒末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术后3个月左心房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内径进一步缩小,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二尖瓣反流程度仍保持术后1周时效果。术后3个月心功能(NYHA)Ⅱ级2例,I级6例。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自体心包片加固二尖瓣后瓣,可以有效保持瓣的伸缩性,同时达到满意的稳定性,近期效果良好,是一种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心功能维护好、廉价的成形方法。

  • 标签: 自体心包环 二尖瓣关闭不全
  • 简介:摘要自体心包缩三尖瓣成形术近期疗效满意,自体心包条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具有保护三尖瓣免受缝线割裂的作用。保证了自体心包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在诸多成形术中具有明显的优点。

  • 标签: 三尖瓣关闭不全 自体心包条 三尖瓣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包积血自体回输在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采用心包穿刺置管解除心包填塞,并将心包积血自体回输救治4例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结果采用心包穿刺置管自体输血对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抢救是安全的、有效的。结论急性大量心包填塞患者需输血,补充血容量,心包积血自体回输,操作简单,迅速,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不需检查血型,交叉配血,避免和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安全性及抢救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自体输血 急性心包填塞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心包移植纵隔大血管重建治疗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技术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接受自体心包移植左头臂静脉旁路重建联合上腔静脉修补的6例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移植物血管通畅情况以及近期预后等指标。结果全组手术(192.3±32.5)min,术中出血(105.0±27.5)ml,胸腔引流(4.5±1.5)天,术后住院(5.3±2.5)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满意,血管造影显示1例术后10个月左头臂静脉旁路重建血管闭塞,其他患者重建血管通畅。术后平均随访34.3个月,1例于术后23个月出现胸壁转移,接受局部放射治疗后病情稳定,余5例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应用自体心包进行纵隔大血管重建治疗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安全有效,其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 标签: 胸腺瘤 胸外科手术 自体心包移植 血管重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尽管心包穿刺可以有效缓解心包填塞,但有时也需要进行经皮球囊心包切除、经剑突下心包切除或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胸膜心包开窗或腹膜心包开窗。对于肿瘤性心包积液患者,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于心包内注射硬化剂与外科手术开放引流同样有效。然而,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心包积液,经剑突下心包切除都比经皮引流更为安全和有效。因此有学者推荐只有在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下才采用经皮穿刺引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乳腺组织重构双法在乳房下垂矫正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25例(年龄18~53岁;平均35岁)要求矫正乳房下垂的患者,均行自体组织重构双法矫正,乳腺组织量过剩患者切除过剩的乳腺组织后进行重构,对于乳房下垂乳腺组织量适中或不足的患者进行乳腺组织瓣游离后自体乳腺组织重塑收紧。于术后6个月随访其乳房对称性、形态、大小、切口瘢痕。结果术后1例右侧乳房皮下积液,经引流后愈合;3例乳晕伤口部分裂开,再次缝合后愈合;所有患者患者乳头乳晕血运良好,无坏死,术后乳房下垂得到明显矫正,外形满意,瘢痕增生不明显,初期荷包缝合的皱褶1个月后基本消退,平整。6个月随访,术后切口瘢痕隐蔽,外形良好。结论自体组织重构双法矫正乳房下垂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乳房 修复外科手术 双环法 乳房肥大 乳房下垂
  • 简介:心包由内层的浆膜层(心包脏层)即覆盖于心脏和心周脂肪外的一层间皮细胞和外层的纤维层(心包壁层)构成。其动脉血供来自主动脉、内乳动脉和膈肌动脉的细小分支,而神经支配通过迷走、左侧喉返神经和来自星状神经节和心丛的丰富的交感神经支配。膈神经途经心包表面到达横膈。正常人心包腔内可含有50ml清亮的血浆超滤液。

  • 标签: 心包疾病 浆膜层 心周脂肪 心包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术后急性心包填塞早期抢救及心包穿刺引流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心脏介入术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资料,严密观察病情,回顾分析心包填塞的及早处理,穿刺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包引流管的护理,及穿刺后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经心包穿刺引流并留置引流管抢救成功,未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恶心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的情况。结论对于心包填塞患者应早期诊断,并立即行心包穿刺术缓解心脏受压,是救治介入术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关键,同时术后对引流管的护理,是预防心包穿刺术并发症的重要护理措施。

  • 标签: 心包填塞 PCI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包穿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技术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抽取或引流心包积液。结果本组病19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未出现穿刺并发症,堵管1例。结论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是治疗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可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病人痛苦,易被病人接受。

  • 标签: 心包积液 穿刺术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留置心包引流管的护理效果。方法把2016年1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留置心包引流管治疗的44例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护理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8.2%,对照组患者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是54.5%,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留置心包引流管治疗患者的系统化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明显减少置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癌 心包积液 心包引流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大量心包积液病人的治疗中应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护理的效果。方法:2020年09月-2021年09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大量心包积液病人40例研究,均应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进行治疗,根据病人入院先后分成两护理小组,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临床疗效和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所有病人置入导管均一次成功,其中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在6-28 d范围内,均值为(16.58±4.39)d,参照组留置时间为7-30 d,均值为(18.97±4.96)d,试验组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所有患者置管成功后,试验组完全缓解例数为18例,其余2例部分缓解,而参照组有15例完全缓解,治疗效果试验组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大量心包积液 经皮穿刺心包置管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包炎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恰当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全身性疾病,防止和治疗心包积液以及心脏压塞。

  • 标签: 心包炎 治疗
  • 简介:摘要心包是由脏层和壁层组成的一圆锥形浆膜囊,它包绕着心脏和大血管的根部,壁层和脏层心包之间的潜在腔隙为心包腔。正常心包腔内有15~30ml液体.起润滑作用以减少壁层与脏层心包表面的摩擦。当心包腔内液体的聚集超过50ml则为心包积液。心包积液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在超声心动图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式之后.心包积液在病人中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可高达8%~15%。引起心包积液的疾病种类繁多,原因复杂,既可以原发于心包组织本身。或继发于临近组织器官疾病,也可以是全身系统疾病的表现之一。

  • 标签: 心包积液 相关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心包积液病因及预后分析。方法203例中等量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积液并置管行心包持续引流。结果203例患者均置管成功,留置时间平均8天(5~16天),拔管后随访3月到5年,观察病因与预后关系。结论心包积液病因仍以结核病为主,其次肿瘤、心衰,而AIDS明显有上升趋势,成为心包积液主要死亡因素,死亡率7.39%(15/203),另超声引导下PTC穿刺针经皮穿刺心包积液并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包积液方法。

  • 标签: 心包积液 病因 死亡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包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心包积液患者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心包积液患者通过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对症治疗、耐心护理、是此类病人康复的关键。

  • 标签: 心包疾病 护理